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球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746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纤维球过滤装置,它包括与壳体(4)及其底板(7)分别相接的由排气阀(1)、进水管(9)和出水管(8)组成的水气路系统,在壳体(4)中置有可隔挡滤料的多孔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连接有进气管(10),在进气管(10)的内端口处设有进气闭水器(11),在壳体(4)中心设置导流管(3),导流管(3)与底板(7)垂直连接并与进水管(9)相通,导流管(3)的上端口置有布水器(2),布水器(2)的周边与壳体(4)的内壁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将纤维球作为滤料进行水过滤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水处理的标准化过滤装置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分为滤芯过滤器、盘式过滤器和膜过滤器。其中的滤芯过滤器是采用缠绕式或喷熔性有机材料(如尼龙、聚丙烯等)制造成过滤精度为5微米~50微米的浅层过滤滤芯,然后根据应用中水处理规模的大小,将不同数量的滤芯装配在不同大小的压力容器中。滤芯过滤器的缺点在于纳污量小,需要定期更换,提高了运行成本高。盘式过滤器是通过弹簧和液体压力压紧不同规格的叠片,获得过滤精度为20微米~400微米的深层过滤单元。盘式过滤器的缺点在于成本较高而过滤精度较低。膜过滤器可通过膜组件的并、串联实现高精度过滤,但膜组件需要定期进行化学清洗,对环境构成污染而且成本偏高。广泛采用的纤维球过滤器具有成本低、过滤精度高的特点。但现有的纤维球过滤器大多采用滤罐或滤池形式,应用中往往由于水处理规模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滤罐或滤池的外形尺寸及管汇进行设计、加工制造,这将不可避免的延长设备的供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阻碍了纤维球过滤装置的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球过滤装置。它通过改变滤水装置的结构,缩小设备体积,通过各部件的组装满足于不同水处理规模及场合的需求,可以降低设备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为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纤维球过滤装置,它包括与壳体及其底板分别相接的由排气阀、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的水气路系统。在壳体中置有可隔挡滤料的多孔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底板连接有进气管,在进气管的内端口处设有进气闭水器。在壳体中心设置导流管,导流管与底板垂直连接并与进水管相通。导流管的上端口置有布水器,布水器的周边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闭水器是由起单向逆止作用的布气口和弹簧或布气口和弹片组成。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和底板的连接处采用螺栓连接。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与底板的连接处、进水管与底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板通过与导流管活连接的固定件置于壳体中。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水器与导流管的连接处采用活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应用中可根据对水的过滤精度从1微米~100微米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材料、不同纤维丝径、不同纤维球径和不同纤维球过滤装置的壳体尺寸进行制造。对于大型水处理过滤系统,可通过多个本技术装置的并联或串联来满足需求,这样可大大降低设备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小设备安装的占地面积,本技术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本技术包括与壳体4及其底板7分别相接的由排气阀1、进气管10、进水管9和出水管8组成的水气路系统。在壳体4中置有导流管3、布水器2和通过固定件5与导流管3活连接的可隔挡滤料的多孔板6。在进气管10的内端口处设有进气闭水器11,它是由起单向逆止作用的布气口和弹簧或布气口和弹片组成。壳体4和底板7的连接处采用螺栓连接。导流管3和进水管9均通过密封圈与底板7垂直连接并彼此相通。导流管3的上端口置有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布水器2,布水器2的周边与壳体4的内壁接触连接,并可拆卸。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对过滤精度的要求选择纤维球滤料的形状,如球型、扇型、纺锤型或彗星型等,装置中的进水管9和出水管8在反冲洗时可分别作为反冲洗排水管和反冲洗进水管使用。正常过滤时,来水从进水管9进入,通过导流管3并从导流管3的上端口溢出,水渗透布水器2从而进入纤维球滤层,过滤后的水从出水管8排出。整个过程中,进气闭水器11在水压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为常闭状态,可防止水进入气路系统。反冲洗时,采用的是气水联合反冲洗,进气闭水器11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打开,气、水分别由进气管10及进气闭水器11、反冲洗进水管8进入壳体4,通过多孔板6进入纤维球滤层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排水依次经由布水器2、导流管3和反冲洗排水管9排出,气体则由排气阀1排出。使用中,若选用壳体4的直径为400mm、处理量为4m3/h的本技术装置组成过滤系统。如果将整个系统分为相互并联的十组,每组又由五个本技术并联组成,另每组加配一套阀门控制系统,即可形成水处理规模达到10×20m3/h的大型过滤系统。其中各装置之间采用管道连接,接口可使用法兰、卡箍或螺纹形式。每组的五个装置只需共配一套电气控制设备,整个过滤系统的占地面积仅为22m2。所有装置按每组依次进行反冲洗,无须再备用其它备用过滤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纤维球过滤装置,它包括与壳体(4)及其底板(7)分别相接的由排气阀(1)、进水管(9)和出水管(8)组成的水气路系统,在壳体(4)中置有可隔挡滤料的多孔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连接有进气管(10),在进气管(10)的内端口处设有进气闭水器(11),在壳体(4)中心设置导流管(3),导流管(3)与底板(7)垂直连接并与进水管(9)相通,导流管(3)的上端口置有布水器(2),布水器(2)的周边与壳体(4)的内壁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球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闭水器(11)是由起单向逆止作用的布气口和弹簧或布气口和弹片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球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和底板(7)的连接处采用螺栓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球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3)与底板(7)的连接处、进水管(9)与底板(7)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球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6)通过与导流管(3)活连接的固定件(5)置于壳体(4)中。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球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2)与导流管(3)的连接处采用活连接。专利摘要纤维球过滤装置,涉及水处理
本技术包括与壳体及其底板分别相接的由排气阀、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的水气路系统。在壳体中置有可隔挡滤料的多孔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底板连接有进气管,在进气管的内端口处设有进气闭水器。在壳体中心设置导流管,导流管与底板垂直连接并与进水管相通。导流管的上端口置有布水器,布水器的周边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本技术通过改变滤水装置的结构,缩小设备体积,减少附属阀门部件及备用过滤装置,通过各部件的组装满足于不同水处理规模及场合的需求,可以降低设备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文档编号B01D24/12GK2677001SQ20032012645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罗敏, 任宝举, 王红宇 申请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敏任宝举王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