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元佑专利>正文

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191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2:05
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包括相互枢设的左、右钳柄;左钳柄设有导引部,右钳柄相对导引部设有以枢设位置为中心的扇形棘齿导轨;导引部内具有对应棘齿导轨的扇弧形导引槽道,使棘齿导轨一端嵌入导引槽道内允许扇形滑动,导引部设有透孔及凸座,凸座上枢设拨动件及弹片,拨动件枢设在凸座上允许摆动,具有将弹片倾斜撑起的凸锥体;弹片一端在凸座上固定,另一端朝内弯折形成由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的卡齿钩部;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推摆拨动件控制张片的卡齿钩部卡掣或退离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能使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扣接或取下工作,获致操作上的便利与安全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C形扣环的使用上,获致操作便利与安全效益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于轴、孔内外径定位的C形扣环,由于其本身即具有相当弹性的内张或外张力量,因而在欲使其扣合于定位物时,均需以特别设计的手钳夹持,以其使缩合或外张,将C形扣环顺利扣合于工件,然因内、外径C形扣环于操作时,其操作恰为控制其缩合或外张的相反型态,故内、外径形式的C形扣环,传统上各有固定专属的C形扣环钳;现有 C形扣环钳,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30463号「内外径通用C型扣环钳的改良(追加一)」 新型专利案,以通用在内、外径形式C形扣环上使用为其构造的主要设计,又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3127号「便于调整钳头操作的C形扣环钳」新型专利案,则是以操作内或外径形式C形扣环时能调整钳头操作角度为构造上的主要设计;然而,无论是专属、通用或钳头可调型的传统或现有C形扣环钳,其对C形扣环的操作,皆是由对应的二钳柄握压,使钳头端扣合部产生张或夹的相对运动来达到C形扣环的缩合或外张动作,而这个张或夹的操作角度与力量,完全凭着操作者手感来控制,也就是,当C形扣环缩合或外张到预定的变形量时,操作者必须正确掌握到握压出力的要领,稍有不当,C形扣环到达定位点前,即有从扣合部上瞬间解脱的可能,由于C形扣环从扣合部上解脱时具有相当强的能量释放,会瞬间对外产生高速弹射的危险动作,时有人物不及闪躲被射伤的情事;这种被C形扣环射伤事件, 通常被归咎是操作不当,不过探讨其原因,若C形扣环被或外张的操作过程,能够全程对其变形回复动作进行限定或限制,相信就不会再有上述情形发生,也才能真正确保C形扣环钳操作使用上的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推摆拨动件控制张片的卡齿钩部卡掣或退离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能使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扣接或取下工作,获致操作上的便利与安全效益。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相互枢设的一左钳柄与一右钳柄;该左、右钳柄的枢设位置两端各分别对应的形成有一钳头及一握持部,该两钳头的端部则各具有一扣合部,且左、右钳柄的握持部间还设有一弹性件,在握持部操作扣合部开闭动作时,常态张撑握持部产生回位;主要在于,该左钳柄的握持部尾端设有一导引部,及该右钳柄的握持部尾端相对导引部设有一以枢设位置为中心所形成的扇形棘齿导轨;该导引部内具有一对应棘齿导轨的扇弧形导引槽道,并使棘齿导轨一端常态嵌入导引槽道内允许扇形滑动,且该导引部一面端还开设有一透孔及设有一凸座,由该凸座上相继的枢设一拨动件及固定有一弹片,其中,该拨动件枢设在凸座上允许摆动,具有一3将弹片倾斜撑起的凸锥体;而弹片一端在凸座上固定,另一端则以朝内弯折型态形成一由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的卡齿钩部;拨动件凸锥体撑起弹片,在卡齿钩部上退棘齿导轨不与棘齿接触的型态下,左、右钳柄的钳头端扣合部,能自由的由握持部的握压操作,在最大与最小作用角度间获得与C形扣环扣合的角度;当扣合部完成与C形扣环的扣合动作后, 