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册子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2240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册子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册子处理方法。其可以不发生中间装订册子的脊背面或装订部或折痕部内侧等的褶皱或破损,以所需最低限度的电力消耗来有效地降低册子的鼓胀。搬送辊Rer位于加压夹持部件(350)的册子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里,并依次在下游侧里配置加压夹持部件(350)和脊面形成辊(360),将在册子先端里形成脊背面SA2的变形量的传送量,和由抵消发生在册子内侧里的多余长度的中央突出量构成的搬送辊Rer的反转量进行加算后,将中间装订册子搬送到相对于作为目标的停止位置为增量以后的位置为止后停止,并对搬送辊Rer的加压力进行减压,以所述中央突出量构成的反转量来使得搬送辊Rer反转返回后,对加压夹持部件(350)进行加压夹持,并通过脊面形成辊(360)来进行脊面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为详细的是涉及了将用纸、记录纸、转印纸等片材状记录媒介(以后简称为“片材”)捆束折叠后的册子的折叠部侧先端形成为平坦的册子处理装置,和在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内设置上述册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将折叠处理后的册子的折叠部先端形成为平坦的册子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下游侧里来对输出的记录纸等进行装订等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已为公众所知,近年来该功能被多功能化后,在以往的端面装订之外增加中间装订也成为一般化了。于是,作为提高输出品质的手段,提案有目的在于提高中间装订并经过折叠处理后的册子的折叠品质的技术。亦即,在将片材束中间装订并中间折叠(对折)时,被对折的片材束在折痕部附近会出现在厚度方向里的鼓胀后样子难看的倾向。另外,当片材束在折痕部附近鼓胀时,会导致册子的脊背部侧厚,三面切口薄,在同一方向载置片材束时,随着载置本数的增加就容易倾斜。因此,在将数量较多的片材束载置起来时,倾斜变大而导致倒塌,使得对多数本的片材束进行的载置变得困难。从上述情况可知,在作为简易装订而广泛使用的中间装订成册中,使得装订后的折叠高度(鼓胀)变小的需求是很高的。亦即,在将对折后的片材束的折痕部平坦化为脊面纸状后来形成册子时,册子的鼓胀得到抑制,就能够载置多数的册子。也就是说,如前所述的鼓胀的册子仅是在桌上载置几册就倒塌而导致在保管或搬运等处理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对应于折痕部的脊背部进行平坦化就可以将鼓胀抑制在最小限度里,从而解决前述的问题。还有,这里所说的脊背部是指成为脊面的脊纸,包括连续在脊纸里的封面部分和封底部分的脊面部分(以后称为“脊面部”),相当于册子的三面切口侧的外切口侧的反对侧的部分。这里,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1-260564号公报)公开的专利技术中,对于由脊背部弯曲地被折叠后的片材束构成的小册子的封面和封底,以邻接于脊背部的按压手段来把持固定,并以足够使得脊背部的弯曲平整化的压力来将成形辊沿着突出的脊背部的长度方向里一次或数次地移动后推回去,从而来使得脊背部平坦。以下,将这种机构称为脊面形成机构。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获得了将脊背部的弯曲平坦化的效果,但通过加压辊在各部位里连续按压并在册子的脊背部里形成面以后,有时会在脊面或装订部里发生褶皱或破损。另外,有时也会在册子内侧的折痕部里发生通常不引人注目的折皱。亦即,脊面形成机构虽然是用于将如图1所示被折叠的中间装订册子SA形成为具有如图2所示的脊面构造的中间装订册子SA,但是,按照现有技术来处理时,就会在折叠部内面里产生问题。图4至图6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脊面形成动作的说明图,其中的(a)是3要部的平面图,(b)是(a)的正面图。在现有技术中,如图4所示地,在脊面形成处理位置处使得搬送来的册子SA停止, 如图5所示地,在使得册子先端部SAl有些突出于加压夹持部件350的状态下,从册子的上下方向进行强力地加压夹持,并在该状态下通过脊面形成辊360将突出于加压夹持部件 350的册子先端部SAl按压变形,同时沿着册子先端部SAl移动后来形成平坦的脊面形状的脊背部SA2。还有,在本说明书中,将折叠处理之前的片材的集合体称为片材束SB,将折叠后的片材的集合体称为册子SA。