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机箱,用于收容若干服务器于其内部,包括一箱体、并排设于该箱体内的若干对机架及一散热装置组合,该箱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每对机架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且并排设于该箱体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若干服务器水平设于所述机架上,该散热装置组合包括设于每一对机架底端且朝着该气体通道的至少一风扇及两个冷却装置,每一个冷却装置分别对应每一个机架且设于该机架底端,所述至少一风扇将所述冷却装置附近的空气吸入并吹向该对机架之间的气体通道,所述服务器的相对两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气流从该对机架之间的气体通道经由所述通风孔流经每一机架内的服务器以形成气流循环,从而将所述服务器机箱内的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较好的散发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务器机箱,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服务器机箱。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呈爆炸式增长,为存储及运算数据的需要,各类数据存储及运算中心大量建立,将多个服务器同时装入一服务器机箱时,不仅节省空间及便于管理,而且更可使多个服务器协同运行来执行大的运算项目,因此服务器机箱在组建数据存储及运算中心时被广泛采用。现有的服务器机箱通常包括一箱体及设于该箱体内的若干机架。所述机架用以排列若干服务器,每一机架通常包括一顶板、与该顶板相对的一底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相对的两个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及侧板共同围设形成一空间,用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于其内。若干服务器沿轴向排列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侧板上,每一服务器的前后侧面上分别形成若干通风孔。所述服务器机箱通常于箱体上设有若干散热孔以对外散热,然而,随着箱体内的服务器密度的增加,所述散热孔的散热能力有限,使得服务器机箱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向外散热,从而导致服务器过热而停止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服务器机箱。一种服务器机箱,用于收容若干服务器于其内部,包括一箱体及并排设于该箱体内的若干对机架,该箱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每对机架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且并排设于该箱体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若干服务器水平设于所述机架上,该服务器机箱还包括设于该箱体内的一散热装置组合,该散热装置组合包括设于每一对机架底端且朝着该气体通道的至少一风扇及两个冷却装置,每一个冷却装置分别对应每一个机架且设于该机架底端, 所述至少一风扇将所述冷却装置附近的空气吸入并吹向该对机架之间的气体通道,所述服务器的相对两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气流从该对机架之间的气体通道经由所述通风孔流经每一机架内的服务器以形成气流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装置组合的风扇可促进该服务器机箱内的空气对流,并通过冷却装置将热气流进行冷却,从而将所述服务器机箱内的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较好的散发出去,提高整个服务器机箱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服务器机箱内组装服务器后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组装了部分服务器的一机架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服务器机箱10箱体12机架14散热装置组合16服务器20顶板120支撑板121底板122穿孔123侧板124空间125,126,127隔热板128顶壁140底壁142侧壁144空间145支撑部146挡板148气流通道149风扇160,204冰水管161冷却装置162散热片163,167温水管165导轨200通风孔2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该服务器机箱10可用于组装若干个服务器20于其内。该服务器机箱10包括一箱体12、并排间隔设于该箱体12内的若干对机架14以及对所述机架14上的服务器20散热的一散热装置组合16。为方便查看,图1中只示出了其中的一对机架14及对应该对机架14设置的散热装置组合16。所述箱体12的外形大致呈方矩状,其包括一矩形的顶板120、与该顶板120相对的一底板122及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120与底板122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侧板124,所述顶板120、底板122及左、右侧板IM共同围设形成一矩形的收容空间126。所述底板122的上方设有一连接左、右侧板124的支撑板121,所述支撑板121与所述底板122平行设置, 且其大小与所述底板122的大小相同。所述支撑板121上设有若干穿孔123。所述支撑板 121将所述收容空间1 分成上、下设置的第一空间125与第二空间127。该对机架14收容于该箱体12的第一空间125内,且设于该支撑板121上。该对机架14并列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箱体12的左、右侧板IM之间,该对机架14之间形成一气体通道149。请同时参阅图2,每一机架14包括一顶壁140、与该顶壁140相对的一底壁142、及分别连接于所述顶壁140与底壁142前、后两侧的相对的两个侧壁144,所述顶壁 140、底壁142及两个侧壁144共同围设成一矩形的空间145。所述两个侧壁144的内侧设有若干对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长条状的支撑部146,每一支撑部146由所述侧壁144的前端延伸至其后端。该对机架14之间设有一挡板148,所述挡板148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其连接设于该对机架14的顶端之间。所述服务器20收容于该对机架14的空间145内,且水平设于各对支撑部146上。 每一服务器20的外形大致呈方矩状,其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导轨200,所述服务器 20通过所述导轨200插设于所述机架14内的支撑部146上。每一服务器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通风孔202,其内部设有若干吸气式风扇204。在各服务器20组装到各机架14 上后,所述服务器20的通风孔202朝向所述箱体12的侧板124。所述散热装置组合16包括设于该对机架14底端且位于该对机架14之间的两个风扇160及设于该对机架14底端的两个冷却装置162。所述两个风扇160收容于该箱体12的第二空间127内,且并排设于所述箱体12 的支撑板121的下方。所述两个风扇160朝着该气体通道149,且分别用以将该箱体12的第二空间127于所述两个冷却装置162附近的空气吸入后透过该支撑板121的穿孔123吹向该箱体12的第一空间125于两个机架14之间的气流通道149。本实施例中,各风扇160 为一竖直设置的横流扇。具体实施时,所述两个风扇160也可为侧向竖直设置的两个离心扇,也可为侧向竖直设置的一离心扇。所述两个冷却装置162为冰水冷却装置,其收容于该箱体12的第二空间127于所述两个风扇160的两侧,且分别与各机架14对应。每一冷却装置162包括一冰水管161、与该冰水管161连接的一温水管165、设于该冰水管161外表面的若干第一散热片163及设于该温水管165外表面的若干第二散热片167。所述冰水管161及第一散热片163设于该温水管165及第二散热片167的上方。该箱体12于各冷却装置162的第一散热片163与第二散热片167之间分别设有一隔热板128,所述隔热板1 连接设于该箱体12的侧板IM 与底板122之间,从而将所述冰水管161及第一散热片163与所述温水管165及第二散热片167分割开。所述冰水管161及设于其外表面的第一散热片163设于该隔热板128的上方且靠近所述风扇160的一侧,所述温水管165及设于其外表面的第二散热片167设于该隔热板128的下方。如图1中箭头所示,工作时,所述服务器机箱10内的风扇160高速运转,将该箱体 12的第二空间127于所述两个冷却装置162附近的冷空气吸入后透过该支撑板121的穿孔123吹向该箱体12的第一空间125于两个机架14之间的气体通道149内,由所述风扇 160吹出的冷空气在该对机架14之间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机架14内的各服务器20 — 侧的通风孔202被服务器20内的风扇204吸入服务器20内部,并由另一侧的通风孔202 吹出,从而将各服务器20内的热量带走。由于所述风扇160将所述冷却装置162附近的气流吸入而吹向该对机架14之间,从而迫使由各服务器20流出的热气流于各机架14与该箱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钊科,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