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驾驶的线形要素矢量化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2672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驾驶的线形要素矢量化作业方法,属于影像信息提取技术。本方法为:1)将要矢量化的影像作为漫游对象,生成二维或三维场景;创建一虚拟漫游车,在影像上设置虚拟漫游车及其巡航路线;2)封装一自动追踪模块,使其纳入到漫游作业软件中;将作业系统与封装后的自动追踪模块进行交互;3)虚拟漫游车沿巡航路线巡航,验证巡航路线;当巡航路径缺失、或已经位于巡航路径的末端、或在自动巡航过程中出现手动方向调整消息时,将虚拟漫游车切换为手动驾驶状态,实现生成或编辑巡航路线;4)分别统计虚拟漫游车在自动巡航和手动驾驶状态下的轨迹长度,验证所述巡航路线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提高了作业效率、适应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影像信息提取技术,涉及一种。该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基于遥感影像或珊格地图的道路、水系、等高线等线形要素的矢量化。
技术介绍
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和信息提取技术。当前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却远远落后于遥感数据获取技术。信息提取方式按照自动化程度可区分为人工目视判读、计算机辅助和自动提取等三种类型。其中人工目视判读是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工作量大,越来越不适应遥感应用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方法,也称为半自动方法,利用人的识别能力和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和扩展能力来提高作业效率,因为需要验证和编辑,而且操作复杂,效率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因而自动化的方法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但技术尚未成熟,提取的结果精度、准确性、完备性等均无法达到应用需求。因为自动识别与解译很难在短期内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所以不论是采用哪种方法,均需要对道路进行人工验证与编辑操作,该操作要么在矢量化过程中进行,要么在进行自动提取后进行,该操作是矢量化过程中耗费人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其效率成为当前矢量化方法中的最大问题,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的一个效率瓶颈。计算机自动提取生成的线形要素会出现识别错误、漏检、局部偏离、整体偏离、过长、过短、不连续、不同对象连接等问题,因而人工验证作业需要的工具集必需包括删除工具(删除识别错误的要素)、手工矢量化工具(添加漏检的要素)、结点编辑工具(对局部偏离进行移动编辑)、平移工具、打断工具(切除多余的或不属于同一对象的要素)、延伸工具(使要素完整)、连接工具(将属于同一对象的要素连接)。而且为了观察的需要经常需要对视图进行缩放与平移操作。因而一个完整的验证编辑环境至少有9种工具,实际上商业软件ARCGIS中提供了 30多种相关工具。工具的频繁切换是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对线形要素的几何描述是节点序列,为了精确定位各个节点,操作员要么对自动提取不准确的节点逐个编辑,要么需要逐个精确定位节点,这是矢量化人员眼睛容易疲劳受损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影像线形要素矢量化与验证的作业效率,针对该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需要频繁更换工具、反复精确标点这一影响效率的最大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仅通过操纵杆的漫游控制功能实现全部的线形要素的生成、验证与编辑操作,无需工具切换,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操作员的工作负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1.通过将要矢量化的影像作为漫游对象,生成二维或三维场景,在影像上设置虚拟漫游车及其巡航路线(即待验证线形对象),并将虚拟车的运行、显示视图渲染与虚拟车控制设备通过消息机制关联,形成完整的作业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操作员、计算机、漫游显示设备、虚拟车驾驶设备、场景渲染软件及漫游作业软件;2.