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块和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148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心的墙体砌块。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首先,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然后,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如墙体;最后,完成建筑物的构建。然而,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如承重柱),这便造成了施工时间的延长,使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堆砌而成的墙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一肋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中空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肋、第二肋、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第一肋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且所述第二肋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的高度的1/10-1/5。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的朝向所述中空部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肋的朝向所述中空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中空部、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为所述中空部的长度的1/3 2/3。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 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 5-3. 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0. 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 1-10重量份,所述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优选地,所述纤维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ー种或多种, 所述纤维的长度为1-30毫米,平均直径为0. 1-100微米。优选地,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 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ニ烯的共聚 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为 1-300微米。优选地,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 种或多种。优选地,该材料組合物还含有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ー种墙体,该墙体包括多个所述的墙体砌块,多个所述的墙体 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依次堆砌,形成位于该墙体内部的竖直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 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 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 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砌块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31第一壁32第二壁33第一肋34第二肋35第二开ロ部 36第一开ロ部37中空部38凹部3墙体砌块 H竖直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 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上表面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上方的表面,下表面图1中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的朝向下方的表面。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 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并且所述第一肋33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35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所述第二肋34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36与所述中空部37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体砌块具有空心结构,使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可以直接布置在墙体砌块的空心结构中,而无需像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那样需要在承重结构(如承重柱)周围大量堆砌,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可以节约堆砌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所述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互相平行,使墙体容易堆砌成平面,这样便于装修等后续工作的进行。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 32之间,可以形成空心结构,同时,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墙体砌块的强度,使所述墙体砌块具有较高的耐用度。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粘合剂等进行粘合。当然,为了制造方便,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 —体形成,如一体浇注而成。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第二肋34、第一壁31以及第二壁32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上表面齐平。这样墙体砌块既便于制造和运输,又便于墙体砌块的堆砌。同时,利用这种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平齐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并且所述第二肋3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凹部38。设置这样的结构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轻所述墙体砌块的重量。另外,必要时还可以在所述凹部38处沿所述墙体砌块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布置承重柱,以提高由所述墙体砌块堆砌成的墙体的强度。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图形。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如图3所示。同时,为了防止所述凹部38降低墙体砌块的强度,应将所述凹部38的深度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凹部38的深度为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的1/10 1/5。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墙体砌块的强度,简化制造工艺流程,提高所述墙体砌块可用性,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具有中心对称的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肋33的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贾屹海秦申二马金奎王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