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461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利用装置外的空气有效地冷却因定影装置而变得过热的周边部件,并有效地排出由各带电器产生的臭氧。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工艺部(50),具有使感光体(51)带电的带电器(52);定影装置(80),具有对由工艺部在记录片材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进行热定影的热源(81A);装置主体(10),收纳工艺部和定影装置,并且在上方具有将从定影装置排出的记录片材向图像形成装置外排出的排出口(92);以及排气扇(100),将装置主体内的空气向图像形成装置外排出;排气扇配置在比工艺部靠向定影装置侧并且比带电器和热源靠向下方的位置,以通过排气扇将从排出口进入的图像形成装置外的空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将装置主体内的空气排出到装置外的排气扇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众所周知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定影装置的后段,设有与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合流的通风路,通过送风机构向通风路中送风以进行冷却。但是,专利文献1中,其作为送风机构的送风扇设置在带电器的上方,并向带电器及定影装置热源上方的通风路内送风,因此,无法有效地冷却因定影装置而变得过热的周边部件,而且,无法有效地将带电器所产生的比空气重的臭氧排出到装置外。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1373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利用装置外的空气有效地冷却因定影装置而变得过热的周边部件,有效地排出并回收由各带电器产生的臭氧,并可实现装置主体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工艺部(50),具有使感光体(51)带电的带电器(5 ;定影装置(80),具有对由所述工艺部在记录片材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进行热定影的热源(81A);装置主体(10),收纳所述工艺部和所述定影装置,并且,在上方具有将从所述定影装置排出的记录片材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外排出的排出口(9 ;以及排气扇(100),将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空气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外排出;其中,所述排气扇配置在比所述工艺部靠向所述定影装置侧并且比所述带电器和所述热源靠向下方的位置,以通过所述排气扇将从所述排出口进入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外的空气排出。优选为,从与输送记录片材的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看,所述排气扇以与比所述定影装置的所述热源靠向下侧的部位重叠的方式配置。优选为,所述工艺部具有多个工艺部,所述多个工艺部沿着所述片材输送方向排列,所述多个工艺部之间的间隙以在上下方向上从上向下逐渐接近所述排气扇的方式倾斜地形成。优选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排出路径,用于将由所述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后的记录片材引导至所述装置主体外;和再输送路径,与所述排出路径相连,用于使所述记录片材从所述排出路径返回至所述工艺部及所述定影装置的上游侧。优选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排气扇的管道。优选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排纸辊(93),位于所述定影装置的上方,并如下构成通过正转而将记录片材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外排出,通过反转而将所述记录片材经由再输送路径(96)再次输送给工艺部;并且,所述管道(200)构成所述再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再输送路径相向的吸气口 012),并经由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扇连接。优选为,所述管道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延伸部,所述左右延伸部的后壁构成所述再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在所述左右延伸部的所述后壁上形成有面向再输送路径的后侧吸气口,在所述左右延伸部的上壁上形成有向所述定影装置侧开口的上侧吸气口,并在所述左右延伸部的前壁上形成有将所述管道与所述装置主体内连通的连通孔;与所述排气扇连接的连结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的前侧相邻设置的合流部。优选为,在所述工艺部和所述定影装置之间配置有用于分隔所述工艺部和所述定影装置之间的分隔壁(500、510)。优选为,所述分隔壁包括第一分隔壁(500)和第二分隔壁(510),所述第二分隔壁位于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定影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彼此分离地配置。优选为,所述分隔壁延伸至比所述热源靠向下方的位置。优选为,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导入口(520),所述导入口以经由所述导入口被导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之间的方式配置。优选为,在所述装置主体内仅配置有一个所述排气扇。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排气扇位于比各带电器靠向下方的位置,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各带电器产生的臭氧排出到装置外。此外,能够使从排出口流入到装置内的空气通过定影装置附近排出到装置外,因此可以利用装置外的空气有效地冷却因定影装置而变得过热的周边部件。而且,能进一步实现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排气扇周围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装置主体内的气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基板收纳器和管道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管道的过滤器附近的构造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分隔壁和导入口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分隔壁的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之后再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说明中的方向是以使用彩色打印机时的使用者为基准而设定的方向。艮口, 图1中,将面向纸面的左侧设定为“前侧(近前侧)”,将面向纸面的右侧设定为“后侧(内侧)”,将面向纸面的内侧设定为“左侧”,将面向纸面的近前侧设定为“右侧”。另外,将面向纸面的上下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具有供纸部20,向装置主体10内提供纸张P(记录片材的一例);图像形成部30,在所提供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以及排纸部90,将形成有图像后的纸张P排出。供纸部20具有供纸盘21 (记录片材收纳部的一例),配置于图像形成部30的下方,用于收纳纸张P;以及纸张供给装置22,将纸张P从供纸盘21输送给图像形成部30。此外,在该供纸部20中,通过纸张供给装置22从供纸盘21向图像形成部30使纸张P从前向后以U字形折返的方式输送。图像形成部30具有四个LED单元40、四个工艺盒50 (工艺部的一例)、转印单元 70以及定影装置80。LED单元40具有多个LED,对后述的感光鼓51 (感光体的一例)进行曝光。工艺盒50沿着前后方向排列(以各带电器52水平排列的方式)配置,其具有感光鼓51、带电器52、省略标号而图示的公知的显影辊以及调色剂收纳室等。转印单元70设置在供纸部20和各工艺盒50之间,其具有驱动辊71、从动辊72、 输送带73以及转印辊74。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在前后方向上分离且平行地配置,在两者之间张紧设置有由环形带构成的输送带73。输送带73其外侧的面与各感光鼓51相接触。另外,在输送带 73的内侧,与各感光鼓51相向地配置有四个转印辊74,在上述转印辊74与各感光鼓51之间夹持输送带73。转印时对该转印辊74外加转印偏压。定影装置80配置于各工艺盒50和转印单元70的后侧,其具有内部具有卤素加热器81A(热源的一例)的加热辊81 ;以及与加热辊81相向配置并按压加热辊81的加压辊82。此外,在比定影装置80的卤素加热器81A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将装置主体10内的空气排向装置外的排气扇100。另外,对于排气扇100和其周围的构造在后文中有详细的记述。在如上构成的图像形成部30中,首先使各感光鼓51的表面通过各带电器52均勻地带电后,利用各LED单元40进行曝光。由此,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并在各感光鼓51 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之后,通过从显影辊将调色剂提供给静电潜影,使得感光鼓51上载持有调色剂图像。接着,被提供至输送带73上的纸张P通过各感光鼓51和各转印辊74之间,由此将各感光鼓5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拓也内田教夫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