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496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3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获得按压效果和推压效果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包括:为确保能够随垫子移动而设有移动构件的移送部;一侧与上述移送部铰链结合的支撑部;位于上述移送部与上述支撑部之间,能够使上述支撑部另一侧沿孤形升降的升降部。因此,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随着温灸器作圆弧运动并上升,就可以同时获得按压效果及推压效果。从而不仅可以增强通过温灸器获得的指压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温热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指压及按摩的治疗装置,具体地说,就是涉及一种为确保能够同时获得按压效果和推压效果而设置在温热治疗仪上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加强使用者的脊椎部位的温热及远红外线放射的治疗效果,现在普遍使用的温热治疗仪已发展为床式温热治疗仪。为了能使用户的脊椎部位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 现在大部分床式温热治疗仪都采用了与人体脊椎部位类似的弯轨。但是,采用现有弯轨技术的温热治疗仪对于用户治疗的某些部位,例如;对脖子、背部及腰部等部位不能施加相同的压力而使其不能获得良好的指压及按摩效果,这是因为依据现有技术的弯轨已经定型化,一旦在将其安装在垫子内时,往往只能根据其形状而上下移动。因此,对于身体条件不同的用户来说,温灸器就不能通过相同的压力获得指压及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获得按压效果和推压效果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包括:为确保能够随垫子移动而设有移动构件的移送部;一侧与上述移送部结合的支撑部;位于上述移送部与上述支撑部之间,能够使上述支撑部另一侧上升或下降的升降部。上述升降部包括:引导构件;与上述引导构件衔接的旋转构件。在上述引导构件一侧设置有齿轮面,上述旋转构件就是与上述齿轮面咬合的小齿轮。上述齿轮面设置在上述引导构件的内侧,为确保上述小齿轮能够与上述齿轮面衔接而将其设置在上述引导构件内侧。上述引导构件与上述旋转构件均设置有多个。在上述移送部上设置有能使上述旋转构件旋转的驱动构件。在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与上述驱动构件的旋转轴之间设置有能将上述驱动构件的旋转力向上述旋转构件传递的齿轮箱。上述移送部与上述支撑部通过铰链部铰链结合。上述铰链部包括:设置在上述移送部两侧的突出构件;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两侧的连接构件;同时贯通上述突出构件与上述连接构件的铰链构件。在上述支撑部上面设置了带有温灸器的支架, 上述支架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上述旋转轴上具有一端通过上述支撑部来支撑,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支架支撑的第1 弹性构件,为确保邻接于上述移送部和上述支撑部的结合位置的第一温灸器能够向上移动,上述第1弹性构件向上述支架施加弹力。还设置有感应上述温灸器温度的温度感应构件,在上述温度感应构件上设置有沿上述温灸器向上移动的方向施加弹力的第2弹性构件。上述第2弹性构件可以是包裹上述温度感应构件的被覆物。邻接于上述移送部和上述支撑部的结合位置的第一温灸器向上移动的距离和相对于上述第一温灸器的另一温灸器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向上移动的距离互不相同。上述第一温灸器向上移动的距离比上述另一温灸器向上移动的距离更长。在上述支架的下端形成有倾斜角,面向上述第一温灸器的倾斜角可以比面向上述另一温灸器的倾斜角小。在上述支架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延长的突起,在上述突起下端形成倾斜角, 面向上述第一温灸器的倾斜角可以比面向上述另一温灸器的倾斜角小。在上述支撑部上面设置有朝着上述支架的下端向上突起的吸收构件,朝着上述第一温灸器向上突起的上述吸收构件的高度可以比朝着上述另一温灸器向上突出的上述吸收构件的高度更高。在上述引导构件的一侧设置了带有齿轮面的齿轮构件,上述齿轮构件可以进行装卸。在上述移送部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在上述引导构件上端形成有感应突起,如果上述感应突起被引入(leading-in)到上述限位开关中时,上述支撑部的下降动作就会停止。还设置有使上述旋转构件旋转的驱动构件,在上述驱动构件上可以设置感应上述引导构件升降动作的旋转感应构件。上述移送部与上述支撑部的结合位置比上述支撑部上端面低。上述移送部与上述支撑部通过铰链部铰链连接。上述铰链部包括:设置在上述移送部两侧的突出构件;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两侧的连接构件;同时贯通上述突出构件与上述连接构件的铰链构件。在上述铰链构件设置有贯通销的销孔。在上述移送部可以设置能够引入上述支撑部的容纳空间。在上述移送部中央可以设置贯通上述升降部的贯通孔。为确保能够包围上述贯通孔,在上述移送部底面设置有沿上述移送部边缘排列的加固肋条。沿上述移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上述加固肋条有多个。为确保设置在上述移送部上的上述加固肋条、侧面板、滚柱固定轴构成一体,上述移送部采用压铸工艺(die casting)制作。另外,具有连接设置在上述移送部下部的电路构件和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下部的电路构件的电缆,在上述移送部上设置有上述电缆贯通的长孔,上述长孔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宽度方向的长度更长。在上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内侧可以设置面向长孔的中心弯曲的突出面。上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内侧也可以设置外罩构件。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温热治疗仪具有以下效果。