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臣专利>正文

渣液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14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即一种渣液分离机。这种分离机的主体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罐状容器套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多层罐体,其中,向罐体输入流体的进流管4从外罐体1的上部插入第一层空腔3内,再向下弯折至空腔3的下部,在各个内罐体2之间的空腔3里,靠近外侧的内罐体2上部,均接有导流管5,各导流管5分别沿各自的空腔3向下弯折至空腔下部,在每个罐体的底部,都设有排渣管7,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排放液体的管路。流体在进入罐内的过程中,上下多次反复,残渣即可沉淀并从排渣管7排出。这种渣液分离机,分离彻底,工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适合污水、初加工油脂等液体的清污排渣作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厲按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即一种渣液分离机。技术背景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时常需要把颗粒状废渣从液体中分离出去。 例如,有杂质的污水需要清除杂质,刚搾出的油脂里面含有油渣需要 分离出去,等等。目前,比较常用的除渣工艺是过滤或沉淀,废渣比 重小于液体比重的多采用过滤工艺,废渣比重大于液体比重的多采用 沉淀工艺。其中的沉淀工艺多需要较大的容器或空间,如污水沉淀需 要较大的沉淀池,有的还要多个沉淀池连续沉淀。 一些植物油榨出之 后,要放在大桶中静止沉淀,再把上层的油脂取出,达到油渣分离的 目的。这样的沉淀方式,由于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设备,加大了分离的 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分离效 果较好的渣液分离设备。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渣液分离机,这种 分离机的主体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罐状容器套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多 层罐体,其中,向罐内输入流体的进流管从外罐体的上部插入,在外 罐体和相邻的内罐体之间的空腔内向下弯折至空腔的下部,在各个内 罐体之间的空腔里,在靠近外面的内罐体上部,均开有通孔,通孔上 均接有导流管,各导流管分别沿各自的空腔向下弯折至空腔下部,在 每层罐体的罐底,都设有开口,开口接出排渣管,排渣管下端伸出罐 夕卜,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排放液体的管路。所说的排放液体的管路是罐体上部的放液管,放液管内端穿过各 层罐体进入罐中,外端伸出罐外,管口设有放液阀。所说的排放液体的管路是罐体上部的吸液管,吸液管下端进入罐 内,吸液管上部穿出罐盖后与真空罐相连。所说的外罐体的上口与罐盖相接,外罐体里面的各个内罐体上端 开口。所说的内外罐体均为圆筒状,罐底为圆锥状。 所说的内外罐体的罐底均为斜面。所说的各个罐体的排渣管均接入一个缓冲罐,缓冲罐的底部接有 集渣管,集渣管接压渣室,压渣室下面接有流体槽,流体槽里面设有 过滤軍,所说的进流管的管口伸入过滤罩里。在所说的进流管的上方还装有初装管,另有一支辅助管连接初装 管和进流管,辅助管上装有辅助泵,在初装管和进流管上分别装有导 流阀,初装管下端通过罐盖向下进入罐内。在所说的缓冲罐向上引出一支平衡管,平衡管穿过罐体进入罐 内,平衡管的上口高于最高液面位置。在罐体外面,设有加热环。采用上述方案的渣液分离机,流体可连续进入罐内进行沉淀分 离,分离比较彻底,工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适合污水、初加工油 脂以及多种含有颗粒杂质的液体的清渣作业。附图说明图l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A—A断面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B—B断面图;图5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6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可见外罐体l,内罐体2,空腔3,进流管4,导流管5, 罐底6,排渣管7,压縮气管8,缓冲罐9,流体槽IO,过滤罩ll, 集渣管12,视镜13,阀门14,加热环15,平衡管16,放液管17, 放液阀18,罐盖19,排气阀20,初装管21,导流阀22,辅助泵23, 辅助管24,排污口 25,排液口 26,真空罐27,吸液管28,压渣室 29,压盘30。