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橡胶处理的基础线股为双层帘线的多线股帘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006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K×(L+M)结构的多线股帘线,其特别能够用来增强工业车辆的轮胎带束层,该多线股帘线由以捻距PK螺旋组装的K根基础线股构成,每一根基础线股:包括进行了原地橡胶处理的具有L+M结构的两层(Ci、Ce)的帘线(10),这两层(Ci、Ce)包括直径为d1的L根丝线(11)构成的内层(Ci)以及直径为d2的M根丝线(12)构成的外层(Ce),L从1至4变化,M不小于5,这M根丝线(12)围绕所述内层(Ci)以捻距p2螺旋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如下特征(d1、d2和p2以mm计):-0.10<d1<0.50;-0.10<d2<0.50;-3<p2<10;其内层(Ci)包覆有称为“填充橡胶”的橡胶混配物(14);沿着等于K乘以PK的基础线股的整个长度,所述填充橡胶(14)存在于由所述内层(Ci)的L根丝线(11)以及所述外层(Ce)的M根丝线(12)限定边界的每一个毛细管(15)中,而且在L等于3或4时该橡胶存在于由所述内层(Ci)的L根丝线(11)限定边界的中心通道(13)中;所述基础线股(10)中的填充橡胶(14)的水平为在每g基础线股中5至40m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线股帘线(也称为多线股绳索),其能够特别是用作重型工业车辆的充气轮胎的增强件,所述重型工业车辆例如为重型货物车辆或者土木工程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原地橡胶处理”类型的帘线,也就是说,在帘线结合到它们旨在增强的诸如轮胎的橡胶制品之前,在其实际制造过程中在内侧涂覆处于未交联(生胶)状态的橡胶或橡胶混配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轮胎以及这些轮胎的增强件,并且涉及这些轮胎的胎冠增强件(也称为“带束层”),更特别地,涉及用于重型工业车辆的轮胎带束层的增强件。
技术介绍
公知的是,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两个不可延伸的胎圈、将胎圈连接至胎面的两个胎侧以及在周向方向上设置在胎体增强件和胎面之间的带束层。该带束层由各种橡胶帘布层(或“层”)制成,这些橡胶帘布层可以由金属或织物类型的诸如帘线或单丝的增强元件 (称为“增强物”)来进行增强,或者可以不进行增强。带束层基本由数个叠置的带束帘布层(有时称为“工作”帘布层或“交叉”帘布层) 构成,这些带束帘布层的基本为金属的增强帘线设置为在帘布层之内几乎彼此平行,而在帘布层与帘布层之间交叉,也就是说,这些增强帘线无论对称与否都相对于周向中平面倾斜。这些交叉帘布层通常伴随有各种其它的辅助橡胶帘布层或橡胶层,这些辅助橡胶帘布层或橡胶层的宽度视情况变化,并且这些辅助橡胶帘布层或层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金属增强件。可以特别提及的是由所谓的“保护”帘布层或所谓的“环箍”帘布层形成,这些“保护”帘布层用于保护带束层的倚靠物免受外部侵袭,免受穿刺,这些“环箍”帘布层具有基本在周向方向上取向的金属或非金属增强件(所谓的“零度”帘布层),而与它们在径向上相对于交叉帘布层位于外部还是内部无关。众所周知,这样的轮胎带束层必须满足各种(经常是对立的)要求,具体有-在低变形下必须尽量刚硬,因为其实质上有助于加强轮胎胎冠;-滞后现象必须尽量低,从而一方面使胎冠的内部区域在行驶过程中的发热量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这与燃料经济性是等同的;并且;-最后,必须具有高耐用性,特别是相对于轮胎胎肩区域中的交叉帘布层端部的分离、开裂现象(称为“劈裂”)而言,这就特别要求增强带束帘布层的金属帘线在相对腐蚀性的大气中时具有高压缩疲劳强度。第三项要求在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胎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这样的工业车辆例如为重型货物车辆或土木工程机械,其特别设计为在延长行驶或使用之后在其胎面达到磨损的临界阶段时能够翻新一次或更多次。并且熟知的是,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胎带束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谓的“保护”胎冠帘布层或胎冠层,其位于胎面下方并且设在一个或多个工作胎冠帘布层的顶部,其作用是保护带束层的其余部分免受外部侵袭、撕裂或者其他穿刺。这些保护帘布层或者保护层必须足够挠性并且可变形,从而一方面最佳地匹配了带束层在行驶期间承受的障碍物的形状,另一方面防止了外来物体径向穿透到带束层内。 