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2505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及方法,该零件组合包括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管模一端内的端板上,在所述的头板内圈上设有内梅花扣,在所述的头板外圈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圈,在所述的管模一端上设有一筒体,在所述的筒体设有承载板,在所述的筒体内设有张拉头,所述的张拉头一端与张拉机的螺杆相连接,在所述的张拉头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内梅花扣相配合的梅花扣件,所述的张拉头连接在所述的头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灵活,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张拉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张拉组件对预应力管桩主筋张拉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新型零件组合对预应力管桩主筋张拉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产预应力管桩的过程中,需使用张拉机对管桩主筋进行预应力张拉,在把张拉力从张拉机传递给主筋的过程中,传统的操作方法如图6所示,力的传递顺序是张拉机一梅花张拉头一张拉丝杆一头板一端板一主筋,达到额定的张拉值后拧紧螺母,通过螺母和张拉挡板把张拉机给出的张拉力锁定在管模的头端面。传统的操作方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头板和张拉丝杆之间是靠螺纹连接,在生产过程中头板和丝杆是连成整体使用,给装拆头板与端板之间的连接螺丝带来困难。2、与张拉丝杆串接的零件多锁紧螺母、挡板、头板。装拆这些零件时需要按顺序进行;因丝杆串接的零件多,装拆时不可以整体吊到场地上进行,造成多道工序重叠在一起,劳动效率低。3、张拉力完全靠丝杆承载,由于丝杆螺纹的受力面积有限,需要配合长度较长,导致与其相连接件的厚度较大,重量较大,给工人造成的劳动强度较大。4、张拉结束后头板内藏在管模内,丝杆较长,张拉机施加给丝杆的作用力点距离丝杆与头板的反作用力点较远,控制两个力点的同心度较难,易造成偏心张拉,导致成型的管桩端面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灵活, 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张拉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张拉组件对预应力管桩主筋张拉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包括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管模一端内的端板上,在所述的头板内圈上设有内梅花扣, 在所述的头板外圈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圈,在所述的管模一端上设有一筒体,在所述的筒体设有承载板,在所述的筒体内设有张拉头,所述的张拉头一端与张拉机的螺杆相连接,在所述的张拉头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内梅花扣相配合的梅花扣件,所述的张拉头连接在所述的头板上。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母圈外表面上设有传动齿,离心作业时所述的传动齿通过一齿轮与减速电机相连接。3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头板外侧上设有外螺纹,在所述的螺母圈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螺母圈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头板上。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体与管模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卡爪。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管模一端上设有作为张拉力的反作用力承载面的端面法兰组件。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面法兰组件包括固定法兰和可拆卸法兰,所述的固定法兰与管模焊接成一体,所述的可拆卸法兰通过沉头螺丝连接在固定法兰上。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头板内、外圈之间设有光孔。利用本专利技术张拉组件进行预应力张拉,操作步骤a)移动张拉机,靠近管模端面;b)人工前推张拉机手轮,使筒体的卡爪初定位在管模端面法兰上;c)旋转张拉机手轮,使张拉头梅花扣与头板内圈梅花扣相扣;d)操作按钮开始张拉,同时啮合齿轮与螺母圈的传动齿,启动与齿轮相连的减速电机,使齿轮驱动螺母圈转动,张拉机压力表显示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张拉,继续点动减速电机,直到螺母圈紧贴管模端面法兰,松开张拉机按钮,脱开张拉头,张拉结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张拉机的张拉头与头板用梅花扣式连接,相互连接或脱开便捷、效率高, 张拉机将张拉力直接作用于头板上,省略了传统张拉用的张拉力过渡件“张拉丝杆”,解决了传统张拉方法导致的偏心张拉问题。用与张拉的机械零件相互独立,相对于传统张拉方法中,张拉头、挡板、张拉螺母、头板被串联在丝杆上,使多道装拆工序堆积在一起,工序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拆装头板简单,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为承载板的示意图;图3为垫圈的示意图;图4为头板的示意图;图5为张拉头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包括头板1,所述的头板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管模2 —端内的端板3上,在所述的头板1内圈上设有内梅花扣101,在所述的头板1外圈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圈8,在所述的管模2 —端上设4有一筒体4,在所述的筒体4设有承载板9,在所述的筒体4内设有张拉头5,所述的张拉头 5 一端与张拉机的螺杆6相连接,在所述的张拉头5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内梅花扣101相配合的梅花扣件51,所述的张拉头5连接在所述的头板1上。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的螺母圈8外表面上设有传动齿81,所述的传动齿81通过一齿轮 10与减速电机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的头板1外侧上设有外螺纹102,在所述的螺母圈8内侧设有内螺纹81,所述的螺母圈8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头板1上。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的筒体4与管模2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卡爪15。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的管模2—端上设有作为张拉力的反作用力承载面的端面法兰组件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端面法兰组件7包括固定法兰71和可拆卸法兰72,所述的固定法兰71与管模2焊接成一体,所述的可拆卸法兰72通过沉头螺丝连接在固定法兰71上。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头板1内、外圈之间设有光孔103。本专利技术采用所述的张拉组件对管桩进行张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张拉机,靠近管模端面;b)人工前推张拉机手轮,使筒体的卡爪初定位在管模端面法兰上;c)旋转张拉机手轮,使张拉头梅花扣与头板内圈梅花扣相扣;d)操作按钮开始张拉,同时啮合齿轮与螺母圈的传动齿,启动与齿轮相连的减速电机,使齿轮驱动螺母圈转动,张拉机压力表显示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张拉,继续点动减速电机,直到螺母圈紧贴管模端面法兰,松开张拉机按钮,脱开张拉头,张拉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包括头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头板(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管模( 一端内的端板C3)上,在所述的头板(1)内圈上设有内梅花扣(101),在所述的头板(1)外圈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圈(8),在所述的管模 (2) —端上设有一筒体,在所述的筒体(4)设有承载板(9),在所述的筒体(4)内设有张拉头(5),所述的张拉头( 一端与张拉机的螺杆(6)相连接,在所述的张拉头(5)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内梅花扣(101)相配合的梅花扣件(51),所述的张拉头( 连接在所述的头板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母圈(8)外表面上设有传动齿(81),所述的传动齿(81)通过一齿轮(10)与减速电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头板(1)外侧上设有外螺纹(102),在所述的螺母圈(8)内侧设有内螺纹(82), 所述的螺母圈(8)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头板(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预应力管桩时用于主筋张拉的新型零件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