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过程观测的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我国水土流失自动观测进展较快,由于野外水土流失监测现场条件复杂, 受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化学成分、泥沙颗粒粒径、背景光线、泥沙沉淤等影响,自动观测测量范围较小,精度较差。且设备多采用光电原理,需要电源,而水土流失观测多在野外无电源区;设备安装和操作复杂,因此,无法满足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的需求。利用标准闭合小区径流观测系统很好地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管理方式下的水土流失进行观测。在应用中发现也有很多弊端,例如;针对标准径流观测闭合小区存在场地固定,修建观测场时对土地破坏较大;造价高,运行费用大,一般修建一个水土流失观测场至少需20万元以上,闭合小区面积多在100平方米左右,农作小区只能采取人工耕翻土壤,与大田机械耕作实际差异较大;由于受场地限制,难以开展不同坡度、坡长下水土流失观测;由于场地和设备固定,易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等弊端,近些年水土保持学者在野外径流观测手段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美国CrUSe(2001)研制了分段式可移动径流观测装置(Divider collect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义,李续峰,王平,陈渊,刘洪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