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27859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内养护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质量份)为:膨胀剂100,有机高吸水材料1.0~5.0,无机吸水材料0~50,保水剂0~1.0,填充剂0~10。内养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氢氧化钠溶液、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按一定质量份混合、搅拌,依次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经聚合反应制得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将反应产物烘干、粉碎和过筛,得到有机高吸水材料,将上述吸水材料、无机吸水材料、膨胀剂、保水剂和填充剂进行机械混合,得到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配制的混凝土具有保水、内养护和抗开裂等功能,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大优点是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处于极端干旱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因其优异的工作性、耐久性,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养护作为施工工序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混凝土耐久性的基础。美国著名学者τ. C. Powers指出,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理论水灰比应不低于0. 42,由于高效减水剂和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掺入,使得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大幅度降低(远小于 0. 42),混凝土中无充足水分供水泥完全水化。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密实,外部养护水难以渗入,传统外养护措施如浇水包裹、喷涂养护液等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 并不能提高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程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大,弹性模量增长快,抗拉强度并无明显提高,徐变减小。近年来,国内外发生较多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开裂,特别是早期开裂的问题。裂缝正是环境侵蚀性介质侵入混凝土的通道,尽管这些裂缝在工程中得到了修补, 仍然会成为混凝土提前劣化的隐患。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不能很好解决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蒸发量的1/9,年平均相对湿度低于10%,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大于62km/h (八级以上)的天数在150d以上。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相同时,风速每增加10km/h,水分蒸发速率就增加一倍,当环境温度、风速相同时,相对湿度每降低一半,水分蒸发速率也增加一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后尚未进行抹面,表面就因严重失水而产生塑性开裂。此外,混凝土硬化后,因水源缺失而养护不足,且环境相对湿度过低,水泥后期水化反应几乎停止。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程度低、早期抗裂性差是困扰混凝土工程界的普遍难题,而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面临特殊环境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急需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使用方便、经济合理和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以实现混凝土塑性阶段保水、硬化阶段收缩补偿、硬化阶段内部持续补水以及干旱缺水地区混凝土的自养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难题而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内养护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 (质量份)为膨胀剂100 ;有机高吸水材料1. 0 5. 0 ;3 无机吸水材料0 50 ;保水剂0 1.0;填充剂0 10。所述的膨胀剂为硫铝酸盐型、氧化镁型和氧化钙型膨胀剂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 合物。所述的有机高吸水材料为碱性环境下相容性好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粉体。所述的无机吸水材料为具有特定粒径的陶粒。所述的保水剂为具有特定粘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ー种或两种 的混合物。所述的填充剂为超细石粉、磨细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灰中任意ー种或多种的混合 物。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由下列物质经反应制得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有机高吸水材料lwt% 10wt%丙烯酸,10wt% 30wt%丙烯酰胺,25wt% 40衬%质量浓度为25%的氢氧化钠溶 液,IOwt % 30 セ%质量浓度为0. 的交联剂和IOwt % 30 セ%质量浓度为0. 5%的引 发剂;将反应产物烘干、粉碎和过筛,得到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有机高吸水材料。(2)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的制备将上述有机高吸水材料、无机吸水材料、膨 胀剂和保水剂按照以下组分及含量(质量份)备料膨胀剂100 ;有机高吸水材料1. 0 5. 0 ;无机吸水材料0 50 ;保水剂0 1. 0 ;填充剂0 10。将上述比例的膨胀剂、有机高吸水材料、无机吸水材料、保水剂和填充剂依次投入 干粉混合器,经机械混合一段时间至均勻,得到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上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的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上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上述高性能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在混凝土搅拌过程掺入,其掺入量为水泥或胶凝材 料总量的4. Owt% 10. Owt%。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下理论依据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由四种矿物组成,即C3S、C2S、C3A和C4AF,其各自水化反应可 用Papadakis典型方程表示2C3S+6H — C3S2H3+3CH(1)2C2S+4H — C3S2H3+CH(2) C,A+CSH2 +1QH — C4ASHu(3 )C4AF+2CH+10H — C6AFH12(4)因水泥水化反应及蒸发作用消耗了新拌混凝土中的水分,颗粒(水泥和骨料)之 间的水形成弯液面,产生毛細管压カO,用Yoimg方程表示σ = (-2 γ cos θ )/r(5)随着水分的进一步消耗,颗粒之间的距离拉近,弯液面的曲率半径不断减小,毛细管压力显著增大,当毛细管压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超过混凝土抗拉伸的承受能力,从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因水化反应引起自干燥以及水分扩散作用,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逐渐降低,这将带来两方面的不利结果(1)增大自干燥收缩和干燥收缩。二者均是由毛细管压力σ引起,而毛细管压力 σ又与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有直接关系,毛细管压力σ由Kelvin方程可表示为σ = /Vm(6)(2)抑制水泥水化反应。水泥水化反应是固液相反应过程,参与反应的物质总体上处于热力学非平衡状态。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只有自由能小于0的水化反应才能够自发地进行。大量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低于75%时,水泥水化反应将停止。本专利技术中膨胀剂是膨胀组分,其作用是参与水泥的水化过程,产生一定量的膨胀性水化产物,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0.3% 0.4%),补偿混凝土由于干燥失水所导致的收缩,增加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防止收缩裂缝。本专利技术中有机高吸水材料和无机吸水材料是内部补水组分,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预储存一定量的水,其作用为①当混凝土在塑性阶段因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表层含水量减少时释放所吸收的水分,延缓了固体颗粒之间弯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的速率,毛细管压力减小,从而使塑性收缩减小;②当混凝土硬化后因水化、水分扩散导致其内部相对湿度降低时释放所吸收的剩余水分,毛细管压力减小,从而使自干燥收缩和干燥收缩减小;③当混凝土硬化后因水化、水分扩散导致其内部相对湿度降低时释放所吸收的剩余水分,供未水化水泥颗粒继续水化,在混凝土内部起到养护;④当混凝土硬化后,由于吸水材料的持续补水,膨胀组分具有较高相对湿度的环境,能够发挥更好的膨胀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保水剂是保水组分,其作用是通过氢键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变成结合水,有效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水分散失,起到自身保水作用,从而大幅度减小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产生裂缝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内养护材料集保水、内养护和抗开裂功能于一体,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掺量为4.0wt% 10.0wt% (占水泥或胶凝材料质量百分比),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尤其适合于极端大风干旱地区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既可用于商品预拌混凝土,也可用于现场搅拌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品的优点是(1)运输和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各组分均为粉剂,机械混合后分袋包装,便于运输,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按推荐掺量直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华李享涛王保江王月华李连吉孔庆欣谢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