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油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101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油罩,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目前在变速器特别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由于还没有一种导油装置能方便有效的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内对各传动轴进行润滑,造成变速器传动轴使用寿命低,汽车换挡舒适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导油罩,包括呈圆管状的罩体,所述的罩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油孔;所述的罩体的罩壁厚度为1.5mm~2.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内对各传动轴进行润滑,延长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换挡操作的舒适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
,涉及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特别是一种导油罩
技术介绍
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汽车行业的节能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变速器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时下流行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称DCT),是一种具有双离合器结构的自动变速器,它有别于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系统,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达到了省油、环保、节能的目的。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使用一台离合器,当换挡时,驾驶员须踩下离合器踏板,使不同挡的齿轮做出啮合动作,而动力就在换挡期间出现间断,令输出表现有所断续。由于DCT在动力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优势,使得这种自动变速器已经成为当前许多汽车厂家所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分析,在2015年DCT可能占据全球汽车变速器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0%。变速器在工作时均需要润滑,对于不同的变速器,其润滑方式也有所不同。通常手动变速器的润滑方式采用飞溅式润滑,变速器具有一个浸入油池的齿轮,当齿轮转动且速度较大时,飞溅的油可形成油雾,直接溅入轴承室内。而自动变速器采用的润滑方式为油泵润滑,油泵为变速器的润滑系统直接供油,润滑油经过润滑系统进入轴承室内。DCT采用的润滑方式为油泵润滑。由于过去我国关注手动变速器较多,而自动变速器关注的人群较少。 因此,我国对自动变速器的润滑技术研究还远远不够成熟,另外,由于DCT制造加工的精度要求比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要求还要高,DCT的润滑技术更是成为我国在变速器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国内还没有研究出一种导油装置将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有效地输送到轴承室内对各传动轴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导油罩,该导油罩能方便有效地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内对各传动轴进行润滑。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导油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管状的罩体,所述的罩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油孔;所述的罩体的罩壁厚度为 1. 5mm 2. 5mm0本导油罩设置于汽车变速器外壳内壁上,变速器的外壳上开设有与导油罩上的导油孔相连通的进油孔,同时进油孔上连接有供油装置,供油装置如油泵或发动机输出油路等,通常选择的供油装置为油泵。供油装置输出的润滑油依次流经进油孔、导油孔进入变速器轴承室内,对轴承室内的各传动轴进行润滑,从而降低各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延长传动轴3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汽车换挡的舒适性。通过对导油孔的大小、数量进行不同的设计,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变速器调整润滑油的流速,避免润滑油的浪费,提高经济性同时节约资源。 另外,导油罩设置于变速器的内壁上,避免了变速器内的传动轴与变速器外壳之间的直接摩擦,起到了保护变速器外壳的作用。在上述的导油罩中,所述的罩体的一端具有向外侧翻折的限位翻缘部。限位翻缘部用于对导油罩进行在变速器外壳上的固定,使进油孔与导油孔之间方便对中连通。在将导油罩压入变速器内时,限位翻缘部最终与变速器外缘相抵靠,此时变速器的外壳上的进油孔与导油孔之间实现连通。在上述的导油罩中,所述的导油孔的数量为2个 16个。通过设计导油孔的数量, 能够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变速器进行改变不同的润滑效率,避免润滑油的浪费。作为最优方案,导油孔的数量设计为12个。在上述的导油罩中,所述的导油孔分两列且每列均沿着罩体的侧壁周向设置。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加了本导油罩的润滑作用面积,实现对变速器轴承室内的各个传动轴均进行有效的润滑,提高润滑效果。在上述的导油罩中,所述的导油孔的孔径为2mm 4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导油罩具有以下优点1、本导油罩能够有效地将润滑油输送到变速器内对各传动轴进行润滑,润滑效果好,延长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换挡操作的舒适性。2、本导油罩可以针对不同的变速器,设计不同的导油孔的数量和孔径大小,改变润滑油的流速使变速器的润滑效率最优,增加了本导油罩的通用性同时能避免润滑油的浪费。3、本导油罩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导油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导油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导油罩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罩体;2、导油孔;3、限位翻缘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导油罩包括罩体1,罩体1上设置有导油孔2、限位翻缘部3。具体来说,导油罩设置在变速器外壳内壁上,导油罩的罩体1呈圆管状,罩体1的罩壁厚度为1. 5mm 2. 5mm,最为最优方案,通常罩壁厚度为2mm。在罩体1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油孔2,导油孔2分两列且每列均沿着罩体1的侧壁周向设置。同时,在变速器的外壳上也开设有贯穿外壳壳体的进油孔,设计将进油孔与导油孔2相连通,同时在进油孔上连接一个供油装置,供油装置可以为油泵,或者是发动机输出油路等。最为最优方案,通常均选择油泵为供油装置。油泵提供的润滑油分别流经进油孔、导油孔2进入变速器内,对变速器轴承室内的各传动轴进行有效的润滑,提高挂档的舒畅性,同时延长传动轴的使用寿命ο在将导油罩压入变速器内时,要求导油罩上的各导油孔2与变速器外壳壳体上的进油孔均连通,这就需要对导油罩进行精确的定位。本导油罩在罩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向外侧翻折的限位翻缘部3,在导油罩压入变速器内后,限位翻缘部3与变速器外缘相抵靠。限位翻缘部3起到对导油罩延罩体1的轴向进行固定,同时限位翻缘部3经过精确的计算设计,使导油罩延罩体1的轴向固定的同时,还能刚好使各导油孔2与进油孔均连通。本导油罩导油孔2的数量为2个 16个,孔径为2mm 4mm。针对不同的变速器, 本导油罩能够设计不同的导油孔2的数量和孔径大小,从而改变润滑效流量,避免润滑油的浪费并提高经济性。最为最优方案,导油孔2 —般设计为12个,同时孔径为3mm。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罩体1、导油孔2、限位翻缘部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导油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管状的罩体(1),所述的罩体(1)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油孔O);所述的罩体(1)的罩壁厚度为1. 5mm 2. 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油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1)的一端具有向外侧翻折的限位翻缘部(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油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孔⑵的数量为2个 16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油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孔(2)分两列且每列均沿着罩体(1)的侧壁周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导油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申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