众所周知,满足这种要求需要使用具有高弹性和高断裂能量的增强件或者帘线的这些保护层。为了对用于重型货物车辆的轮胎的保护胎冠帘布层、环箍帘布层和工作胎冠帘布层进行增强,现今基本的实践是使用成股的帘线,特别是具有KX (L+M)结构的单一层(亦即,没有一根或多根其它线股的中心芯部)的多线股帘线,该帘线的K根基础线股以组装捻距同时螺旋缠绕为单一层而进行组装;K根L+M结构的两层基础线股的每一根本身包括多个钢丝,该钢丝也以螺旋方式作为两个同心层而缠绕在一起(L根丝线的内层和M根丝线的外层)。这种KX(L+M)结构的成股的帘线,特别是大伸长类型是熟知的并且已经在很多专利文献中进行了描述,其特别是用来增强用于诸如重型货物车辆或土木工程车辆的工业车辆的轮胎的保护胎冠帘布层(例如参见EP 1000074、US6475636、US 7458200、WO 2004/003287 或 US 2005/0183808、WO 2004/033789 或 US 7089726、或者是 1992 年 6 月出版的第 33877 期 RD (Research Disclosure)第 4洲-492 页)。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这些多线股帘线必须尽量被它们所增强的轮胎带束层中的橡胶来尽可能地浸渍,从而使该橡胶尽量渗透到构成各线股的丝线之间的空间内。如果该渗透不充分,就会沿着各线股留下空的通道,并且例如由于轮胎带束层被切割或受到侵袭,诸如水的腐蚀剂能够渗透轮胎,沿着这些通道经过所述带束层行进。与在干燥大气中使用相比,这种湿气的存在于引起腐蚀和加速疲劳的过程中(所谓的“疲劳腐蚀”现象)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股而言归到上位术语“疲劳磨蚀腐蚀”的所有这些疲劳现象会引起帘线和线股的机械性质逐渐变差,并且在严酷运行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后者的寿命。而且,公知的是,由于在帘线中捕获了少量的空气,所以橡胶对帘线的良好渗透可能缩短轮胎的固化时间(缩短的“挤压时间”)。然而,构成这些多线股帘线的基础线股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能够渗透直达芯部的缺点。特别是对于3+M或4+M结构的基础线股的情况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三根芯部丝线的中心处存在通道或毛细管,这就在外部浸渍橡胶之后留有空隙,因此通过一种“虹吸”效应而适合于诸如水的腐蚀介质的传播。3+M结构的这些线股的这一缺点是众所周知的;这点例如已经在专利申请 WO 01/00922,WO 01/49926,WO 2005/071157 和 WO 2006/013077 中进行了解释。为了解决3+M结构的帘线渗透直达芯部的这一问题,专利申请US2002/160213已经确切地提出了生产原地橡胶处理类型的各线股。在此提出的该工艺包括在三根丝线的组装点(或捻合点)的上游利用未固化状态的橡胶单独地(即“丝线与丝线”隔开地)包覆三根丝线中的仅一根,或者优选为每一根,以便在通过以帘线缠绕由此包覆的内层而将外层的M根丝线依次设置到位之前获得橡胶包覆的内层。上述申请未提供关于3+M线股的结构的信息,特别是既未提供关于组件捻距的信息,也未提供关于所用填充橡胶的量的信息。而且,所提出的工艺引起了许多问题。首先,对于三根丝线中的一根单个丝线的包覆(例如如该专利申请 US2002/160213的图11和12所示)并不能保证利用橡胶对最终线股的充分填充,从而不能获得满意的抗腐蚀性。其次,尽管有效地填充了线股,但是对于三根丝线的每一根丝线的丝线与丝线的包覆(例如如该文献的图2和5所示)会导致大量橡胶的过量使用。在最终线股的周缘处溢出的橡胶在工业绞合成缆和橡胶涂覆的条件下就会变得不可接受。因为处于生胶(S卩,未交联)状态的橡胶具有相当高的粘性,所以由此进行橡胶处理的线股变得不可使用,因为这些线股在线股线匝缠绕到卷紧线轴上的过程中会不合需要地粘合到制造工具或者粘合在线股线匝之间,更别提最终不可能对帘线进行正确压延。在此将要回顾的是,压延包括通过在两层生胶状态的橡胶之间结合而将帘线转化为经橡胶处理的金属织物,这种经橡胶处理的金属织物充当用于任何后续制造的半成品,例如用于生产轮胎。由于对三根丝线的每一个的隔绝包覆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利用三个挤出头需要大量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需求,制造具有圆柱形层的帘线(即,在层与层之间具有不同捻距P1和P2,或者在层与层之间具有相同的的捻距P1和P2但具有不同的捻合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戈捷H·巴尔盖S·布瓦索T·鲍狄埃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技术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