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锡超专利>正文

自锁多能提取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39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锁多能提取罐,包括罐体3,罐下门1,竖装在气缸2,横装的气缸4、5,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锁多能提取罐的优点是抛弃了传统的钩式锁紧装置,创造性使用了凹凸(凸凹)缘式锁紧装置,用气缸、油缸或液压等方式推动下门作多维运动来锁紧下门,锁紧下门后改变了原来靠外力锁紧的状态,而采取自然锁紧,所以自锁非常可靠,安全性极大提高,避免泄漏不必要的浪费和事故发生。(*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化制药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锁多能提取罐。目前,我国制药行业的中药厂,生化制药厂,保健品厂及林产化工厂,在提取车间使用的提取罐多为下开门,提取罐在生产过程中气缸伸长,使门逐渐变为水平,另一气缸推动紧锁机构,完成下门的闭气锁紧。要使下门打开应该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才能打开,但是,由于这种机构设计上不太合理,有时突然发生脱钩事故,即生产过程中气缸乏力,紧锁机构突然脱开,下门倾刻开启,致使罐内药或料液全部排出,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有时还烫伤生产操作人员。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锁可靠的自锁多能提取罐。本技术自锁多能提取罐包括罐体,罐下门,气缸。罐体下部开有凸(凹)缘。罐下门由下门和下门托板组成。下门和托门板话络连接。竖装气缸和托门板相连。横装气缸和罐体相连,横装气缸运动,其一气缸轴推动下门向锁方向旋转。另一气缸轴在要打开下门时推动下门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则可以打开下门。下门的边沿有凹(凸)缘。可用气缸,也可以用油缸或液压。本技术自锁多能提取罐的优点是抛弃了传统的钩式锁紧装置,创造性使用了凹凸(凸凹)缘式锁紧装置,用气缸、油缸或液压等方式推动下门作多维运动来锁紧下门,锁紧下门后改变了原来靠外力锁紧的状态,而采取自然锁紧,所以自锁非常可靠,安全性极大提高,避免泄漏不必要的浪费和事故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自锁多能提取罐结构图。图2为下门的俯视图。图3为罐体下部剖面图。图4为横装气缸推动下门旋转的原理图。图5为自锁凸凹缘的剖视图。根据图1、图3、图4、图5所示,气缸2竖装在罐体3上,其运动轴和罐下门1的下门托板相连,下门和下门托板是活络连结,下门边缘有凸缘,罐体3和下门相接触下部开有凹缘,气缸4.5横装在罐体1上,气缸4.5的功能是气缸4推动下门旋转锁紧,气缸5是推动下门旋转打开下门。自锁多能提取罐的自锁功能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是竖装气缸2向下运动推动罐下门1向上运动,封闭提取罐下面,当运动在封闭状态时,气缸1停止运动,启动气缸4和气缸5,气缸4推动下门旋转,气缸5拉动下门向同一方向旋转到图5表示的啮合状态,即气缸4.5停止运动,则下门锁紧不会打开。当提取罐物料提取完成时,需要打开罐下门1,气缸5推动下门旋转,气缸4拉动下门向同一个方向旋转,旋转到规定的角度时,气缸2的轴向上运动,拉动下门打开,则提取物质放出。则关闭,打开一循环过程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多能提取罐,包括罐体(3),罐下门(1),其特征在于还有气缸(2)竖装在罐体(3)上,其运动轴和罐下门(1)的下门托板相连,气缸4、5横装在罐体(3)上,其运动轴和罐下门(1)的下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多能提取罐,包括罐体(3),罐下门(1),其特征在于还有气缸(2)竖装在罐体(3)上,其运动轴和罐下门(1)的下门托板相连,气缸4、5横装在罐体(3)上,其运动轴和罐下门(1)的下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锡超
申请(专利权)人:蒋锡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