只要押推拨动件旋摆,由凸锥体离开弹片的使卡齿钩部下降深入导引槽道内开始对棘齿导轨的棘齿形成卡掣,如此,接续施加在左、右钳柄握持部上的握压出力,则该扣合部对C形扣环所产生的扩大变形作用力及两握持部间握持夹角逐渐缩小的变化过程,该棘齿导轨往导引部导引槽道内位移滑动,通过弹片的卡齿钩部被棘齿导轨的一棘齿斜面挤推弹跳变形后回复卡掣在棘齿挡止面上卡固,得到使棘齿导轨形成退滑出导引槽道的限定,进而让扣合部作用在C形扣环上的变形作用力被累积性的增加不被释放至C形扣环得到预期的变形量,此时,即便停止左、右钳柄的握压出力,该C形扣环的变形量仍可被扣合部加以维持,并形成有变形后的弹力,在扣合部上产生夹固作用,无论是进行将C形扣环扣接在工件上,或是从工件上进行取下C形扣环的工作,皆可由C形扣环稳定着附在扣合部上不退脱的作用, 到到操作进行中的安全性;且工作完成时,仅须对左、右钳柄握持部略加握压出力的使弹片卡齿钩部稍为离开棘齿挡止面,再次押推拨动件旋摆,由凸锥体倾斜撑起弹片让卡齿钩部上退离开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藉由棘齿导轨退滑出导引槽道限定的动作解除,则将作用左、 右钳柄上的工作出力进行释放,左、右钳柄间至少会受到弹性件的反弹推力产生回位,造成 C形扣环回复变形前样态,能顺利让扣合部退离与C形扣环间的扣合;整体构造,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只要拨动件简单推押旋摆,就能控制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所进行的扣接或取下工作, 能够获致操作上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扇形棘齿导轨,在多数连接排列的棘齿两边各设有一边墙;弹片的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在与棘齿导轨的棘齿接触或离开的过程,可通过边墙的限位,产生平稳的上下运动。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拨动件呈扇形板体,具有一球面形凸锥体,而弹片一端,是由一扩及至拨动件板面范围的固定部在凸座上锁固,且弹片的另一端为呈一长条片体,并是由该长条片体的前端形成卡齿钩部,凭借弹片的固定部对拨动件作解脱凸座的限定,使拨动件能以凸座为中心作旋摆运动,控制凸锥体在进入弹片长条片体底面时,通过凸锥体高度将长条片体倾斜撑起,使卡齿钩部产生举起离开棘齿导轨的棘齿部动作,以及能在凸锥体离开长条片体底面时,使卡齿钩部产生放下与棘齿导轨的棘齿产生卡掣的动作;再又上述该弹片的长条片体一侧边,相对拨动件的凸锥体位置还设有一斜片部,通过该斜片部引导凸锥体斜推动作,据以使拨动件的凸锥体在摆入长条片体底面时减降阻力;此外,上述该弹片的长条片体面上,相对拨动件凸锥体摆入长条片体底面时的最高点位置,还设有一定位透孔,通过凸锥体卡入该定位透孔内,据以长条片体被倾斜撑起时, 令拨动件得到摆出前的定位作用。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内相对卡齿钩部的形体,具有一可供卡齿钩部贴靠的斜面部;卡齿钩部卡掣棘齿导轨的棘齿时,通过该斜面部对卡齿钩部的支撑,提高卡齿钩部对棘齿挡止的作用受力,并防止卡齿钩部不当曲弯变形。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外部的卡齿钩部前边及侧边,还形成有一护墙;使卡齿钩部在透孔内,通过该护墙的防护,防止外力阻碍卡齿钩部上下运动的进行。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左、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相贴并靠型态相互枢设,左、右钳柄的握持部被握压时,能以钳头端扣合部的外张动作,用于对内径形成C 形扣环产生外张作用力。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左、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交叉展开型态相互枢设,左、右钳柄的握持部被握压时,能以钳头端扣合部的内夹动作,用于对外径形式C 形扣环产生缩合作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最大握压行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扣合C形扣环时放下弹片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拨动件放下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佑
申请(专利权)人:王元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