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378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需要种薯等的供给杯的开闭盖而削减了零部件件数的移植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植机具备:可旋转的旋转工作台(71),该旋转工作台(71)在同一平面上以环状配置有多个供给杯(72),该供给杯(72)收放由作业者一个一个地补给的移植对象物的一个例子的种署并在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种薯支撑板(200),该种薯支撑板(200)固定配置在旋转工作台(71)的正下侧,并形成有供给种薯的供给口(201);栽种器具,该栽种器具在预定路线反复上下运动时,在上方的位置,从供给口(201)被供给种薯,在下方的位置,将供给的种薯栽种到农田中;以及隔板(250),该隔板(250)能够变更供给杯(72)的、收放种薯的收放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薯等移植机,属于农业机械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种薯移植机作业者将在移植机的载置台上准备好的种薯等用手一个一个地供给与该移植机的行驶一致地呈环状旋转搬运的多个供给杯,从而自动地栽种到农田中。现有的种薯移植机具备种薯供给部,其在供给旋转台上以环状每隔预定间隔地配置有作业者用手一个一个供给种薯的供给杯;栽种器具,其以暂时保持从该种薯供给部供给的种薯的状态将种薯栽种到农田中;以及种薯载入台,其具有向上述供给旋转台的上方中央部伸出的种薯收放部。另外,在各供给杯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在上下方向可动的开闭盖。另外,在各供给杯的下方,在行驶机体侧固定有大致C字型的供给杯开闭导向件, 使得只有当供给杯通过供给旋转台的旋转而来到与栽种器具的上死点的位置对应的预定位置时,供给杯底部的开闭盖才会打开。就该种薯移植机而言,与该机体的行驶一起步行的作业者用手一个一个抓住位于种薯收放部的种薯,分别放入与机体的行驶一致地旋转的供给杯中。供给杯的开闭盖伴随供给杯的旋转,在栽种器具来到上死点时敞开,供给杯内的种薯被供给到下方的栽种器具中。栽种器具的前端部描绘大致椭圆状的轨迹地驱动,来到最下端时在农田中进入到预定深度,并且如鸟嘴那样张开,保持在内部的种薯向农田落下而被栽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51613号公报但是,在这种现有的移植机的结构中,由于在每个供给杯上设有开闭盖,因此存在零部件件数变多,并且制造时的组装作业花费时间和劳力之类的课题。另外,作业者使用这种现有的移植机的情况下,为了所有的开闭盖进行顺畅的开闭动作,需要对每个开闭盖去除可动部的污物,在维修检查方面也存在花费时间和劳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种薯移植机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做成能够适当且顺畅地供给种薯的结构,并且不需要供给杯的开闭盖,削减了零部件件数的移植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移植机,具备可旋转的供给部,该可旋转的供给部在同一平面上以环状配置有多个供给杯,该供给杯收放由作业者补给的移植对象物并在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固定配置在上述供给部的正下侧,且形成有供给上述移植对象物的供给口;栽种器具,该栽种器具在预定路线反复上下运动时,在上方的位置,从上述供给口被供给上述移植对象物,在下方的位置,将上述供给的上述移植对象物栽种到农田中;以及变更机构,该变更机构能够在上述供给杯内调整上述移植对象物从供给杯通过供给口向栽种器具落下的时刻。由此,能够提供不需要供给杯的开闭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当且顺畅地供给种薯,并且削减了零部件件数的移植机。另外,通过设置变更机构,能够与移植对象物的大小对应地调整该移植对象物从供给杯通过供给口向栽种器具落下的时刻。另外,第二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一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上述变更机构是在纵向上分隔上述供给杯的内部的、在上述供给杯上可装卸的隔板。这样,由于变更机构是可装卸的隔板,因此通过隔板的安装、拆卸,能够与移植对象物的大小对应地调整该移植对象物从供给杯通过供给口向栽种器具落下的时刻。另外,第三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二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上述隔板在上述隔板的下端的两侧或一侧具有与上述供给杯的内壁嵌合的突起。这样,容易进行隔板向供给杯的安装,而且使用时不易产生位置偏移。另外,第四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二或上述第三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在上述供给杯的内壁上沿纵向配置有上述隔板所嵌合的槽。这样,容易进行隔板向供给杯的安装,而且使用时不易产生位置偏移。另外,第五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任何一项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上述供给部是旋转工作台,具备一端固定在行驶机体上、另一端配置在后方的支柱;固定在上述支柱的上述另一端的轴承部件;以及能旋转地支撑在上述轴承部件上的工作台旋转轴,上述旋转工作台固定在工作台旋转轴上,上述支柱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下表面。这样,由于支柱直接配置在支撑部件的下表面,因此能够做成使供给杯的位置进一步接近上述栽种器具的上死点的结构。另外,第六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任何一项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具备分隔作业者向供给部补给移植对象物的作业位置和栽种器具之间的防护罩;以及一端侧固定在上述防护罩上且另一端侧固定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下表面的防护罩安装部件。这样,能够防止作业者与反复上下运动的栽种器具接触。另外,第七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任何一项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在上述供给部的前方侧具备载置收放上述移植对象物的集装箱的载置台,上述载置台的两端的载置单元通过向上述载置台的中央侧转动而能够折叠,上述载置台的上述两端的上述载置单元的最外壁的上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上述最外壁的下缘部为基准而倾斜。这样,由于载置台可以折叠,因此能够实现移植机的小型化。另外,载置单元的最外壁的上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以最外壁的下缘部为基准而倾斜,因此容易将放入有移植对象物的集装箱放置在载置台上。另外,第八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任何一项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具备安全罩,该安全罩一端覆盖通过上述供给口的上方的上述供给杯的上端侧的上述开口, 且另一端固定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这样,由于设有安全罩,因此能够防止作业者误将手放入移动到预定位置的供给杯的底部,能够防止手被夹在供给口的内周缘部与供给杯的下面侧的开口缘部之间。另外,第九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八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上述安全罩的全部或一部分是能弹性变形的部件。这样,即使作业者误将手夹在供给杯与安全罩之间,也由于上述安全罩变形而能够立即将该手拔出,能够防止大的伤害。另外,第十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第八本专利技术的移植机的基础上,上述供给部是圆盘状的旋转工作台,上述支撑部件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具有比上述圆盘状的旋转工作台的外周部更向外侧突出的伸出部,上述安全罩的上述另一端固定在上述伸出部上。这样,由于支撑部件的一部分兼有安全罩的固定功能,因此能够削减零部件件数。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能够适当且顺畅地供给移植对象物的结构,并且不需要供给杯的开闭盖,从而能够提供削减了零部件件数的移植机。另外,通过设置变更机构,能够与移植对象物的大小对应地调整该移植对象物从供给杯通过供给口向栽种器具落下的时刻。另外,由于设有安全罩,因此能够防止作业者误将手放入移动到预定位置的供给杯的底部,能够防止手被夹在供给口的内周缘部与供给杯的下面侧的缘部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移植机的侧视图。图2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移植机除去了集装箱载入台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移植机的俯视图。图4(a)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供给部的概略俯视图,(b)是包含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供给部的局部剖面的概略主视图,(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供给部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说明图4所示的种薯供给部的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在图5中所说明的安全罩的放大立体图,(b)是从箭头X的方向观察图 6(a)所示的安全罩的上部概略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种薯移植机的种薯供给部的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并且表示在供给杯上安装有隔板的场合的种薯收放空间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种薯移植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并昌实山根畅宏东幸太大久保嘉彦田崎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