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4543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备在发光面整个区域均匀发光的有机EL元件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具有:在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40)之间具备发光层(150)的有机EL面板(10)、电源(30)、电源切换部(50)、控制电路(20)、和与第一电极(130)连接的多个电源供给部。通过控制电路(20)对电源切换部(50)进行控制,以使得多个电源供给部中的第一电源供给部(81)与电源连接,第二电源供给部(82)不与电源连接。由于依次高速地切换向第一电极(130)供电的电源供给部,所以使用者会感觉到照明装置(1)在平面上均匀地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背光源等的、由有机EL元件构成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有机EL元件构成的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被用作照明器具和电子信息设备中的液晶显示画面的背光源。由有机EL元件构成的发光装置由于是自发光型,所以视场角开阔、辨认度较高,又由于是薄膜型的全固体元件,所以还节省空间。由于这样的特征, 作为发光光源受到了关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由现有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发光装置中,在接近阳极的受电部的发光部分和远离该受电部的发光部分上,产生了亮度不均。这是由于用于阳极的透明电极层的电阻较大,随着远离阳极侧受电部,电压下降变大,发光亮度下降。针对这种问题,在专利文献1 中,提出了经由辅助布线从多个受电部向阳极供电这样的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932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光装置中,由于在有机EL发光区域和有机EL发光区域周边的阳极设置有阳极辅助布线,所以阳极和阳极辅助布线成为复杂的布局,存在生产性下降的问题。另外,存在用于形成金属电极层的材料的成本上升、在制造时向蒸镀设备投入的能源的增大、制造时间的增加等不利于生产性的问题。换言之,存在难以同时兼顾发光区域整体上的均勻发光和、有机EL照明装置的高生产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以下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发光层,该照明装置具有电源、电源切换部、控制电路和与第一电极连接的多个电源供给部,通过控制电路对电源切换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多个电源供给部中的第一电源供给部与电源连接,第二电源供给部不与电源连接。在将第一电极设为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由于透明导电膜的较高的电阻率,电源供给部的附近发光亮度变高,随着远离电源供给部,发光亮度变低。根据该构成,能够依次切换向第一电极供电的电源供给部。如果在使用者无法识别的状态下高速进行该切换,则使用者会感觉到照明装置在平面上均勻地发光。即,不用采用设置阳极辅助布线等特别的构造,照明装置保持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抑制亮度不均。换言之,能够同时兼顾发光区域整体上的均勻发光和有机EL照明装置的廉价性和高生产性。(应用例2)根据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电源切换部由与多个电源供给部连接的多个开关组成。根据该构成,仅通过设置与各电源供给部对应的开关,就能够选择电源供给部,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同时兼顾发光区域整体上的均勻发光和有机EL照明装置的廉价性和高生产性。(应用例3)根据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控制电路选择性地使多个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为了使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向开关的输入端子供给时钟信号等即可。根据该构成, 利用向多个开关供给相位错开的多个时钟信号这样的简单构成,能够依次选择电源供给部。(应用例4)根据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电源切换部包含逆变电路。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来自控制信号的微小的时钟信号,从直流电源得到相位不同的交流电源,能够向各电源供给部依次选择性地供给规定的电力。(应用例5)根据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电源供给部具有第一电源供给部和第二电源供给部,第一电源供给部设置于第一电极的第一边,第二电源供给部设置于第一电极的第二边,第一电源供给部和第二电源供给部交替地与电源连接。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电源供给部和第二电源供给部交替地向第一电极供电,所以发光亮度较高的地方交替出现在第一电源供给部附近和第二电源供给部附近,若对时间平均化,则发光亮度呈均勻化。(应用例6)根据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第一电极形成为多边形,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根据该构成,发光亮度较高的地方交替出现在第一边附近和第二边附近,第一边和第二边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若对时间平均化,则发光亮度在空间上呈均勻化。(应用例7)根据本应用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发光层,该照明装置具有第一开关,其与第一电极的第一边连接;第二开关,其与和第一电极的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连接;和控制电路,其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连接,进行控制以使得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交替地导通。根据该构成,通过作为第一电极的阳极所连接的第一边和相对的第二边交替地供电,在阳极和作为第二电极的阴极之间设置的发光层发光。在向第一边或者第二边的其中一方供电时,由于阳极布线电阻导致的电压下降,产生亮度不均。但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控制它们的控制电路,如果以人眼无法感知的频率来切换通过与第一边或者第二边连接的阳极交替地进行供电的时间点,则能够使亮度不均变得不明显。并且不用使用复杂的布局和辅助布线,就能够提供有利于生产性的照明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按每个功能块来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框图。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截面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电路功能的图。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电源供给方式的图。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图7是作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有机EL发光装置的构成图。图8是实施方式3的通过负载开关1供给电源时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方式3的通过负载开关2供给电源时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1是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电源供给方式的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外观图。图中符号说明1…照明装置;10…有机EL面板;20···控制电路;30···电源;40…布线;50···电源切换部;60…电源布线;61…第一电源布线;62…第二电源布线;71…第一边;72…第二边; 81…第一电源供给部;82…第二电源供给部;110…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0…第一电极;140…第二电极;150…发光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和各部件设成可识别程度的大小,使各层和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实施方式1)“照明装置的概要”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全体构成(概要)进行说明。图 1是按每个功能块来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具备有机EL面板10、控制电路20、电源30和电源切换部50。有机EL面板10如图2所示那样,在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40之间设置有发光层150。这里,第一电极130是形成阳极的透明导电膜,第二电极140是形成阴极的金属膜。返回图1继续进行说明。第一电极130上设置有多个电源供给部。S卩,电源供给部具有第一电源供给部81和第二电源供给部82,第一电源供给部81设置于第一电极130 的第一边71,第二电源供给部82设置于第一电极130的第二边72。第一边71和第二边72 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谓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的边,意思是多边形的边中的具有基本平行的关系的两边。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方形的有机EL面板10的上边相当于第一边71, 与其基本平行的下边相当于第二边72。通过控制电路20来控制电源切换部50,以使得上述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谷一马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