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641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能实现小麦宽幅播种且播种幅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精确调节,种肥分施的的复合式开沟器。其结构为:开沟器的铲体入土楔角为30°-40°,铲体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宽度90-130mm,内腔宽度80-120mm,铲尖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1°-3°,肥管口后部铲体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3°-6°,相对于铲尖升高20-30mm;该开沟器的肥管在种管前方位置,并与铲体内腔焊合,种管焊合在肥管后方左右两侧板上,种管管口中心距为80-100mm;该开沟器种管管口下方有角度可调的导种漏斗,角度调节装置安装在肥管后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能实现小麦宽幅播种且播种幅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精确调节,种肥分施的的复合式开沟器。
技术介绍
小麦宽幅种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种植农艺方式,常规的播种机难以满足其要求,主要问题就是开沟器的设计上存在缺陷,一般的开沟器主要都是满足线性播种作业需要,即种子按照线性分布,而宽幅播种要求种子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或在一个开沟器内呈两条线分布,这样需要同时有两个开沟器才能够完成宽幅播种作业。另外,现有的小麦播种机在农业生产中用来承担种肥同播、分施作业或者通过两次作业完成播种、施肥作业。前者的播种和施肥是由前后两个不同的开沟器完成,该开沟方式导致肥管与种管前后距离较大,受地形不平整和作业机械行进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种子与肥料接触引起种子被肥料损伤或距离较远肥效降低等问题;后者的播种与施肥是通过机械的二次下地作业实现,不但对土壤多次碾压而且种肥间距更加难以保证。改良型免耕播种机进行宽幅作业播种,采用一个播种管(对应一个排种器)播种两条线,造成宽幅内种子分布不均勻,难以达到宽幅播种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利用该开沟器可以实现一个开沟器一次开沟完成施肥和小麦宽幅播种作业,实现种肥分施,且播种幅宽在一定范围内精确可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开沟器的铲体入土楔角为30° -40°,铲体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宽度90-130mm,内腔宽度80_120mm。,铲尖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1° "3°,肥管口后部铲体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3° -6°,相对于铲尖升高20-30mm;该开沟器的肥管在种管前方位置,并与铲体内腔焊合,种管焊合在肥管后方左右两侧板上,种管管口中心距为80-100mm;该开沟器种管管口下方有角度可调的导种漏斗,角度调节装置安装在肥管后壁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对组合式开沟器铲体的工作面参数的合理设计,提高开沟质量并减小开沟阻力,提高铲体的入土性能,减小功率消耗。2.通过对种/肥管位置的排布和铲体侧板结构的组合设计,有效地利用土壤的分层次自动回填,一次性完成开沟、种肥分施作业,种肥间距一致。3.通过每个开沟器配置2根种管,每个排种管分别对应角度可调的导种漏斗,使小麦播种幅宽在一定范围内无级精确可调,达到小麦宽幅播种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播种组合式开沟器侧面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向视图。图5是导种漏斗角度调节示意图。