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泥鳅鱼苗到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0430 阅读:5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鱼苗到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在夏花鱼种培育前期及中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小于2.0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4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0mg/L以上;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大于2.0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3.0mg/L以上。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获得的泥鳅夏花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高达60%以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种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18. 4克、脂肪2. 9克,维生素B1、A、C含量比其他鱼类都高。此外,泥鳅性平、味甘、入肝脾肾,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近年来泥鳅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国内泥鳅的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天然泥鳅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泥鳅养殖业也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泥鳅人工培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人工繁殖技术有了突破。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泥鳅从鱼苗到夏花鱼种(3.0厘米以上)的培育成活率一直较低,有的培育池夏花鱼种的培育成活率甚至低于10%以下。此外,为了培育适口饵料,培育池要施用基肥,夏花鱼种培育期间还要泼洒豆浆等进行肥水,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较肥的水质、残留的饵料等易产生NH4等气,泥鳅吞食气泡后,会造成泥鳅苗出现“气泡病”而大量死亡。因此,开发,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夏花鱼种培育前期及中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小于2. 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M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 0 mg/L以上;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大于2. 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3. 0 mg/L 以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微孔增氧方法在培育池进行增氧。所述微孔增氧方法是现有技术,如可以利用微孔增氧管进行增氧,提高夏花鱼种培育塘口的溶解氧水平;同时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H4等有毒气体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机理为泥鳅在呼吸机制方面与其它常规鱼类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泥鳅在全长小于2. 0厘米时主要以鳃呼吸为主,在全长大于2. 0厘米以后开始以肠呼吸为主;因此,夏花鱼种培育早期泥鳅苗对培育池中的溶解氧依赖度较高;而夜间由于泥鳅苗3本身、水体中的其它生物均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夜间要适度增氧,由于泥鳅体表布满粘液,水体中过饱和的氧及其它气体形成气泡后,会粘附于泥鳅体表尤其是尾部,此时,泥鳅会由于浮力作用导致身体倒悬于水体表面,在白天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会引起大批死亡; 而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当泥鳅鱼苗全长大于2.0 cm时,泥鳅苗以肠呼吸为主,会吞食水体中的气体,因此该阶段也只进行晚上增氧,若增氧方法操作不当反而会导致泥鳅气泡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泥鳅误食大量气泡,由于浮力作用,鱼体失去平衡,浮于水面,并最终导致大量死亡。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泥鳅鱼苗到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专门针对泥鳅夏花鱼种, 实验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获得的泥鳅夏花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高达60%以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2.本专利技术培育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在夏花鱼种培育前期及中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小于2. 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M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 0 mg/L ;白天不增氧;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大于2. 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3. 0 mg/L ; 白天不增氧。上文中,利用微孔增氧系统在培育池进行增氧;所述微孔增氧系统包括增氧主机、 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设施;增氧主机为罗茨鼓风机,主管道都采用PVC管,内径为km,充气管道由微孔增氧盘(直径80cm)、塑料软管、直通组成;每4000 m2池塘水面配置1台1. 5 KW 的罗茨鼓风机,每667 m2水面配备5个微孔增氧盘。配置了微孔增氧系统后,其合理开启是关键技术,主要操作如下(1)开启时间一般在夜里00时左右开始,培育前中期开至早上500时左右结束, 培育后期开至第二天早上7 00时左右结束;(2)如果早一天白天是阴天或雨天,夜里开机时间应提前至22:00时;(3)白天一般不开机,开机后反而会导致气泡病的发生。2011年6月在苏州大学泥鳅育种科研基地进行了泥鳅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塘口 15 个,共45亩水面,试验池塘泥鳅夏花培育成活率平均达到61. 2%以上。对比例一采用现有的普通培育方法,不采用增氧技术,其他条件与实施例一相同,对照塘口 3 个,共9亩水面,试验池塘泥鳅夏花培育成活率平均为45. 7%。由上述实施例一和对比例一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培育方法,泥鳅夏花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高达60%以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小于2. 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M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 0 mg/L以上;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大于2.0 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3. 0 mg/L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鱼苗到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孔增氧方法在培育池进行增氧。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在夏花鱼种培育前期及中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小于2.0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4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0mg/L以上;在夏花鱼种培育后期,当泥鳅鱼苗的全长大于2.0cm时,在培育池进行晚上增氧,增氧时间为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使培育池内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3.0mg/L以上。实验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获得的泥鳅夏花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高达60%以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405865SQ20111031659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凌去非 申请人:苏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去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