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防烫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987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防烫锅,包括锅体(1)和把手(2),锅体(1)上凸出有两个连接部(3),所述把手(2)通过一个螺杆(4)与连接部(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烫手,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防烫锅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设有把手的锅,其主要由锅体、结合套及把手构成;其中,该结合套上设有一吻合于该锅体外壁形状的结合面,使之在组装时,能借该结合套的结合面固接于该锅体的外壁,结合套通过与手锁接定位,从而取得组合定位效果。由于把手的定位需要依赖该结合套才能完成,因此,该结合套无疑是连接把手与锅体的极为重要的连接部件,然后,锅体形状及尺寸大小均非单一,不同型号及大小的锅其外壁的曲面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结合套则是一种定型化的形体结构,只能适用并配合某一种形状和尺寸的锅体,若是变换锅体的大小及形状,则该结合套会因其结合面曲面不能与相配的锅壁形状吻合而不能稳固定位, 一个结合套无法同时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所以对应于多种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锅体,都必须制造出与两者均相匹配的结合套才能满足需求,还无疑使生产效率降低,还增大了产生结合套的模具成本,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把手、结合套和锅体一般都是固定连接,在蒸煮结束之后,由于热传导,把手会相当的烫,若是需要把锅子端走,一般都会使用抹布等包住把手端走,这样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锅烫手、匹配性能差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隔热防烫锅,包括锅体1和把手2,锅体1上凸出有两个连接部3,所述把手2通过一个螺杆4与连接部3连接。本技术隔热防烫锅,所述把手2为梅花形,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21,通孔21 内设有螺纹。本技术隔热防烫锅,所述连接部3为阶梯型,底面阶梯内设有一个凹腔31,凹腔31内设有螺纹。本技术隔热防烫锅,所述连接部3对称分布在锅体1的两侧。本技术隔热防烫锅,所述通孔21和凹腔31的内径与螺杆的外径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取消了结合套的设置,直接以螺杆替代,因此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锅都能够相匹配,而把手可以通过转动,从螺杆上取下,在炉子上加热时取下,锅子移动时再拧上,不会烫手且方便,而梅花的形状方便转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把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的隔热防烫锅,包括锅体1和把手2,锅体1上凸出有两个连接部3,所述把手2通过一个螺杆4与连接部3连接,所述连接部3为阶梯型,底面阶梯内设有一个凹腔31,凹腔31内设有螺纹,所述连接部3为阶梯型,底面阶梯内设有一个凹腔31,凹腔31 内设有螺纹,所述连接部3对称分布在锅体1的两侧。如图2所示的把手,为梅花形,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21,通孔21内设有螺纹,方便转动。所述通孔21和凹腔31的内径与螺杆的外径相等,由于取消了结合套的设置,直接以螺杆替代,因此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锅都能够相匹配,而把手可以通过转动,从螺杆上取下,在炉子上加热时取下,锅子移动时再拧上,不会烫手且方便。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I=I 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防烫锅,包括锅体(1)和把手(2),锅体(1)上凸出有两个连接部(3),其特征是所述把手(2 )通过一个螺杆(4 )与连接部(3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防烫锅,其特征是所述把手(2)为梅花形,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21),通孔(21)内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新东阳厨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