图7所示是经脊面形成处理的册子SA的脊背部SA2和未经脊面形成处理的通常的中间装订的册子SA的脊背部(对应于先端部SAl)的比较示意图。在该图中,当通常的中间装订的册子SA的外侧半径为R、内侧半径为r、经脊面形成处理的册子SA的外侧周长为L2、内侧周长为12 (1为小字母的L)、册子厚度都为T时,对于以强力地加压夹持图5的册子SA的工序中被夹紧的册子SA的先端侧,其在图7的通常的中间装订的册子先端部(脊背部)SAl的图中的外侧周长和内侧周长的差来说,在图7(b)的以往技术的情况下(不对脊背部平坦的情况),外侧周长和内侧周长的周长差Sl如下式所示Sl =外侧周长和内侧周长的差= (JI X R) - (JI Xr)= Ji XT中间装订册子SA在折叠前的厚度为3mm的片材束SB经过折叠后的册子SA就为 6mm。这时,周长差Sl就成为Sl = 9. 42mm。与此相对地,在执行脊面形成处理而形成图7(a)的方正的脊背部SA2的册子SA 的情况下,周长差S2如下式所示S2 =外侧周长和内侧周长的差= (4XR)-(4Xr)= 4XT经脊面形成处理的中间装订册子SA的周长差S2在同等条件下就成为S2 = 12mm。也就是说,是否进行脊面形成处理将会在两者之间造成2. 58mm的差。该2. 58mm 的长度如图6所示地,在通过脊面形成辊360对册子先端部SAl按压移动而进行的册子SA 的脊面形成工序中,会成为册子内侧的多余长度,而该多余长度就会导致褶皱SA3。而随着册子SA的厚度的增加,也会如图7(c)所示地变大。该褶皱SA3在图4至图6所示的工序中所进行的脊面形成处理时是不可避免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OOl-26O5M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不发生中间装订册子的脊面、装订部及折痕部内侧等的褶皱或破损,以所需最小限度的能源消耗来有效地降低册子的鼓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册子处理装置,其从册子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向下游侧里依次配置有搬送机构,其搬送册子;加压夹持机构,其在厚度方向里位移后对册子进行加压夹持;脊面形成机构,其将册子的折痕侧脊背部形成为平坦, 通过所述加压夹持机构来夹持由所述搬送机构搬送来的册子,并通过所述脊面形成机构来4按压从所述加压夹持机构突出的册子的折痕侧脊背部后,将所述脊背部形成为平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机构在以所述加压夹持机构来加压夹持册子之前,在外切口方向里返回预先设定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册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机构在将册子向外切口方向里返回之前对自身的加压力进行减压,并再次加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册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距离抵消将册子的折痕侧脊背部形成为平坦之前的册子的最内周的片材的内侧周长和最外周的片材的外侧周长的差,和形成平坦之后的册子的最内周的片材的内侧周长和最外周的片材的外侧周长的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册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机构对在册子先端里形成脊背面的变形量的传送量和所述预先设定的距离进行加算,并相对于作为目标的停止位置来将册子搬送到所述加算后的位置为止,并从该位置来返回所述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册子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提供一种将册子的脊背面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册子处理方法, 其从册子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向下游侧里依次配置有搬送机构,其搬送册子;加压夹持机构,其在厚度方向里位移后对册子进行加压夹持;脊面形成机构,其将册子的折痕侧脊背部形成为平坦,通过所述加压夹持机构来夹持由所述搬送机构搬送来的册子,并通过所述脊面形成机构来按压从所述加压夹持机构突出的册子的折痕侧脊背部后,将所述脊背部形成为平坦,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加压夹持机构来加压夹持册子之前,通过所述搬送机构将抵消的距离向外切口方向里返回,所述抵消的距离是抵消将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伸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