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07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包括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的壳体上安装横移机构,横移机构的横向移动座上安装摆动机构,摆动机构的大齿轮上安装摆臂,摆臂内安装转动杆,转动杆的前端安装翻动铰连座,翻动铰连座通过连接板与前线夹连接,前线夹上左右各设有一个上定位钩,前线夹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下定位钩,前线夹与绝缘杆的一端铰接,绝缘杆的另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缸与后线夹连接,翻动铰连座上安装能带动连接板转动的翻转驱动电机;所述前线夹上安装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上安装横连杆,横连杆上安装定位块;下定位钩上设有拨杆,拨杆上各开设一条条形槽,条形槽与定位块一一对应配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更换绝缘子工具,确切地说是一种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超高压输变电行业,利用现有工具带电更换直流四分裂线路单V串绝缘子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是利用现有的工具更换绝缘子串需要至少两名工作人员配合完成,而且,由于绝缘子的安装位置是一端靠近架线用铁塔,另一端安装远离架线用铁塔,因此,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要在完全离开架线铁塔,整个身体悬挂于输电线路上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作业安全性较低,易发生输电线路断裂,造成人员高坠落伤亡的事故。另外,现有工具的两个下定位钩的间距不易调整,难以将工具与绝缘子准确定位,更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它可在输电线路上自由移动,能辅助工作人员完成带电更换绝缘子的工作,从而可避免工作人员悬挂于输电线路上高空作业,可从根本上杜绝因输电线路断裂而造成人员坠落伤亡的事故发生;另外,其两下定位钩的间距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可有效降低定位的难度,更换绝缘子效率更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内腔,内腔的上部固定安装四根第一缓冲杆,每根第一缓冲杆的第一导向杆伸出壳体外安装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行走槽轮,行走槽轮位于壳体的前上方;壳体的背部安装导轨和横移驱动丝杠,横移驱动丝杠能相对壳体旋转,导轨上安装横向移动座,横向移动座能沿导轨直线移动,横向移动座上安装横移驱动螺母,横移驱动螺母与横移驱动丝杠螺纹连接,横移驱动丝杠位于横向移动座的内侧,壳体上安装横移驱动电机,横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横移驱动丝杠的一端连接,横向移动座上安装大齿轮,大齿轮的轴垂直于壳体的背面,壳体上安装小齿轮、变速器和旋转驱动电机,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的轴与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变速器的输入轴与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大齿轮上安装摆臂,摆臂内安装转动杆,转动杆能相对摆臂旋转,摆臂的后端安装调整驱动电机,调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后端连接,转动杆的前端安装翻动铰连座,翻动铰连座位于摆臂外,翻动铰连座与连接板铰接,连接板上安装前线夹, 前线夹上左右各设有一个上定位钩,前线夹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下定位钩,下定位钩的钩柄与前线夹铰接,前线夹与绝缘杆的一端铰接,绝缘杆的另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缸与后线夹连接,翻动铰连座上安装翻转驱动电机,翻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翻动铰连座和连接板的铰连轴连接;所述前线夹上安装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上垂直安装横连杆,横连杆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定位块;每个下定位钩上各设有拨杆,每个拨杆上各开设一条条形槽,条形槽与定位块一一对应配合。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内腔的下部以内腔中轴线为中线左右对称安装两个跨越障碍支架,跨越障碍支架由U形支座、连杆、支撑座、第二缓冲杆、跨越辊支架和跨越辊连接构成;U形支座竖直安装于内腔内,U形支座与壳体固定连接,U形支座上安装转轴,转轴的两端各安装一根连杆,连杆的后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连杆的前端分别与支撑座的两端铰接,支撑座上安装第二缓冲杆,第二缓冲杆的第二导向杆大齿轮穿过支撑座安装跨越辊支架,跨越辊支架上安装跨越辊;壳体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凹槽,凹槽与跨越障碍支架对应;内腔内安装控制箱,控制箱上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链轮和第二齿轮,左侧跨越障碍支架的转轴的上端安装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内腔内安装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的轴上安装第四链轮,右侧跨越障碍支架的转轴的上端安装第三链轮,第三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四链轮连接;壳体的上部安装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摄像转动盘,摄像转动盘上安装摄像铰链座,摄像铰链座上安装摄像头;壳体的一侧安装机械手臂绝缘杆绝缘杆,机械手臂绝缘杆绝缘杆位于内腔内,壳体与机械手臂绝缘杆绝缘杆对应的侧壁上开设便于机械手臂绝缘杆绝缘杆伸出的透孔。所述行走槽轮的轴上设有定位杆,内腔内安装限位槽轮铰链座,限位槽轮铰链座与壳体的上部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槽轮铰链座上安装转动轴,转动轴与定位杆空间垂直,转动轴上安装杠杆和第一齿轮,杠杆上安装限位槽轮,限位槽轮的轴上安装限位板,限位板与第一缓冲杆的轴空间垂直;第三齿轮的轴上安装第一丝杠,第一丝杠的外周安装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安装齿条和滑套,内腔内固定安装滑轨, 滑轨与滑套配合,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限位板上开设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杆一一对应。 所述内腔内平行设有两块定位隔板,控制箱和第一电机位于两定位隔板之间。所述左侧跨越障碍支架的转轴下端和右侧跨越障碍支架的转轴的下端分别穿出壳体外各安装一个配重块;两配重块相对应的一端都是圆弧面。所述的第一缓冲杆包括第一缓冲杆壳体,第一缓冲杆壳体的侧壁上开设第一透槽,第一缓冲杆壳体内安装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外周设有第一限位凸块,第一限位凸块上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位于第一透槽内,第一导向杆的外周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凸块接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缓冲杆壳体的前端接触。所述的第二缓冲杆包括第二缓冲杆壳体,第二缓冲杆壳体的侧壁上开设第二透槽,第二缓冲杆壳体内安装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凸块,第二限位凸块上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透槽配合,第二导向杆的外周安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凸块接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冲杆壳体接触。所述下定位钩由钩柄和钩头通过扭转电动机连接构成,钩柄上固定安装扭转电动机,扭转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钩头连接。每根下定位钩的内侧各安装一个限位块。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可快速稳定地跨越架空线路上的间隔棒和防振锤,能轻松穿过直线杆塔,在架空线路上几乎不存在对其造成阻碍的物件,可真正实现在整个架空线路上自由移动,便于推广应用,完全有能力替代人工完成悬挂于输电线路上的更换绝缘子的辅助工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它不仅操作使用安全方便,还具有悬挂方便的优点。在悬挂时,它的跨越障碍支架可折叠收入更换绝缘子工具壳体内,它的更换绝缘子工具及更换绝缘子工具的定位装置可折叠收于壳体后部,使更换绝缘子工具外部除行走轮和摄像头外几乎没有分支机构,而行走轮和摄像头在悬挂过程中均高于所有架空线路,不会5发生缠绕,从而,可有效防止在悬挂所述更换绝缘子工具时,其跨越障碍支架与线路缠绕, 避免出现既无法正常悬挂所述更换绝缘子工具,又无法取下的情况。在更换绝缘子工具悬挂完成后,更换绝缘子工具可自行展开,以便在线路上稳定行走。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更换绝缘子工具;图3是本技术所述四勾式1000平方毫米导线用带电作业提线器展后开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更换绝缘子工具;图4是图3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 6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所述第一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所示第二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海磊刘洪正王肃杨立超郑连勇刘兴君汤建红冯迎春马玮杰乔耀华付以贤王进徐元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