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环道网箱繁殖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0233 阅读:4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让泥鳅在设置于孵化环道中的网箱内繁殖产卵,受精卵从箱内掉落进入孵化环道,直接就地在孵化环道中进行孵化的技术。采用一个整体大网箱或数个独立大网箱放置于孵化环道中,作为注射催情剂后亲鳅交配产卵的场所,产卵结束后移出网箱,同时移出了产过卵的亲鳅。鳅卵从网孔落入环道后,直接进入孵化过程。此法可有效防止亲鳅吞食鱼卵现象的发生,亲鳅不易受伤,鳅卵损失小,繁殖效果较好。此法省去了卵的转运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让泥鳅在设置于孵化环道中的网箱内繁殖产卵,受精卵从箱内掉落进入孵化环道,直接就地在孵化环道中进行孵化的技术。
技术介绍
泥鳅(Misgurnus anguillcaudatus)属于鲤形目、鲤亚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副泥鳅属。 一般情况下,习惯把大鳞副泥鳅与泥鳅统称为泥鳅。泥鳅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和东南亚。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能补中益气、祛除湿邪、 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泥鳅在国内外市场也一直处于走俏状态,近年来泥鳅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国内泥鳅的消费量也不断上升。泥鳅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同时,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随着泥鳅养殖规模的扩大,对泥鳅苗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苗种已成为泥鳅养殖规模能否扩大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提高亲鳅所产鳅卵的受精率及孵化率,减少损伤即是其关键所在。现有的泥鳅繁殖方式中,主要有人工授精和自然产卵两种方法。而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