屏蔽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069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5:04
公开了一种屏蔽电线,其中消除了绝缘保护导线的感应特性上的变化、实现了优异的耐感应特性、通过减少所使用的加蔽线的量而减少了重量和成本,并且能够简化纵向设置加蔽线的步骤。屏蔽电线(11)使得外部导体(15)覆盖多根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和加蔽线(13)的周围。由于加蔽线(13)沿拧合了的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的导线束的一侧直线地设置,所以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相对于加蔽线(13)的拧合和接近程度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电线,包括多根绝缘包覆导线;沿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长度设置并且在该绝缘包覆导线末端处接地的加蔽线(drain wire);形成了覆盖所述绝缘包覆导线和所述加蔽线的周围的屏蔽层的外部导体;以及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绝缘材料层。
技术介绍
图2是屏蔽电线的水平剖视图。屏蔽电线1是具有四根芯线的屏蔽电线并且包括四根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沿所述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的长度设置并且在该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末端处接地的加蔽线6 ;形成了覆盖所述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和所述加蔽线6的周围的屏蔽层的外部导体 7 ;以及覆盖所述外部导体7的外周的绝缘材料层9。所述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用于传送信号的导体4的周围被绝缘护套5覆盖。加蔽线6是不具有绝缘护套的裸露导体。通过将金属箔层层叠在绝缘膜8的一侧表面上而形成外部导体7,并且在所述金属箔层指向内侧的情况下,该外部导体7缠绕所述四根绝缘包覆导线3和加蔽线6的外周。对于所述外部导体7,可以使用通过将细导线编织成圆筒状而形成的编织物。加蔽线6被构造成连接屏蔽电线1两端的接地端子。在加蔽线6和外部导体7在屏蔽电线1的整个长度上都处于相互稳定接触的状态下,加蔽线6的两端接地,使得实现了良好的屏蔽特性。传统地,在屏蔽电线1中,如图3所示,通常将加蔽线6与绝缘包覆的电线3a至3d 以恒定的节距绞合。在图3中,放大的水平剖视图A1、A2和A3示出了在屏蔽电线1上纵向错开的位置 pl、p2和p3处,加蔽线6与各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之间的位置关系。然而,在所述屏蔽电线1中,已经发生了下面的问题(a)至(C)。(a)加蔽线6与各绝缘保护导线3a至3d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各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对于加蔽线6的紧密度不同(不相等)。因此,各绝缘包覆导线3a至3d的利用加蔽线6的感应特性(induction characteristics)发生变化。(b)加蔽线6与各绝缘保护导线3a至3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无法获得对加蔽线6绞合的效果。因此,利用加蔽线的耐感应特性变差。(c)如果加蔽线6的线径小,则该加蔽线6被埋设在并行走线的绝缘包覆导线3a 至3d之间的凹部中,从而产生了加蔽线6与外部导体7没有相互接触的区域。结果,存在屏蔽特性恶化的情况。为了避免所述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屏蔽电缆,其中,绕着以恒定绞合节距绞合的多根绝缘包覆导线的外周,以不同于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节距缠绕所述加蔽线(参见专利文献1),或者一种屏蔽双绞线,其中,多根加蔽线绞合在通过绞合两根绝缘包覆导线制成的双绞线上所形成的两个各自的凹部中,而不是埋设在该凹部中(参见专利文献2)。引用列表JP-A-2003-242840 JP-A-2008-28794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屏蔽电线对解决上述(a)到(C)的问题是有效的。然而,在将加蔽线纵向地设置在多根绝缘包覆导线外周上的步骤中,需要仔细地管理加蔽线的绞合节距,以使得该加蔽线以不同于各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节距精确地绞合在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捆束上。因此,由于纵向设置加蔽线的步骤变得复杂,所以已经存在新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屏蔽电线的情况中,多根加蔽线被布置在并行走线的各绝缘包覆导线之间的两个各自的凹部中。因此,加蔽线的使用量增大,从而增加了屏蔽电线的重量和成本。