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4689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7:30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它包括热交换片本体,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上设有翻边孔,所述的翻边孔周边上设有切口,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一侧或两侧设有折弯边。它能够有效地避免热交换片本体在进行冲压时翻孔边产生裂痕现象,减少钎焊过程中熔化的焊料的流失,同时增加了换热直管与热交换片翻孔边相配合处的面积,具有焊接质量和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是采用在热交换片本体的翻边孔上设置限位凸台结构,用于防止相邻的热交换片中翻边孔相互重叠,即保证热交换片本体之间相互距离相等,但是翻边孔上设置限位凸台结构的热交换片本体在进行冲压生产时翻边孔与凸台连接处容易产生裂痕,特别是材料薄的热交换片产生裂痕现象更为明显,从而使得热交换组件在进行自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焊料经裂痕处流失,焊接质量低;同时由于焊料的流失导致换热直管与翻边孔焊接处的面积减少,进而使得热交换组件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寿命。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同时能进一步地提高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组件的焊接质量和热交换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热交换片本体,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上设有翻边孔,所述的翻边孔周边上设有切口,所述的切口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折弯边。所述的折弯边的一端面与翻边孔的尾端相连。所述的切口的数量为1或2个。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由铜/铜合金材料制造。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由铝/铝合金材料制造。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由不锈钢材料制造。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了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的切口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折弯边结构,来限制相邻热交换片之间距离,能有效地避免热交换片本体在进行冲压时翻孔边产生裂痕现象,减少钎焊过程中熔化的焊料的流失,同时增加了换热直管与热交换片翻孔边相配合处的面积,有效地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折弯边的一端面与翻边孔的尾端相连,从而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热交换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热交换片本体1,热交换片本体1上设有若干个翻边孔2,翻边孔2的周边上设有切口 3,切口 3的两侧设有折弯边4,折弯边4的一端面与翻边孔2的尾端相连,与折弯边4 一端面的相邻端面位于切口 3的两侧,切口 3的个数可以为1个或2个,热交换片本体1可由铜/铜合金材料、铝/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造而成。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结构的区别在于只在切口 3的一侧设有折弯边 4,切口 3的个数可为1个或2个。由于热交换片本体1上设有折弯边4,从而有效地防止相邻热交换片对应的翻边孔2出现重叠现象。参看附图3、附图4,热交换片本体1经冲压制造,并在热交换片的本体1上冲制有多个翻边孔2及切口 3,在切口 3两侧冲制出折弯边4,多个热交换片主体1通过翻边孔2 套接在换热直管5上,组装后进行自动钎焊组成热交换组件6,由于翻边孔2的尾端上设有折弯边4,从而使得相邻的热交换片相对应的翻边孔2不会重叠在一起,能有效地保证相邻热交换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时它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结构中需要通过在翻边孔上设有限位凸台结构带来的自动钎焊过程中大量焊料流失的缺陷,能进一步地提高燃气热水器热交换组件的换热效率和焊接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它包括热交换片本体(1),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 (1)上设有翻边孔(2),所述的翻边孔(2)周边上设有切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3) 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折弯边(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边(4) 的一端面与翻边孔(2)的尾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3)的数量为1或2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1)由铜/铜合金材料制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1)由铝/铝合金材料制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1)由不锈钢材料制造。专利摘要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片结构,它包括热交换片本体,所述的热交换片本体上设有翻边孔,所述的翻边孔周边上设有切口,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一侧或两侧设有折弯边。它能够有效地避免热交换片本体在进行冲压时翻孔边产生裂痕现象,减少钎焊过程中熔化的焊料的流失,同时增加了换热直管与热交换片翻孔边相配合处的面积,具有焊接质量和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文档编号F28F21/08GK202204359SQ201120276058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叶远璋, 龚玉根 申请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璋龚玉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