第一,随着温灸器作圆弧运动并上升,可以同时获得按压效果及推压效果。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通过温灸器获得的按摩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温热治疗效果。第二,在支撑部上设置有弹性构件,即使在支撑部上升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指压及按摩效果。第三,在移送部上设置有能够容纳支撑部的容纳空间,可以使装置变得更加简洁。同时,移送部和支撑部及齿轮构件按装卸式构成,方便维修保养。第四, 在移送部的中央设置有引导构件贯通的贯通孔,在移送部上设置有电缆贯通的长孔,可以提高其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装备有本专利技术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温热治疗仪的斜视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斜视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仰视依据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斜视图;图5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温灸器处于上升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斜视图,图6为分解斜视图,图7为仰视的斜视图;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第2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斜视图,图8是俯视的斜视图,图9是仰视的斜视图。图10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仰视图。图12是B-B部分的剖面图;图13是C-C部分的剖面图;图10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分解图,图14是支撑部的仰视图,图15是移送部的仰视图;图16是D-D部分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0 : 移送部                110 : 移动构件120 : 限位开关           130 : 容纳空间140 : 贯通孔                150 : 加固肋条160 : 侧面板                170 : 滚柱固定轴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1.09 KR 10-2010-0110787;2011.06.30 KR 10-2011.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保能够随垫子移动而设有移动构件(110)的移送部(100);一侧与移送部(100)相结合的支撑部(200);位于上述移送部(100)与上述支撑部(200)之间,能够使上述支撑部(200)另一侧上升或下降的升降部(300)。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升降部(300)包括:引导构件(310);与上述引导构件(310)衔接的旋转构件(320)。
3.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构件(310)内侧设置有可装卸的齿轮面(311),上述引导构件(310)内侧设有小齿轮(321),从而可以使上述旋转构件(320)与上述齿轮面(311)咬合。
4.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引导构件(310)与上述旋转构件(320)。
5.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移送部(100)上设置能使上述旋转构件(320)旋转的驱动构件(330),在上述旋转构件(320)的旋转轴与上述驱动构件(330)的旋转轴之间设置齿轮箱(30),从而能够使上述驱动构件(330)的旋转力向上述旋转构件(320)传递。
6.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送部(100)与上述支撑部(200)通过铰链部(400)的铰链结合。
7.如权利要求项6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部(400)包括:设置在上述移送部(100)两侧的突出构件(410);设置在上述支撑部(200)两侧的连接构件(420);同时贯通上述突出构件(410)与上述连接构件(420)的铰链构件(430)。
8.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部(200)上面设置了带有温灸器(210)的支架(220), 上述支架(220)能够以旋转轴(221)为中心旋转。
9.如权利要求项8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轴(221)上具有第1 弹性构件(222),其一端通过上述支撑部(200)支撑,另一端通过上述支架(220)支撑,为确保邻接于上述移送部(100)和上述支撑部(200)的结合位置的第一温灸器(211)能够向上移动,上述第1弹性构件(222)向上述支架(220)施加弹力。
10.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感应上述温灸器(210)温度的温度感应构件(213),在上述温度感应构件(213)上设置有沿上述温灸器(210)向上移动的方向施加弹力的第2弹性构件(214)。
11.如权利要求项8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邻接于上述移送部(100)和上述支撑部(200)的结合位置的第一温灸器(211)向上移动的距离和与相对上述第一温灸器(211)的另一温灸器(212)以上述旋转轴(221)为中心向上移动的距离互不相同。
12.如权利要求项1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温灸器(211)向上移动的距离比上述另一温灸器(212)向上移动的距离更长。
13.如权利要求项12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架(220)的下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志训
申请(专利权)人:喜来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