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凡成专利>正文

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它能在一般的劳动力的牵引下,或在机器动力带动下,利用其自身行走的动力,能够自动的完成供秧、分秧、插秧的功能,把秧苗标准匀称地插入田中。它由主架、主动轮、主动轴、秧爪轮、秧箱、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机构等组成。它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灵巧,效率高,可解决现代农业中人工插秧的繁重劳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尤其是它可以在人工牵引下或机器带动下,利用自身行走转动的力量或机器的动力,来带动整个机器的运动,以能全部自动的完成供秧、分秧、插秧的整体运作功能。且插秧的效果好、效力高、重量轻、操作简便。目前众知的插秧机,在自动行走中一机很难自动完成供秧、分秧、插秧的功能,且功效低。有的一机虽能完成供秧、分秧、插秧的功能,但对秧苗要求比较严格,切结构繁杂,制造成本高、体积大,使用很不方便,插秧效果不太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它能利用机器在人工牵引下向前行走的运动力或机器的动力,把机器的供秧、分秧、插秧机构带动运转工作,把秧箱中的秧苗自动的插入田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动架上固定有一个主动轴和一个秧爪轮轴及秧箱左右等距移动机构。主动轴上套有两个主动轮和几个秧爪轮,秧爪轮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行距),秧爪轮上每一个秧爪轮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株距),这样秧爪轮在运动中可以把秧苗按标准的行距与株距插入田中。主动轴上有齿轮与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供秧箱上有秧苗向前移动的自动推动机构,供秧箱放在主架上的秧箱滑动槽内,并与主机架上的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的机构连接。供秧箱上靠秧爪一边有等距离的秧株分隔片条固定在秧箱主架上,分隔片条上每一个秧株分隔片的距离与秧株的大小一样,比秧爪大一点,与供秧箱左、右移动一次的距离相等,秧爪与分隔片左、右、前边保持一个小间隙,并能从中运动把秧苗抓走。分隔片下面有一弧形秧株防掉片固定在主机架上,并与秧爪相对应,弧度与秧爪的运动圆周相同,与秧爪保持一个小间隙。这样当主动轮被人工拉动或由机器带动在田间运动时,主动轮带动秧爪轮运动,设第一个秧爪从第一个秧株分隔片中间把秧株抓走,经过弧行秧株防掉片把秧株插入田中,当第一个秧爪抓着秧株离开第一个秧株分-->隔片空间时,主动轴上的齿轮带动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机构把秧箱向左或右运动一次(一个秧株分隔片距离),这时第二个秧爪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继续向前运动,再把第二个秧株分隔片中间的秧株抓走插入田中……。当供秧箱前面一排的秧苗被抓完时,供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机构自动向反方向做等距离等周期运动,同时供秧箱上的秧苗向前推动机构自动把秧向前推动,并放在秧箱上的秧株分隔片上,能使秧爪抓得到。这样当人或机器拉着秧机向前行走到一定的距离时,主动轮会带着以上的机构运转把供秧箱中的秧苗全部匀称、标准的插入田中。由于采取了上述方案,可使插秧机在人工或机器牵引下的自动行走中就自动的完成了供秧、分秧、插秧的功能,且体积小、重量轻、动力小,操作方便,插秧效果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供秧箱图。图2,是秧箱底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机架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图。图中:1、插秧机主架;2、主动轴;3、主轴与秧箱左、右运动机构的连接轴;4、立轮;5、立轮; 6、秧箱左、右运动机构外接臂;7、外接臂的外接爪;8-9、插秧机拖把;10-12、弧形防掉秧片;13、主动轮;14-16、秧爪轮;17、主动轮;18-19、主架上的滑槽;20、秧箱主架;21-22、秧箱滑动轮轴。23-26、滑动轮;27、秧箱上的秧株分隔片条;28、秧苗输送带。29-30、输送带前进运动轮;31、秧箱上的秧苗固定排放架;32-33、秧苗输送带上的转动轴;34-35、主动轮横齿。图1中:在秧箱主架(20)上,固定有秧苗固定排放架(31)和秧苗输送带的转动轴(32-33),秧苗输送带(28)套在转动轴(32-33)上,转动轴(33)上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输送带前进运动轮(29、30)。在秧箱主架上固定有秧株分隔片条(27)。秧苗靠向秧株分隔条的一边直放入秧箱中。图2中:在秧箱主架(20)上固定有秧箱滑动轮轴(21-21),在滑动轮轴(21-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滑动轮(23-26)。-->图3中:在插秧机主架(1)上固定有拖把(8-9)和弧形防掉秧片(10-12),在插秧机主架(1)上固定有秧箱左、右运动机构和其外接臂(6),在外接臂上固定有外接爪(7);在插秧苗机主架(1)上固定有主轴与秧箱左右运动机构的连接轴(3),在连接轴(3)上靠近主轴的一端固定有立轮(5)与主轴(2)上的立轮(4)齿合:在插秧机主架(1)上固定有主轴(2),在主轴(2)上固定有主动轮(13、17)秧爪轮(14-16)立轮(4),秧爪轮(14-16)分别与弧形防掉秧片(10-12)对应并保持一定的间隙。在插秧机主架上固定有滑槽(18-19)。主动轮(13、17)上有横齿(34-35)。图4中:秧箱的滑动轮轴(21)放入秧箱左、右运动机构的外接臂(6)上的外接爪(7)内,滑动轮(24、26)、(21、23)分别放入滑动槽(18)、(19)内,秧爪轮上的秧爪分别与秧株分隔片条(27)上的分隔片间空间相对应并与左、右分隔片和前边的分隔条保持一定的间隙,使秧爪能从中运动和把秧株抓走。主动轮上的横齿(34、35)与秧苗输送带上的前进运动轮(29、30)相对应,当供秧箱滑动到相对应的一端顶端时主动轮上的横齿(34、35)能驱动运动轮(29、30)向前运动一个距离把秧苗向前移动适当的距离,使秧爪抓得到。这样当人拉着拖把前进时会带动主动轮(13、17)运转,主动轮(13、17)带动秧爪轮(14-16)运转把秧箱上的秧苗,从秧株分隔片条(27)上抓走并经过秧株防掉片插入田中,同时主动轴(2)上的立轮(4)带动立轮(5)和秧箱左、右运动机构再带动外接臂(6)和外接爪(7)运动,外接爪(7)带动秧箱在滑槽(18、19)内做等距离等周期的左、右运动,使秧箱前排的秧苗能每株不少的被抓走掉,当秧箱前排的秧苗被抓完时主动轮横齿(34、35)带动秧箱输送带前进的运动轮(29、30)向前运动把秧苗输送一个适当的距离使秧爪抓得到,这样当人拉着拖把(8、9)行走一定的距离后,插秧机会把秧箱上的秧苗全部自动的插入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在插秧机主架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拖把、主动轴、主动轮、秧爪轮、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机构、秧箱。其特征是:在秧箱上靠秧爪轮的一边有一个秧株分隔条,分隔条上每一个分隔片间的距离相等,与秧株的大小一致比秧爪稍大,并与秧爪相对应,秧爪能从两个分隔片间的空间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动式全自动插秧机,在插秧机主架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拖把、主动轴、主动轮、秧爪轮、秧箱左、右等距离等周期运动机构、秧箱。其特征是:在秧箱上靠秧爪轮的一边有一个秧株分隔条,分隔条上每一个分隔片间的距离相等,与秧株的大小一致比秧爪稍大,并与秧爪相对应,秧爪能从两个分隔片间的空间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动式全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凡成
申请(专利权)人:曲凡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