通过消息机制建立系统交互接口,方便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封装后的自动追踪模块间的交互。3.通过建立虚拟车速度与视图范围、观察角度的关联,实现漫游场景的自适应调整。当速度小时,说明线性要素比较复杂,需要缩小观察范围(即放大),观察角度也需要增大;反之,说明线性要素比较平直,可以扩大视图范围(即缩小),缩小观察角度以利于观察更远处的影像;4.建立基于消息的自动状态切换机制,协调自动巡航与操作员利用虚拟驾驶设备对虚拟车的干预,实现虚拟车在影像空间快速地沿正确路径行驶。借助自动状态切换,操作员仅仅使用三个控制行为完成所有操作,即状态(起飞-着陆)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5.借助虚拟车的状态和行驶轨迹实现对线形要素的生成、验证与编辑操作。虚拟车的行驶状态和轨迹记录了操作员认为应该执行的各种操作。6.通过如下措施辅助提高作业效率a)通过自动路径感知完成虚拟车位置的初始化;b)通过接入自动追踪完成实时巡航路径生成;c)通过自动巡航实现对正确线形要素段的快速验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线形要素矢量化,通过改变作业方式,减少了人机交互接口,降低了动作频率,实现了线形要素验证与编辑操作的简化,提高了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因为不要求操作员掌握各种验证编辑工具,只要会识别和虚拟驾驶就能完成作业任务,更符合人性化的自然作业方式,降低了操作员的工作负荷;而且本专利技术方法适应能力强,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线形要素的编辑,包括已经提取和尚未提取的,高等级和低等级的。附图说明图1.系统结构与作业流程图;图2.舱外驾驶视图模式;图3.速度控制视图原理图,其中0是虚拟车当前所在的位置;OC是与竖直线OF夹角为α的直线,α与速度正相关;OC与椭圆曲线BO的交点确定观察点A的位置;θ为视轴与观察点到虚拟车连线的夹角,该夹角决定虚拟车在显示设备上的纵向位置;图4.自动状态切换;图5.线要素生成;(a).原始线形;(b)平滑后的线形;(C)简化后的线形。图6.自动路径感知;(a)在虚拟车周围一定范围内寻找可用路径;(b)虚拟车附着在路径上。图7.自动追踪;(a)遥感影像;(b)以虚拟车的位置为起点自动追踪形成的路径。图8.自动巡航。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方明是操作员通过一种虚拟漫游的方式来实现线形影像要素的矢量化与验证作业,如图1所示。其中,计算机上完成设备的连接和漫游作业软件的功能实现;漫游显示设备显示要矢量化的影像及路径、虚拟车状态等附加数据、参考巡航路径、虚拟车及状态等内容,可以是普通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虚拟车驾驶设备是操作员干预虚拟车行驶的手段,游戏杆是首选;操作员通过漫游显示设备观察虚拟车的影像空间状态,并通过虚拟车驾驶设备来保证虚拟车沿影像上正确路径前进。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软件除操作系统、硬件驱动外还需要渲染工具和漫游作业软件。渲染工具将影像及路径、虚拟车状态等附加数据、参考巡航路径、虚拟车及状态等内容渲染形成可视化图像,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所依赖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该工具需要支持矢量、图像与三维地形数据加载、匹配与显示,支持动态点目标的显示,支持层次数据的显示与关闭、上下调整、显示效果调整,支持的漫游控制接口(视点移动、视线移动、视角缩放)。常用的GIS、RS商业软件均可以完成该功能。漫游作业软件是建立在常规基于相机观察原理的视图漫游工具之上,利用漫游工具提供的观察相机状态控制机制实现漫游,在漫游中记录漫游状态和路径,进而实现线形要素生成、验证与编辑,同时提供路径感知、自动巡航、自动追踪、自动状态切换以及观察视图控制等模块实现各种辅助功能。其中视图控制模块主要利用车外驾驶控制漫游技术如图2所示,达到面向作业任务的优化,避免了频繁的视图缩放、平移操作。该功能通过视图与速度的关联来实现,视图控制模块以用户控制的速度作为输入,调整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当情况比较复杂时,操作员会放慢速度,视图控制模块将缩短观察距离,同时增大观察角度,以减小视野,更利于提高精度;当速度提高时,视图模块将增大观察距离和减小观察角度,以扩大视野,便于观察远方情况。该功能可以通过观察点在椭圆曲线(图中经过BAO的曲线)上随速度变化来实现,如图3所示。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角度α来描述,这时可以通过α =atan(k.V)来建立其间的关系,其中k为调整参数。自动状态切换模块,如图4所示,协调自动巡航与操作员利用虚拟驾驶设备对虚拟车的干预,达到减少控制操作的目的。其具体设计是当前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芳徐帆江赵军锁朱荣付彭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