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G卡斯廷格专利>正文

用于支承轴的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080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轴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在壳体中的壳体座中具有第一支承位置,在所述壳体中容纳有分离地构造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中构成用于所述轴的第二支承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轴的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由文献DE 196 52 929 A1已知,电动马达的电枢轴在滚动轴承中可旋转地支承在以法兰连接到马达壳体上的传动机构壳体中。所述滚动轴承以已知的方式由外圈以及可旋转的内圈组成,所述外圈传力配合地容纳在传动机构壳体中的轴承座中,所述内圈抗扭地与所述电枢轴连接。在传动机构壳体中总共设有两个轴向相互隔开的用于支承电枢轴的滚动轴承。例如对于安装在机动车中的前雨刷马达来说,所述传动机构壳体通常由铝压铸制成。为了接受在连续的运行中产生的力和力矩,所述支承位置在传动机构壳体中相对厚壁地构造或者说利用支撑肋来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承轴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的优点在于简单的可制造性以及较高的准确性。该任务按本专利技术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有利的改进方案。按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用于支承轴、特别是输出轴或者说传动机构轴,通过所述输出轴或者说传动机构轴传递电动马达的电枢轴运动,或者按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也用于支承电动马达的电枢轴,并且按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包括用于在壳体中的轴的两个支承位置。所述支承位置之一构造在所述壳体中的壳体座中,而所述第二支承位置位于分离地构造的支撑板中,所述支撑板容纳在壳体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位置轴向相互间隔距离地布置。这种实施方式具有各种优点。通过所述附加的、支撑在壳体中的支撑板能够在壳体中实现力和力矩的更好的分布,由此所述局部的力负载特别是在构造在支撑板中的支承位置的区域中减小并且能够相应地使用薄壁的壳体壁和/或低成本的壳体材料。此外也简化了制造过程,因为所述支撑板必须作为分离的构件与壳体无关地制造并且仅仅必须装入所述壳体中。所述支撑板优选由薄壁的、以深拉伸方法制造的板制成。所述壳体也优选由薄壁的板制成。更好的力分布此外允许能放弃在壳体中的支撑肋或者至少减少这样的支撑肋的数量或者说允许设置更薄地铸造的支撑肋。通过所述支撑板不仅能够在径向上而且能够在轴向上获得支撑力的更好的力分布。其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所述两个支承位置之间的相对较大的轴向的间距,这会导致支承力、特别是横向力的减小。所述轴向的支承位置间距能够借助于所述支撑板扩大,从而尽管存在较大的支承位置间距所述壳体也能够构造为深拉伸的板,这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来说,在现有技术中的实施方式中没有将分离的支撑板装入壳体中,不能实现或者仅仅能以较高的花费来实现。此外所述支撑板能够如此设计,使得在其中构造的支承位置具有与直接构造在所述壳体的壳体座中的支承位置至少接近于相同的半径。所述两个支承位置的轴向的延伸长度也能够相同或者接近相同。所述支撑板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计成盘状并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盘壁,所述盘壁限定位于中央的空隙,在所述空隙中以有利的方式容纳有轴。所述支撑板和轴因此以有利的方式相互同轴地布置。在所述径向的盘壁上所述支撑板能够支撑在所述壳体的壁上,其中随着径向的延伸长度的增加需要更小的支撑力。所述支撑在轴向上实现并且必要时也在径向上实现。所述支撑板的盘壁的侧面以有利的方式构成用于例如是齿轮的传动机构构件的支撑表面,所述轴与该传动机构构件相连。所述支承位置由在支撑板中的套筒区段构成,在所述套筒区段中装入支承部件。所述套筒区段能够至少部分地沿径向支撑在壳体壁上,必要时也要考虑所述套筒区段的轴向的支撑。所述盘壁的径向的延伸长度优选大于所述套筒区段的轴向的延伸长度,以便在壳体上实现支撑力的大面积的分布。所述轴以有利的方式与例如是齿轮的传动机构构件耦连,所述传动机构构件优选与所述轴同轴地安置。所述传动机构构件的衬套能够根据其它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构成容纳在支撑板中的支承构件,这具有以下优点,即能够放弃附加的、分离地构造的支承构件。所述衬套优选由低摩擦的材料,例如由像POM的热塑性的塑料制成。