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ES技术公司专利>正文

污泥的削减方法和削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008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的削减方法,其中,通过次氯酸,安全而有效地对在曝气槽中产生的一部分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再次将其返回到曝气槽,进行消化。在从沉淀槽(4)排出的一部分污泥中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搅拌,呈弱酸性。接着,在污泥浓度为2000~26000mg/L的范围内的污泥中,按照有效氯浓度在300~1600mg/L的范围内的方式注入次氯酸钠水溶液,进行搅拌,对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在经过基质化处理的污泥中,根据需要,注入亚硫酸钠水溶液,或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对其进行搅拌,将其返回到曝气槽(3)中,进行曝气处理,将污泥消化。即,削减污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的削减方法与污泥的削减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污泥的削减方法和污泥的削减装置,其中,使在曝气槽中对包含有机物的排水进行活性污泥处理时产生的一部分污泥与弱酸性的次氯酸反应,在可通过微生物分解的状态进行基质化处理,将其再次返回到曝气槽中,进行活性污泥处理,消化污泥,抑制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技术介绍
作为包含有机物的排水的处理方法之一,人们知道有活性污泥法。该活性污泥法为下述的方法,其中,像过去周知的那样,将好氧性细菌、原生动物等生活的所谓的浮游有机污泥,即,活性污泥保持于曝气槽中,接着,送入足够的空气,并且投入包含所处理的有机物的排水,使包含于排水中的有机物被栖息于活性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原生动物等的微生物捕食。在曝气槽中处理的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流到沉淀槽中,在这里,分离成活性污泥与上清液,即处理水。将处理水排放到公共水域等中。沉淀的活性污泥作为返送污泥,返回到曝气槽中。按照该方法,由于排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具有获得几乎不包含有机物的处理水的优点。但是,由于好氧性细菌等的微生物在曝气槽中大量地繁殖,故如果照原样放置,则活性污泥过度增加,在沉淀槽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无法分离。于是,通过曝气处理而产生的剩余的活性污泥从沉淀槽作为剩余污泥而定期地抽出。对于抽出的剩余污泥,通过脱水装置形成含水率约为85%的脱水块,接着进行焚烧,然后废弃。或直接将脱水块埋入埋设地中。但是,由于在对脱水块焚烧的场合,要求大量的重油,故花费成本,而且在埋设的场合, 产生所谓的温室气体的甲烷气体。另外,还具有埋设地本身日益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包含有机物的排水的处理中,强烈地要求污泥的削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0522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754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418373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的污泥的削减方法,其中,在从沉淀槽抽排的污泥中添加臭氧处理,再次将其返送给曝气槽。如果在污泥中添加臭氧,则产生构成污泥的微生物的细胞壁因氧化而破坏,细胞内部的细胞质析出,或将微生物的集合体,即,团块细分的所谓污泥的可溶化。由于该可溶化的污泥容易被细菌等的微生物捕食,故如果再次返送给曝气槽以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则被消化,可削减污泥。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除臭氧以外,还记载有进一步注入作为氧化剂的次氯酸苏打,即次氯酸钠,促进污泥的可溶化的方法。由于也可通过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污泥的削减方法,对污泥进行可溶化处理, 再次在曝气槽中进行活性污泥处理,故确认可削减污泥的效果。但是,还具有问题。比如, 由于为了对污泥进行可溶化处理,必须要求大量的臭氧,故必须设置特别大型的臭氧发生器。另外,还具有为了产生大量的臭氧,必须要求许多电力,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均变高的问题。并非作为臭氧的辅助使用,将弱酸性的次氯酸注入到污泥中对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的技术也是周知的,比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该技术。