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感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602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开关,该开关包括:第一类感应器、第二类感应器和微控制器,第一类感应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安装在进出一个空间的必经通道上,当有人进出该空间时受到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输到微控制器;第二类感应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安装在所述空间内,当有人在所述空间内活动时被激活;微控制器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激活状态时控制照明装置开启;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未激活状态时控制开启的照明装置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必经通道上设置感应器,实现了方便使用室内照明和节能省电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感应开关
技术介绍
传统室内照明通常由机械动作控制,当向灯具开关施力时,灯具开关处于分离状态的两个金属触点接触,线路导通、灯具开启,从而实现室内照明;当再次向灯具开关施力时,灯具开关处于连接状态的两个金属触点分离,线路断开、灯具关闭,室内保持黑暗,参见附图1。这种依赖于人的机械动作实现灯具开启或关闭的方式,给人们利用室内空间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往往在人离开时容易忘记关闭灯具,导致电能浪费,尤其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教室、会议室或者其他公共办公场合,无人主动拨动开关关闭灯具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致使电能损失严重。现有技术中,解决人员离开室内忘记关灯的方法是在室内安装感应器,感应器以固定时间检测室内是否有人以控制灯具的开启或关闭。由于室内感应器是通过监测人是否动作来判断室内是否有人的,因此上述固定时间不能设置得太短,因为时间太短容易导致室内仍然有人但没有较大动作时被识别为室内无人而关闭电源,从而影响到人对该室内照明的正常使用;同时,该固定时间也不能设置得太长,因为时间太长则会导致室内已经没人,但由于感应器不能及时监测到而依旧保持灯具处于亮起状态,致使电能仍然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现有技术几乎无法平衡方便使用室内照明与节约用电之间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在方便人们使用室内照明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节约电能的问题,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开关,该开关不仅在室内安装感应器,还在人们进出通道上安装感应器,通过感应器信号的变化实现室内照明的开启与关闭以达到使用便捷、节能省电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感应开关包括第一类感应器、第二类感应器和微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一类感应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安装在进出一个空间的必经通道上,当有人进出该空间时受到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输给微控制器;所述第二类感应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安装在所述空间内,当有人在所述空间内活动时被激活;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激活状态时控制照明装置开启;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 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未激活状态时控制开启的照明装置关闭。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类感应器,则所述微控制器根据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二类感应器的个数控制照明装置的亮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驱动器,微控制器通过该驱动器与照明装置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该驱动器实现对照明装置亮度的控制。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至少两组感应器,每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类感应器,则当一个组内的第二类感应器均处于未激活状态时,所述微控制器控制该组感应器对应的照明装置关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控制器根据一个组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二类感应器的个数控制照明装置的亮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驱动器,微控制器通过该驱动器与照明装置电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通过该驱动器实现对照明装置亮度的控制。优选地,所述开关还包括第一计时单元,则在微控制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时启动第一计时单元,当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激活状态时控制照明装置开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计时单元集成在微控制器内。优选地,所述开关还包括第二计时单元,则在微控制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时启动第二计时单元,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未激活状态时控制照明装置关闭。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信号预处理器,用于将第一类感应器、第二类感应器发出的信号转换为微控制器可接收的信号,将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照明装置可接收的信号。本技术通过在进出一个空间的必经通道处设置第一类感应器、在该空间内设置第二类感应器,微控制器根据两类感应器的信号变化判定该空间内是否有人,进而控制照明装置的开启或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方面不再需要人为触动开关以控制照明装置,而能自动感应人的进出,自动控制照明装置的开闭,为人们利用该空间的照明装置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本技术在判定一个空间内是否有人存在时,是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再监测第二类感应器的状态,比单单设置第二类感应器时的判定更准确、更及时,进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节能省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点开关的实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图;图3为图2所述的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实例图;图5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实例图;图6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微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主要思想是不仅在一个空间内部设置感应器,还在进出该空间的必经通道处设置感应器,微控制器通过对两类感应器的信号变化情况控制该空间照明装置4的开启或关闭,避免了由人的机械动作控制照明装置带来的不便,同时能更加准确、及时地判定出该空间内是否有人,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实现控制照明装置开闭的目的,有利于更好地省电节能。附图2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感应开关的实施例的安装图。该自动感应开关200包括第一类感应器201,第二类感应器202,微控制器203,其中第一类感应器201 与微控制器203电连接,安装在进出室内的必经通道上,当有人进出该空间时受到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输到微控制器;第二类感应器202与微控制器203电连接,安装在所述空间内,当有人在所述空间内活动时被激活;微控制器203连接照明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激活状态时控制照明装置开启;在接收到第一类感应器的触发信号后,检测到第二类感应器处于未激活状态时控制开启的照明装置关闭。本实施例第一类感应器201可以是红外对管型感应器,红外对管型感应器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两者对应安装在人员进出空间的必经通道上的两边,当没有人进出该空间时,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红外对管型感应器处于“静止”状态, 当有人进出该空间时,阻挡了红外接收管接收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管输出的电平信号翻转,该感应器向微控制器发出触发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类感应器202 可以是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也可以是微波探测器等,这些感应器通过感应人体动作设置自己的状态,有人在其探测范围活动时,感应器被激活,其探测范围没有人活动时,感应器处于未激活状态,微控制器可以通过向第二感应器发送监测信号以获取其状态,也可以启动定时循环查询程序检测接口处信号变化情况获取第二类感应器的状态,还可以通过设置中断方式检测第二类感应器的状态,由于第二类感应器激活前后,输出信号发生跳变,该跳变触发微控制器的预设中断,从而获知所述第二类感应器的状态。本实施例的自动感应开关200的工作过程是当有人进入室内需要利用室内照明时,安装在必经通道上的第一类感应器201的电平信号发生变化,向微控制器203发出触发信号,微控制器203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对第二类感应器202的状态进行检测,如果第二类感应器202处于激活状态,则向照明装置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照明装置开启,进入室内的人员可以利用室内照明;当室内人员不需要利用室内照明离开该室内空间时,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桂潮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