由于一根屏蔽电线中包含的芯线数目限制为两根,所以如果需要至少三根芯线,则需要使用多根屏蔽双绞线的捆束。因此,专利文献2的屏蔽电线并不适用于具有多根芯线的屏蔽电线。已经制成了本专利技术来解决所述问题,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电线,其中几乎不会发生各绝缘包覆导线在利用加蔽线的感应特性上的变化,通过对加蔽线绞合的效果而实现优异的耐感应特性,即使在减小加蔽线的线径或使用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屏蔽层与加蔽线之间的稳定接触状态,使得通过减小加蔽线的用量而减少了重量和成本,而不会使屏蔽特性恶化,并且简化了纵向设置加蔽线的步骤。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下述的构造实现。(1) 一种屏蔽电线,包括多根绝缘包覆导线;加蔽线,该加蔽线沿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长度设置并且在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末端处接地;外部导体,该外部导体形成了覆盖所述绝缘包覆导线和所述加蔽线的周围的屏蔽层;以及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绝缘材料层,其中,所述加蔽线沿多根绞合的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导线束的一侧纵向且直线地设置。(2) —种屏蔽电线,包括多根绝缘包覆导线;加蔽线,该加蔽线沿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长度设置并且在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末端处接地;外部导体,该外部导体形成了覆盖所述绝缘包覆导线和所述加蔽线的周围的屏蔽层;以及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绝缘材料层,其中,绕着多根绞合的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导线束的外周,以与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的绞合方向,缠绕所述加蔽线。根据构造(1),各绝缘包覆导线与加蔽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这样的状态每一个绞合都重复各绝缘包覆导线向加蔽线的接近和从该加蔽线的分隔。因此,使得各绝缘包覆导线与加蔽线的紧密度相等。因此,几乎不会发生各绝缘包覆导线的利用加蔽线的感应特性上的变化。各绝缘包覆导线对加蔽线具有相等的绞合。由于对加蔽线的绞合效果,实现了优异耐感应特性。加蔽线沿多根绞合的绝缘包覆导线的导线束的一侧纵向且直线地设置,并且以卧跨在绝缘包覆导线之间的凹部上的形式敷设。因此,即使加蔽线的线径小,该加蔽线也不会埋设在绝缘包覆导线之间的凹部中,使得良好地保持了加蔽线与外部导体在该外部导体的整个长度上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在通过减小加蔽线的线径而减少该加蔽线的使用量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外部导体与加蔽线之间的稳定接触状态,使得通过减少加蔽线的使用量而减少了重量和成本,而不使屏蔽特性恶化。由于加蔽线仅仅是沿着多根绞合的绝缘包覆导线的导线束的一侧纵向且直线地设置,所以用于绞合加蔽线的所有工作都是不必要的,使得简化了纵向设置加蔽线的步骤。在上述构造O)的情况下,各绝缘包覆导线与加蔽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这种状态所有绝缘包覆导线根据各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相位和加蔽线的绞合相位而周期性地变化。在这种情况中,使各绝缘包覆导线与加蔽线的紧密度相等。因此,在各绝缘包覆导线的利用加蔽线的感应特性方面,很少发生变化。由于各绝缘包覆导线对于加蔽线具有相等的绞合,所以因对加蔽线的绞合效果, 实现了优异耐感应特性。由于加蔽线的绞合方向与各绝缘包覆导体的绞合方向相反,所述加蔽线是以卧跨在绝缘包覆导线之间的凹部上的形式敷设在多根绞合的绝缘包覆导线的导线束的外周上。 因此,即使加蔽线的线径小,该加蔽线也不会埋设在绝缘包覆导线之间的凹部中,使得良好地保持了加蔽线与外部导体在该外部导体的整个长度上的接触状态。因此,即使在通过减小加蔽线的线径来减少该加蔽线的使用量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外部导体与加蔽线之间的稳定接触状态,使得通过减少加蔽线的使用量来减少重量和成本,而不使屏蔽特性恶化。由于加蔽线的绞合方向与各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方向相反,所以能够设定用于加蔽线的特定绞合节距,而与所述绝缘包覆导线的绞合节距无关。与在改变节距的同时施加与绝缘包覆导线相同方向的绞合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纵向地设置加蔽线的步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电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山友里惠小仓広幸八木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