另外,对污泥进行处理,处于可在曝气槽中进行消化的状态这一点一般通过可溶化的术语而表述。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而判断,如果通过次氯酸使污泥反应,则即使在污泥没有处于所谓的可溶化的状态的情况下,仍变为可在曝气槽中消化的成分。于是,代替“可溶化”的术语,在本说明书中,通过作为更加符合实际形态的表述的“基质化”的术语表述。另外,关于污泥的减容化,表述为作为更加严密的表述的“污泥的削减”。在实施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的场合,由于注入弱酸性的次氯酸的设备是小型而简单的,故初始成本低,化学试剂的价格也低,运营成本也小,由此是有利的。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中,还具有下述的缺点,S卩,所注入的次氯酸的有效氯浓度相对污泥,在150 250mg/L的范围内,浓度不高,污泥的基质化处理不充分,污泥无法充分地削减。如果要对污泥充分地进行基质化处理,单纯地注入高浓度的次氯酸,会存在次氯酸在未反应的状态直接返回到曝气槽中的可能,如果这样,则对曝气槽的微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此,人们认为无法注入高浓度次氯酸。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下述的基质化装置,其中, 设置串联的多个槽的反应槽,在这样的反应槽中充分地消耗次氯酸,可确实防止对曝气槽的微生物的影响。由于通过这样的基质化装置,安全有保证,故可注入高浓度的次氯酸,对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即,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基质化方法中,在反应槽的最上游的槽中,将弱酸性的次氯酸按照有效氯浓度为100 3000mg/L的高浓度方式注入到污泥中,进行搅拌。接着,送到下游侧的槽中而搅拌,进一步送到更下游侧的槽中而搅拌,反应5分钟以上。如果像这样处理,则可充分地对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次氯酸也充分地消耗。于是,可安全地削减污泥。另外,在过去人们认为,残留次氯酸,将其返送到曝气槽中这一点是危险的,但是通过实验而确认,如果实施该方法,则即使在将若干量的次氯酸返送到曝气槽中的情况下,仍不造成影响。其理由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如果反应5分钟以上,则可靠地消耗杀菌力高的游离氯,返送的次氯酸处于结合氯的状态,或处于与污泥结合的过去未知的状态, 杀菌力充分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污泥的削减方法,由于按照形成高浓度的方式将弱酸性的次氯酸注入到污泥中,故可充分地对污泥进行基质化处理,可充分地削减。另外,由于次氯酸与污泥充分地反应,故不对曝气槽的微生物造成不利影响。于是,可称之为优良的污泥的削减方法。但是,人们还认为有应当改进的方面,具体来说,弱酸性的次氯酸的调制方法或注入方法具有应当改进的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污泥的削减方法中,弱酸性的次氯酸通过下述方式调制,该方式为将12%以下的次氯酸苏打水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按照有效氯浓度在500 15000mg/L的方式通过水而稀释。如果像这样形成,则获得pH在4.0以上、不足7.0的范围内的弱酸性的次氯酸水溶液。实际上,如果有效氯浓度增高,则即使在pH为6. 5左右的情况下,氯的气味也变强,必须采取除味、排气对策。另外,还具有反应性变高,调整水溶液的调整装置的管等的部件的腐蚀严重的问题。形成实际应用上容易处理的有效氯浓度在 10000mg/L以下,最好在5000mg/L以下的水溶液。如果将这样的弱酸性的次氯酸水溶液大量地注入到污泥中,则次氯酸因污泥而被稀释,浓度降低,氧化力变弱。另外,由于要求大量的水溶液的调制所必需的水,故成本高。另外,由于返送给曝气槽的污泥的总量增加,故会对曝气槽施加负荷。在对污泥浓度超过20000mg/L的较高浓度的污泥进行处理的场合,这样的问题变得明显。还具有预想通过污泥而稀释,预先调制PH值低、且浓度高的次氯酸水溶液的方法。但是,如果次氯酸的有效氯浓度增高,则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另外,如果有效氯浓度在5000mg/L以上,则像上述那样,氧化力增加,调制水溶液的调制设备、注入设备、 管路等在早期会变差。另外,如果PH在4.0以下,则有生成有毒的氯气的重大的安全问题。 于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装置的危险性和经济性。有效氯浓度超过1000mg/L的弱酸性的次氯酸水溶液的调制器的结构复杂,另外,必须设置辅助箱等的附带设施,或调整调制器周边的条件。在这样的调制器中,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川英夫立川浩史村上光正
申请(专利权)人:ES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