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与插秧机架20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58,稻秧进给部件58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65,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66,同时,使这些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从而,使插秧部15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使插秧精度维持稳定,同时,从机体中央将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纵向进给凸轮116及横向进给丝杠轴16的滑块114从机体中央左右分开,因而使这些的维修保养容易进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稻秧载放台和插秧爪、进行连续插秧作业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中,由于是相对机体中心,将稻秧载放台驱动齿轮箱与稻秧进给轴的滑块及滑块支撑以偏置的方式配置在一侧,所以插秧部在左右方向变得不均衡,因此有可能也影响到滚动重量的平衡。而且,在将这样的滑块于机体中央附近进行滑动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使插秧部与主机侧连接的挂钩部件等,所以,有可能滑块或滑块支撑的维修保养性不好。再有,例如在日本技术登记公报第2548430号或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等中,设有将插秧机架内的插秧驱动轴的旋转通过横向进给齿轮箱传输至横向进给轴、使稻秧载放台进行横向进给的机构,但是在要改变横向进给速度的情况下,只变换横向进给齿轮箱内的齿轮就花费人力和时间很繁琐,而且,在对齿轮等进行维修检查时,即使将齿轮箱盖卸下,齿轮或轴也留在插秧侧,因此必须每次都将齿轮或轴卸下,很麻烦。另外,横向进给齿轮箱,在仅将齿轮箱盖卸下时,齿轮箱内的齿轮或轴直接变为留在插秧部侧的状态,所以在需要进行齿轮或轴的检查或维修时,每次都要卸下齿轮或轴很繁琐,存在维修保养困难的问题。在前述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中,将横向连接管内的传动轴的旋转传输到横向进给轴的横向进给齿轮箱,在露出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插秧部的一侧,同时形成取秧量调节杆配置在横向进给齿轮箱的内侧的结构,因此,存在作业中齿轮箱与障碍物接触受到损伤,-->带来夹杂物的问题,同时,在将横向进给速度转换用的转换杆设置在齿轮箱时,给切换杆带来夹杂物,有可能进行误动作。在前述日本特开2000-41429号专利公报或技术登记公报第2588523号等中,虽然具有在支撑插秧机船体的插秧传动机架的下部支轴自由起伏地设置左右围绳标记的机构,但是在调节插秧深度时,使下部支轴回转,改变插秧机船体的支撑高度的情况下,左右围绳标记的安装角度随时变化,由于左右围绳标记的安装角度不同,有可能标记会与装备于稻秧载放台或主机上的施肥装置抵接从而造成损坏等。而且,在使标记与支轴保持连接的情况下,由于收容标记时标记的姿态向前倾,所以将标记从作业位置折叠到收容位置时,有可能通过标记将溅起的泥土带给驾驶作业者。另外,将横向连接管内的传动轴的旋转传输到横向进给轴的横向进给齿轮箱,是在露出状态下设置在插秧部的一侧,由于齿轮箱与作业障碍物接触等,有可能损伤齿轮箱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与插秧机架20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58,稻秧进给部件58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65,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66,同时,使这些凸轮轴65及丝杠轴66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从而,使插秧部15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使插秧精度维持稳定,同时,从机体中央将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纵向进给凸轮116及横向进给丝杠轴16的滑块114从机体中央左右分开,因而使这些的维修保养容易进行。使横向进给丝杠轴66的两端连接支撑在插秧机架20,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的两端支撑在该丝杠轴66和稻秧进给齿轮箱59上,因此,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横向进给丝杠轴66精度良好地支撑在插秧机架20上,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呈双支承状地支撑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丝杠轴66上,从而能够提高稻秧载放台16的横向进给和稻秧的纵向进给精度。-->再有,形成设有将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连接到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上下方向的纵向齿轮箱部59a的大致L形结构,使纵向进给凸轮轴65延伸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内侧,使纵向进给凸轮116面对由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凸轮轴65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空间区域,从而缩小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纵向进给凸轮部的横向空间宽度,提高了紧凑性,扩大了其他零件设置或设计上的自由度。