图6是图1的B-B剖视图。各附图中1、肥管,2、种管,3、导种漏斗总成,4、铲体,5、左侧板,6、右侧板,7、垫圈,8、漏斗支架,9、导种漏斗,10、拉杆,11、开口销,12、铰接螺栓,13、铰接螺母,14、基座螺母,15、调节螺杆,16、调节螺母,17、基板,18、条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小麦播种用组合式开沟器,肥管(1)上部前侧面与条型钢板(18)焊合,后侧面焊合有基板(17),基板(17)上有安装孔,安装导种漏斗总成(3),标尺(22)位于基板(17)上方同侧与肥管(1)焊合或采用其他周知的固定方式,标尺(22)与基板(17)上表面垂直,表面刻度值根据实际要求确定,基板(17)和标尺(22)的高度位置可以根据导种漏斗总成(3)的中调节螺杆(15)的长度进行调整,肥管(1) 下部为圆弧状,曲率半径为20-30mm,位于铲体(4)内腔前部,并与铲体(4)焊合,铲体(4) 用于开沟作业,铲体(4)由左侧板(5)、右侧板焊合(6),铲体(4)入土契角为30° -40°,铲体(4)破土锋线曲率半径R为150-300mm,铲体(4)宽度90_130mm,内腔宽度80_120mm,在左侧板(5)、右侧板(6)与肥管(7)管口后方对应位置有一个阶梯状断面,左侧板(5)、右侧板(6)下边缘分为两段,靠近铲尖的一段与水平面夹角1° -2°,左侧板(5)、右侧板(6)尾部的一段下边缘与水平面夹角为3° -6°,断面高度差为20-30mm,左侧板(5)、右侧板(6) 内侧焊合有漏斗支架(8),该支架的位置保证导种漏斗(9)功能正常、下端面不超出左侧板 (5)、右侧板(6)下边缘,根据导种漏斗(9)的实际大小规格和位置要求确定,2根平行排列的种管(2)位于肥管(1)后部两侧,分别与铲体(4)的左侧板(5)和右侧板(6)焊合,种管 (2)与侧板之间焊合有垫板(19),垫板(19)厚度以使种管(2)管口中心线与所对应的导种漏斗(9)中心线重合为准,种管(2)管口部分向中心线收缩,成锥形,种管(2)管口半径为导种漏斗(9)进料口半径的0. 5-0. 7倍,种管(2)管口下方为导种漏斗(9),导种漏斗(9)悬臂安装在漏斗支架(8)上,为悬臂支撑,使用开口销(11)和垫圈(7)固定,导种漏斗(9)可绕该固定轴(21)转动,导种漏斗(9)的旋转轴(20)与拉杆(10)相连,拉杆(10)可绕该轴自由转动,轴端使用开口销(11)与垫圈(7)固定,拉杆(10)另一端由铰接螺栓(12)和铰接螺母(13)安装在基座螺母(14)上,拉杆(10)可绕该铰接螺栓(12)自由转动,基座螺母(14) 与调节螺杆(15)焊合,调节螺杆(15)由调节螺母(16)紧固在基板(17)上,转动调节螺母可以使调节螺杆(15)上下移动,调节螺杆(15)上部有1个标尺指针孔安装标尺指针(23),标尺指针(23)与该孔过渡配合或采用其他周知的方式与调节螺杆(15)联接,标尺指针(23)垂直指向标尺(22)表面。 参照图5,调节螺杆(15)通过两个或多个调节螺母(16)与焊合在肥管(1)上的基板(17)联接,旋动调节螺母(16)可以使调节螺杆(15)上下移动,调节螺杆(15)下端的基4座螺母(14)可由适当长度、内径的金属管代替,铰接螺栓(12)和铰接螺母(13)可由销或其他周知的固定方式替代,导种漏斗(9)可左右摆动0° -20°,两个导种漏斗(9)出口中心距可在SO-IlOmm范围内变化。导种漏斗(9)进料口为方形截面,出料口为矩形,长边与开沟器前进方向平行,长边长度为进料口边长,短边长度为长边长度的0. 25-0. 4倍,导种漏斗(9) 可以为方钢管冷拉或铸造等其他周知的方式。参照图6,导种漏斗的固定轴和旋转轴采用焊接或其他周知的方式进行联接。工作时,铲体(4)进行开沟,播种沟宽80-120mm,肥料经肥管(1)落入沟底,并被左侧板(5)、右侧板(6)上断面处产生的回土将其覆盖,左侧板(5)、右侧板(6)断面后部分下边缘与水平面存在3° -6°倾角,可以在与肥管(1)管口距离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厚度的覆土层,根据实际播种需要选择导种漏斗(9)的安装位置,漏斗支架(8)焊合完成,导种漏斗(9)的位置不再改变,小麦种子经种管(2)管口落入导种漏斗(9),受到导种漏斗(9)在方向上的约束,经导种漏斗(9)出料口成线性散落在回土产生的新覆盖面上,在同一种沟内形成两条线性播种带,左侧板(5)、右侧板(6)尾部再次形成回土,将种子覆盖形成小麦宽幅播种。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昀任延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