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 2、 3、 4所示,这种渣液分离机的主体是 一个圆柱形大罐,大罐的外罐体1里面还有三层内罐体2,外罐体l 和内嫌体2之间,以及内罐体之间形成多层空腔3。内罐体2上口开 放,外罐体1上面有罐盖19,把整个罐体密闭起来。内外罐体的罐 底都是圆锥面,都在下尖端开孔,各自向下接出排渣管7。需要除渣 的液体盛装在流体槽10里,进流管4的始端通过过滤罩11进入流体 槽10,再向上从外罐体1的上部进入罐内第一层空腔3,然后沿第一 层空腔3向下弯折,下口到达第一层空腔3的下部。在由三层内罐体 2所形成的三个空腔3里,各有一支导流管5,导流管5上口接各空 腔外侧内罐体2上部的通孔,下口伸至各自空腔3的下部。工作时, 流体通过辅助泵26的吸力抽入进流管4,从第一个空腔下部流出, 液面上升到上部,进入第一支导流管5,又从第二层空腔下部流出, 再向上升,再进入第三个空腔,依次类推。同时,流体内的渣滓在各 个空腔3内沉淀,并从各排渣管7排出。在罐上部设有放液管17, 放液管17内端穿过各层罐体进入罐中,外端伸出罐外,管口设有放 液阀18,开启阀门18后,罐内上层的液体靠重力自然流出。除了圆柱形以外,罐体也可以制成棱柱等其他非圆形状,其罐底 形状也要随之变化,锥面就要变为斜面。为了便于罐内气体的排放,在罐盖19的上面,还设有放气阀20, 工作时,适当开放放气阀20,可以使流体流动通畅。为了节约罐内空间,内罐体尽量采用薄板制作,实验过程中,在 直径为100mm的罐内,最多形成40层空腔。由于内罐体很薄,强度 有限,在初次充液时,由于液面增高底部压强增大,容易破坏内罐体, 为此,本例增加了初装管21,初装管21始端接与进流管4的上方, 另有一支辅助管24连接初装管21和进流管4,辅助管24上装有辅 助泵23,在初装管21和进流管4上分别装有导流阀22,通过导流阀 可控制进流管4和初装管21的开关。在空罐开始工作时,关闭进流 管4,辅助泵23即把流体打入初装管21,初装管21穿过罐盖23, 在罐内接一横管,把流体从多点灌入空腔3,以使各层罐体内外受力 均衡,直至装满,再关闭初装管21,打开进流管4,进行正常作业。为了更好的收集残渣,罐下面的各个排渣管7均进入一个缓冲罐 9,缓冲罐9下部也呈锥形,上接压縮气管8,下接一支集渣管12, 定时施放压縮气体,推动残渣下行,通过集渣管12排出罐外。在缓冲罐9里面引出一支平衡管18,向上穿过罐体进入罐内,上 端口高于液面,随排渣流出的空气,又从平衡管18回到罐里,从而 保证排渣管路的通畅。为了随时了解罐内情况,在各个管道上均装有视镜13和阀门14, 可以随时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在罐体外面,还设有加热环15,环内通入热气,以提高罐内温度, 降低流体的密度和粘性,为渣液分离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前例当中的放液管17被去掉,而在 罐盖19上方加设了吸液管28,吸液管28下端进入罐内,在管口上 装有过滤网,管上部穿出罐盖19后折弯与真空罐27相连。这种装置 既可靠负压把液体抽出经出口 26放出,又可代替辅助泵23的功能,把流体从罐外吸入罐内。所吸出的液体中如果仍有少量残渣,可在真空罐27下部进一步沉淀,从排污口25放出。第三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结合了前两例的优点,既 安装了真空罐27及吸液管28,又安装了放液管17,可以根据需要采 用其中的一种放液方式。此外,为了更好的收集残渣,缓冲罐9下面 的集渣管12进入一个压渣室29,压搾室29的压盘30定量启动下压, 把残渣压成渣饼。在压渣室29的一侧,装有通往流体槽10的溜板, 残渣内携带的少量液体经挤压分离后溜入流体槽10,经流体槽10上 的过滤网ll进入槽内,再被进流管4吸走,送入罐内,经历再次分离过程o权利要求1. 一种渣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这种分离机的主体是由多个 大小不同的罐状容器套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多层罐体,其中,向罐内输 入流体的进流管(4)从最外面的外罐体(1)的上部插入,在外罐体(1) 和相邻的内罐体(2)之间的空腔(3)内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渣液分离机,其特征在于:这种分离机的主体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罐状容器套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多层罐体,其中,向罐内输入流体的进流管(4)从最外面的外罐体(1)的上部插入,在外罐体(1)和相邻的内罐体(2)之间的空腔(3)内向下弯折至空腔(3)的下部,在各个内罐体(2)之间的空腔(3)里,在靠近外面的内罐体(2)上部,均开有通孔,通孔上均接有导流管(5),各导流管(5)分别沿各自的空腔(3)向下弯折至空腔下部,在每层罐体的罐底(6),都设有开口,开口接出排渣管(7),排渣管(7)下端伸出罐外,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排放液体的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臣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