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晓婧专利>正文

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281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其包括活塞杆、两根内置杆、板式活塞、工作缸;板式活塞的纵断面是在长方形的两个对称短边分别连接一个以长方形短边为直径的半圆形而构成,在板式活塞中部绕有励磁线圈,板式活塞的一端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板式活塞的另一端有两个盲孔;工作缸内腔的断面形状与板式活塞的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工作缸内腔的断面面积大于板式活塞的断面面积,在板式活塞外周壁与工作缸内周壁之间留有磁流变液流动间隙;工作缸内还设置有两个内置杆,两个内置杆固定在工作缸的底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多为含有补偿气囊圆柱体形,且只能输出不对称的阻尼力,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51076.0的“一种内置杆式磁流变阻尼器”,尽管也采用了内置杆结构而可以输出对称的阻尼力,但由于其内置杆与活塞杆的直径相同并且在一条轴线上而使其行程较短,同时其外形为圆柱体形结构,难以适用于一些狭窄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普通的圆柱形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不对称和难以适用于狭窄工作环境以及“一种内置杆式磁流变阻尼器”行程较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即一种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其包括活塞杆、两根内置杆、板式活塞和工作缸; 其特征在于板式活塞的纵断面是在长方形的两个对称短边分别连接一个以长方形短边为直径的半圆形而构成,板式活塞的中心线通过板式活塞的两个半圆形圆心的连接线的中点,在板式活塞中部绕有励磁线圈,在励磁线圈外加装有保护层,保护层与板式活塞的外表面齐平,板式活塞的一端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板式活塞的另一端有两个盲孔,盲孔的圆心在板式活塞纵断面的两个半圆形的圆心的连接线上;工作缸内腔的纵断面形状与板式活塞的纵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工作缸内腔的纵断面面积大于板式活塞的纵断面面积,在板式活塞外周壁与工作缸内周壁之间留有磁流变液流动间隙;活塞杆有中心孔,活塞杆的一端与板式活塞固定且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板式活塞的中心线重合,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工作缸一端的密封装置和轴承从工作缸内伸出,励磁线圈的引出线通过活塞杆的中心孔引出至工作缸外;工作缸内设置有两根内置杆,两根内置杆的一端通过板式活塞上两个盲孔入口部的密封装置和轴承伸入到板式活塞的两个盲孔中,与板式活塞的两个盲孔滑动配合,两根内置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工作缸底部;板式活塞上两个盲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两个内置杆的长度,两根内置杆的纵断面面积之和与活塞杆的纵断面面积相等;在工作缸内充满了磁流变液;两根内置杆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板式活塞和工作缸采用高导磁金属材料。该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时,活塞杆将推动板式活塞在工作缸内运动,当活塞杆进入或退出工作缸内的同时,两根内置杆也进入或退出板式活塞另一端的两个盲孔内,以补偿活塞杆进出工作缸内时在工作缸内引起的体积变化,由于两根内置杆的断面面积之和与活塞杆的断面面积相等,所以工作缸内的容积保持不变,盲孔内的空气由内置杆的中心通孔排出。本技术的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与普通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和“一种内置杆式磁流变阻尼器”相比,由于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通过设置内置杆,而取消了普通的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中的补偿气囊,其输出阻尼力的对称性良好,同时,由于内置杆与活塞杆可不同轴且内置杆的直径小于活塞杆的直径,使板式磁流变阻尼器的行程比“一种内置杆式磁流变阻尼器”更长,且板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外形为扁平式,使其能适用于狭窄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在A-A处的纵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在B-B处的纵断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在C-C处的纵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1和图2,此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其包括活塞杆1、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板式活塞13和工作缸5 ;板式活塞13的纵断面是在长方形ABCD的两个对称短 禾口励5侧雜一个以长方形短(或eD )为直径的半圆形附(圆心为Y1)和半圆形R2 (圆心为Υ2)而构成,板式活塞13的中心线通过板式活塞13的半圆形Rl的圆心Yl和半圆形R2的圆心Υ2的连接线的中点C (参见图2),在板式活塞13的中部绕有励磁线圈9,在励磁线圈 9外加装有保护层8,保护层8与板式活塞13的外表面齐平,板式活塞13的一端与活塞杆1 的一端固定,板式活塞13的另一端有盲孔23和盲孔Μ,盲孔23和盲孔M的圆心在板式活塞13纵断面的半圆形Rl的圆心Yl和半圆形R2圆心Υ2的连接线X上(参见图3和图4);工作缸5内腔的纵断面形状与板式活塞13的纵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工作缸5内腔 16的纵断面面积大于板式活塞13的纵断面面积,在板式活塞13外周壁与工作缸5内周壁之间留有磁流变液流动间隙7 ;活塞杆1有中心孔2,活塞杆1的一端与板式活塞13固定, 活塞杆1的另一端通过工作缸5 —端的密封装置4和轴承3从工作缸5内伸出;励磁线圈 9的引出线14通过板式活塞13的引线孔6与活塞杆13的中心孔2引出至工作缸5外并与控制电源15连接。工作缸5内设置有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的一端分别通过板式活塞13上盲孔23和盲孔M入口部的密封装置17和轴承11以及密封装置18和轴承12伸入到板式活塞13的盲孔23和盲孔M中,与板式活塞13的盲孔23和盲孔M滑动配合,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的另一端固定在工作缸5底部;板式活塞13上盲孔23和盲孔 24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的长度,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的纵断面面积之和与活塞杆1的纵断面面积相等;在工作缸5内充满了磁流变液10 ;内置杆19和内置杆 21的中心设置有通孔20和通孔22,板式活塞13和工作缸5采用高导磁金属材料。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活塞杆1推动板式活塞13向右运动时,磁流变液10通过板式活塞13外周壁与工作缸5内周壁之间的间隙7,从工作缸5的右端流到工作缸5的左端,在活塞杆1进入工作缸5的同时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伸进到板式活塞13的盲孔23和盲孔M中,由于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纵断面面积之和与活塞杆1的纵断面面积相等,因此,内置杆19和内置杆21伸进到板式活塞13的盲孔23和盲孔M中补偿了活塞杆1进入工作缸5所占有的体积,使得工作缸5内的容积可以保持不变,而盲孔23和盲孔M内的空气则通过内置杆19的中心通孔20和内置杆21的中心通孔22排出,通过调整控制电源15 输出电流的大小,即可调整板式活塞13外周壁与工作缸5内周壁之间的间隙7内的磁场强度,使其间的磁流变液10的粘度改变,使活塞杆1推动板式活塞13向右运动时受到的阻尼力的大小不同,使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得到调整。而活塞杆1推动板式活塞13向左运动时,情形与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杆板式磁流变阻尼器,其包括活塞杆、两根内置杆、板式活塞和工作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活塞的纵断面是在长方形的两个对称短边分别连接一个以长方形短边为直径的半圆形而构成,板式活塞的中心线通过板式活塞的两个半圆形圆心的连接线的中点,在板式活塞中部绕有励磁线圈,在励磁线圈外加装有保护层,保护层与板式活塞的外表面齐平,板式活塞的一端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板式活塞的另一端有两个盲孔,盲孔的圆心在板式活塞纵断面的两个半圆形的圆心的连接线上;所述工作缸内腔的纵断面形状与板式活塞的纵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工作缸内腔的纵断面面积大于板式活塞的纵断面面积,在板式活塞外周壁与工作缸内周壁之间留有磁流变液流动间隙;所述活塞杆有中心孔,活塞杆的一端与板式活塞固定且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板式活塞的中心线重合,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工作缸一端的密封装置和轴承从工作缸内伸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和平谢宁刘强谭晓婧
申请(专利权)人:谭晓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