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和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稻秧进给齿轮箱59由连接插秧机架20的横向齿轮箱部59b和连接横向进给轴58的纵向齿轮箱部59a形成大致L形,并且将改变稻秧进给速度的变速机构64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59a,将转换变速机构64的转换机构131设置在横向齿轮箱部59b,所以,可以以低成本通过设成小型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可以很容易地改变稻秧进给速度,很好地确保稻秧进给齿轮箱59周围的空间,使设计或附属零件设置的自由度增大,同时,可以很容易将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留有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的齿轮箱59卸下,从而提高变速机构64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维修保养性。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连接固定插秧机架20的机架接头48a、48b和驱动稻秧横向进给和纵向进给用的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将安装固定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安装部60设置在机架接头48a的一侧,同时,使与从安装部60突出的机架接头48a的外侧部进行嵌入接合的接头嵌入接合部124设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一侧内面,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内残留稻秧进给变速用的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的状态下直接一体地安装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插秧部侧或从其卸下,提高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安装精度,同时能够使转换齿轮62、63或转换机构131等稻秧进给变速机构64的维修保养性良好。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调节稻秧载放台16-->的取秧量的取秧量调节部件88,由于是从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后方绕过侧方在前方突出设置调节部件88的顶端侧,所以用取秧量调节部件88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外方,可以提高横向进给齿轮箱59的耐久性,同时,取秧量调节部件88由横向部件即横轴部88a和纵向部件即纵轴部88b一体地形成大致L形的组合结构,由于以减少零件数的简单构造形成取秧量调节部件88,从而能够实现安装简化和降低成本。具备驱动插秧爪17的插秧机架20、配设在插秧机架20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58的稻秧进给齿轮箱59和折叠自由地支撑左右围绳76的标记支撑部件77,使标记支撑部件77的一侧固定在插秧机架20,在机体外侧弯曲形成另一侧,同时,使标记支撑部件77的曲折部77b配置在稻秧进给齿轮箱59前方,因此,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每次调节插秧深度时都使标记76的支撑角度产生变化,而且在进行标记76的收容操作时也不会使标记76与稻秧载放台16和安装于主机上的施肥装置36抵接而产生问题,在插秧部15紧凑地加入标记76减小了机体前后长度,使机体的前后平衡良好,同时,使标记76的收容姿态与现有的相比变成立起的姿态,可以防止当进行标记收容操作时附着在在标记76上的泥土溅到作业者一侧,并且用标记支撑部件77保护稻秧进给齿轮箱59的前方,防止了稻秧进给齿轮箱59损伤,提高了耐久性。另外,由于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配设在插秧机船体支撑部件67的一端设置的保护部件74和标记支撑部件77之间,所以通过保护部件74和标记支撑部件77从前后对稻秧进给齿轮箱59进行保护,可以使稻秧进给齿轮箱59无损伤地进行良好的设置,同时,在将稻秧进给(横向进给)速度转换用的转换杆1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与插秧机架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其特征在于,稻秧进给部件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同时,使这些凸轮轴及丝杠轴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3-9 66602/011.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和通过稻秧进给齿轮箱与插秧机架连接的稻秧进给部件,其特征在于,稻秧进给部件在其中一侧形成纵向进给凸轮轴,在另一侧形成横向进给丝杠轴,同时,使这些凸轮轴及丝杠轴从机体中央向左右分开进行配置。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使横向进给丝杠轴的两端连接支撑在插秧机架,同时,使纵向进给凸轮轴的两端支撑在该丝杠轴和稻秧进给齿轮箱上。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形成设有将稻秧进给齿轮箱连接到插秧机架的横向齿轮箱部和上下方向的纵向齿轮箱部的大致L字形结构,使纵向进给凸轮轴延伸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内方,使纵向进给凸轮面对由稻秧进给齿轮箱和凸轮轴形成的大致コ字形空间领域。4.一种插秧机,具备驱动插秧爪的插秧机架和配设在插秧机架的左右一侧驱动稻秧进给轴的稻秧进给齿轮箱,其特征在于,稻秧进给齿轮箱由连接插秧机架的横向齿轮箱部和连接稻秧进给轴的纵向齿轮箱部形成大致L字形,并且将改变稻秧进给速度的变速机构设置在纵向齿轮箱部,将转换变速机构的转换机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邦夫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