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191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及液晶层,其中,该阵列基板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的选通线和数据线,并包括位于该像素区中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该滤色器基板包括位于第二基板上并包括与该像素区相对应的开口的黑底,并包括填充该开口的滤色器层;该液晶层包括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同该阵列基板和该滤色器基板相接触,并对应于该阵列基板的薄膜晶体管,并包括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具有沿该选通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宽度和沿该选通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宽度,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同该滤色器基板相接触而同该阵列基板相隔开,并对应于该选通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直到近来,显示装置通常使用阴极射线管(CRT)。目前,正在努力研究开发多种类型的平板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致发射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ELD)),来取代CRT。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中,IXD装置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分辨率更高、重量更轻、外观更薄、尺寸更紧凑和电压源需求更低。一般而言,LCD装置包括两块彼此隔开并彼此相对的基板,并在这两块基板之间插设有液晶材料。这两块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电极,使得施加在这些电极之间的电压可以感应生成穿过该液晶材料的电场。该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根据所感应生成的电场强度而改变为所感应生成的电场的方向,从而改变该LCD装置的透光率。因此,LCD装置通过改变所感应生成的电场的强度来显示图像。图1是例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XD装置的立体图。参照图1,该IXD装置包括阵列基板10、滤色器基板20和液晶层30。该阵列基板 10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2上的选通线14和数据线16,该选通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来限定像素区P。像素电极18和用作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r位于各个像素区P中。设置在靠近选通线14和数据线16交叉位置处的薄膜晶体管Tr按照矩阵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基板12上。 滤色器基板20包括包含有位于第二基板22上的各个像素区P中的红色(R)滤色器图案 ^a、绿色(G)滤色器图案26b和蓝色⑶滤色器图案^c的滤色器层沈;位于滤色器图案 26a到26c之间的黑底25 ;以及位于滤色器层沈与黑底25上的公共电极28。在阵列基板10与滤色器基板20之间设置有分隔体,以在阵列基板10与滤色器基板20之间保持单元间隙。该分隔体可以是球形分隔体或经构图的分隔体。而且,沿着阵列基板10和滤色器基板20的外缘部分形成有密封图案,以将阵列基板10和滤色器基板20 相结合并避免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泄漏。而且,在阵列基板10和滤色器基板20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偏振膜。而且,将提供光线的背光设置在阵列基板10的下方。图2是例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包含有经构图的分隔体的IXD装置的平面图,而图3 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2,IXD装置35包括在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40上彼此交叉的选通线43和数据线阳,以限定像素区P。在滤色器基板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像素区P中,分别形成红色(R)滤色器图案76a、绿色(G)滤色器图案76b和蓝色(B)滤色器图案76c。在各个像素区P中,形成有连接至选通线43的栅极45、连接至数据线55的源极58和与源极 58隔开的漏极60。漏极60通过漏极接触孔65连接至像素电极67。栅极45和源极58与漏极60形成薄膜晶体管Tr。在第一基板40与第二基板70之间形成经构图的分隔体83,并彼此隔开。参照图3,在第一基板40上形成栅极45和选通线43,而在选通线43上形成栅极绝缘层47。在栅极绝缘层47上并在栅极45的上方形成半导体层50。半导体层50包括了有源层50a和欧姆接触层50b。源极58和漏极60形成在欧姆接触层50b上。钝化层63形成在源极58和漏极60上。像素电极67形成在钝化层63上,并通过漏极接触孔65与漏极 60相接触。黑底73形成在第二基板70上,并包括开口。滤色器层76包括对应于黑底73的各个开口的红色(R)滤色器图案76a、绿色(G)滤色器图案76b和蓝色⑶滤色器图案76c。 在滤色器层76上形成有公共电极79。分别在像素电极67和公共电极79上形成取向层。液晶层90形成在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一般而言,在滤色器基板上形成经构图的分隔体83,以将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相结合并在其彼此之间保持单元间隙。经构图的分隔体83同时与滤色器基板和阵列基板相接触。但是,当LCD装置受到挤压时,在受挤压部分恢复到最初的单元间隙的恢复力很弱,从而导致挤压缺陷或触摸缺陷。这是因为,经构图的分隔体83的弹性小于由硅材料制成的球形分隔体的弹性。因此,由于经构图的分隔体83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摩擦,经构图的分隔体83并不能容易地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出一种包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构图的分隔体的LCD装置。为了起到保持单元间隙的作用,这两种经构图的分隔体中的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同时与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相接触。这两种经构图的分隔体中的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与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彼此隔开。在通常状态下,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一端同滤色器基板相接触,而其另外一端并不同阵列基板接触。当施加外部压力时,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该另外一端接触阵列基板。因此,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连同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一起针对外部压力而保持单元间隙,并提高了恢复力,并因此减小了挤压缺陷或触摸缺陷。换句话说, 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用作防挤压分隔体。但是,当施加外部压力、并且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接触阵列基板时,阵列基板的取向层可能会由于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压力而出现缺陷。这使得在缺陷的部分上的液晶分子对准混乱并且工作异常,从而导致漏光。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应于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黑底设计为具有避免在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周围出现漏光的宽度。换句话说,该黑底的宽度被配置为比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宽度宽50 μ m(微米)。但是,黑底宽度的增大会导致孔径比的减小。一般而言,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和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分别具有如图3所示的相同圆柱形形状,并且,考虑到恢复力和防止挤压而具有大约18 μ m至20 μ m的直径。当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的直径为大约18 μ m时,将该黑底形成为具有大约68 μ m(18 μ m+50 μ m)的宽度。如上所述,随着黑底宽度的增大,其孔径比减小,从而导致显示器的透光率和亮度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一种,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造成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孔径比和亮度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的及特征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部分地进行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通过对以下说明书进行研究而部分地变得明了,或者可以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得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在此所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阵列基板包括选通线和数据线,所述选通线和数据线在第一基板上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中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该滤色器基板包括黑底,其位于第二基板上并包括与所述像素区相对应的开口 ;以及填充所述开口的滤色器层;第一经构图的分隔体具有圆柱形形状,同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滤色器基板相接触,并对应于所述阵列基板的薄膜晶体管;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具有沿所述选通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宽度和沿所述选通线的宽度方向的并小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经构图的分隔体同所述阵列基板相隔开,并对应于所述选通线。在另外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韶颖朴承烈金镇必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