所述衬套特别是所述传动机构构件的组成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构件牢固地与所述轴连接并且与该轴同轴地布置。所述衬套以有利的方式盆状地搭接所述轴的端面,其中所述衬套具有双重的功能:一方面容纳以及连接所述轴,另一方面在壳体中进行支承、特别是在装入所述壳体的支撑板中进行支承。必要时所述衬套然而也直接支承在所述壳体中的壳体座中。附图说明其它的优点和有利的实施方式能够由其它的权利要求、附图说明以及附图得出,附图示出了轴通过两个支承位置支承在在壳体中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示出的用于支承轴3的支承装置包括具有电驱动马达以及传动机构的、例如用于机动车中的机组的马达-传动机构单元的壳体1,所述用于机动车中的机组例如是前雨刷马达。所述轴3是传动机构轴或者说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轴或者说输出轴由电动马达的电枢轴驱动。为了将所述电枢轴的旋转运动转化到输出轴3上,该输出轴在端面的区域中抗扭地与传动机构构件7耦连,所述传动机构构件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成与轴3同轴地布置的齿轮。在壳体1中容纳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设计成与壳体分离地构造的构件并且特别地由板组成。所述壳体也能够由板制成。这两个构件、也就是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支撑板优选以深拉伸方法进行制造。在壳体1中形成第一支承位置10,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中容纳有支承所述轴3的轴套11。所述第一支承位置10位于背离齿轮7的一侧上。在壳体1中第二支承位置12以轴向的间距a(相对于第一支承位置)位于朝向齿轮7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承位置由所述支撑板4的与轴同轴地布置的套筒区段5构造。所述套筒区段5沿轴向延伸并且容纳有作为支承构件的齿轮7的衬套8。所述套筒区段5在其自由的轴向的端面的区域中在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1的壳体内壁上。所述支撑板4的沿径向延伸的盘壁6与所述套筒区段5设计成一体,盘壁6径向的延伸长度超过了所述套筒区段5的轴向延伸长度。所述径向的盘壁6在轴向上支撑在壳体1上。所述盘壁6的朝向齿轮7的壁侧面构成了用于支撑齿轮7的沿径向延伸的区段9的支撑表面,其中所述区段9与所述衬套8设计成一体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自于所述齿轮的支撑力通过更大的径向的以及轴向的表面传递到所述支撑板4上并且从那里进一步传递到所述壳体1上。所述衬套8在第二支承位置12中容纳在所述支撑板4的套筒区段5中并且形成了支承构件,从而能够放弃了附加的、分离地构造的支承构件。所述衬套8、然而以有利的方式来说整个齿轮7由低摩擦的材料、特别由例如是POM的热塑性的塑料制成。所述两个在壳体1中的壳体座中或者说在支撑板4中形成的支承位置10和12具有至少接近相同的直径。所述支承位置10和12的轴向的延伸长度也至少接近相同。通过对所述支撑板4进行选择能够将第一和第二支承位置之间的轴向的间距a调整到需要的数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10 DE 102009026880.41.用于支承轴的支承装置,其具有用于在壳体(1)中的壳体座中的轴(3)的第一支承位置(10),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中容纳有分离地构造的支撑板(4),在所述支撑板中构造有用于所述轴的第二支承位置(12),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承位置(10,12)轴向相互间隔距离地布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装入壳体座中。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支撑板(4)中的第二支承位置(12)具有与直接装入所述壳体座中的第一支承位置(10)至少接近相同的直径。
4.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设计成盘状并且具有位于中央的空隙。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沿径向延伸的盘壁(6)在轴向上支撑在壳体(1)上。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4)中的空隙由与径向的盘壁(6)一体地构造的套筒区段(5)限定,所述套筒区段容纳有支承部件(8)。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区段(5)在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1)上。
8.按权利要求4到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卡斯廷格M许斯格斯M奥贝特D劳克K里丁格
申请(专利权)人:G卡斯廷格M许斯格斯M奥贝特D劳克K里丁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