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8923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包括螺旋撑杆、焊接在端模上的背架、焊接在内模主梁两侧的槽钢,所述背架中间位置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铰接耳座,所述槽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耳座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铰接耳座,所述第一铰接耳座和第二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所述螺旋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预制箱梁的效率、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箱梁支撑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在高速铁路公路建设中,预制箱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箱梁的预制过程中,浇注混凝土时会产生向外的冲击力,挤压箱梁模板,由于端模的端模B部分厚度薄,承受力有限,很容易变形或者向外倒,造成箱梁预制完成后质量差、外形难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预制箱梁的效率、质量的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包括螺旋撑杆、焊接在端模上的背架、焊接在内模主梁两侧的槽钢,所述背架中间位置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铰接耳座,所述槽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耳座数量与位置对应的第二铰接耳座,所述第一铰接耳座和第二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所述螺旋撑杆。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箱梁模板组拼完成,进行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产生向外的冲击力,冲击端模向外倒,这时由于螺旋撑杆连接在内模主梁和端模之间,因此螺旋撑杆受力拉紧端模,并将冲击力经由槽钢传递到内模主梁上,防止端模受冲击脱离,如果端模脱离,可以手动调节螺旋撑杆使得端模回复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使得浇注混凝土更加顺利,箱梁预制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放大图。附图1、2、3中,1、背架,2、螺旋撑杆,3、槽钢,4、第一铰接耳座,5、第二铰接耳座, 6、B端模,7、A端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本技术结构由背架1、螺旋撑杆2、槽钢3组成,端模包括B端模6和A端模7,B端模6安装在两A端模7之间,A端模7和B端模6内侧安装在内模主梁上,所述背架1焊接在B端模6上,背架1长度大于B端模6的长度而且背架1超过A端模7与B端模6的连接处,使得背架1起到加固端模刚度的作用,背架1中间位置焊接有两第一铰接耳座4,槽钢3焊接在内模主梁两侧,槽钢3在第一铰接耳座4对应的位置焊接有第二铰接耳座5,螺旋撑杆2两端分别铰接于背架1的第一铰接耳座4和槽钢3的第二铰接耳座5之间。 在箱梁模板组拼完成,进行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产生向外的冲击力,冲击端模向外倒,这时由于螺旋撑杆2连接在内模主梁和端模之间,因此螺旋撑杆2受力拉紧端模,并将冲击力经由槽钢3传递到内模主梁上,防止端模受冲击脱离,如果端模脱离,可以手动调节螺旋撑杆2使得端模回复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使得浇注混凝土更加顺利,箱梁预制质量好。权利要求1. 一种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撑杆、焊接在端模上的背架、焊接在内模主梁两侧的槽钢,所述背架中间位置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铰接耳座,所述槽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耳座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铰接耳座,所述第一铰接耳座和第二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所述螺旋撑杆。专利摘要一种箱梁端模中部支撑机构,包括螺旋撑杆、焊接在端模上的背架、焊接在内模主梁两侧的槽钢,所述背架中间位置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铰接耳座,所述槽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铰接耳座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铰接耳座,所述第一铰接耳座和第二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所述螺旋撑杆,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预制箱梁的效率、质量。文档编号B28B17/00GK202174637SQ201120269938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夏仙桃, 张悟, 王祥军, 谢亮 申请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谢亮夏仙桃张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