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856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该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包括通过啮合卡紧固定在张力带上的多个块(20),相邻的块(20、20)的带长方向的相向面上侧形成有沿着带长方向凹陷的台阶部(27),从块(20)的带长方向观察,在块的与台阶部(27)相重合的位置埋设有由高弹性材制成的加强部件(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该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用于带式无级变速装置等,由多个块通过啮合卡紧固定在张力带上而形成。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块的树脂层由于随着带走行而在啮合部出现缝隙导致彼此接触产生剥落的技术措施。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包括单向排列的树脂制多个块、沿着该块的排列方向嵌入各块中以将各块彼此连结的张力带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为众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许第1441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块带走行初期阶段,因为各块适当地卡紧固定在张力带上所以带稳定地走行, 但如果带随着走行而发热,或者张力带的啮合部一直在磨损,则各块与张力带之间会出现缝隙。因此,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相邻的块彼此接触发生剥落,该已脱落下来的树脂有可能啮入带的其它部分而导致带断裂。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块的树脂层由于随着带走行而在啮合部出现缝隙导致彼此接触发生剥落。-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在相邻的块彼此接触的部分设置台阶部,再在该台阶部内埋设由铝合金等高弹性材制成的加强部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以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为对象,该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包括张力带和多个块,该张力带设置成沿着带节线(Pitch line)在带长方向上延伸,该多个块布置成沿带长方向排列,且该多个块分别通过与所述张力带啮合而卡紧固定在所述张力带上,并且采取了以下解决手段。S卩,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所述块中至少一个块的带长方向上的相向面上侧形成有沿着该块的带长方向凹陷的台阶部;从所述块的带长方向观察,在所述块的与所述台阶部相重合的位置埋设有由高弹性材制成的加强部件。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台阶部分别形成在所述块的带长方向的两个面上。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中,沿着所述块的宽度方向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所述台阶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具备通过啮合卡紧固定在张力带上的多个块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中,在相邻块的相向面上侧形成有台阶部,所以即使在带走行时3各块与张力带之间出现缝隙,由于设置了台阶部所以相邻的块彼此难以接触,在防止块的树脂层发生剥落方面很有利。而且,由于在该台阶部中埋设有由高弹性材制成的加强部件,形成不仅由树脂层来承担接触时的载荷,而且也利用埋设在台阶部中的由铝合金等高弹性材制成的加强部件来支持载荷的结构,因此即使块与张力带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扩大,块的台阶部的树脂层与相邻的块接触,也能防止块的树脂层发生剥落,从而在实现带寿命延长方面能够获得有利的效果。根据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因为在块的带长方向的两个面上分别形成有台阶部,所以与只在单面形成有台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相邻块的上梁部间的间隙很大,从而即使啮合部随着带走行而出现缝隙,块的树脂层彼此也难以接触,因而在防止剥落发生方面很有利。根据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因为台阶部在块的宽度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所以与在块的整个宽度方向上都形成有台阶部的情况相比,即使相邻块的树脂层随着带走行而在啮合部出现缝隙导致彼此接触,接触面积也会很小,因而能够降低剥落发生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试验要点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0张力带20块21上梁部22下梁部25树脂层26加强部件27台阶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为本质上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对象或本专利技术的用途等意图。图1和图2示意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块带的整体结构,该块带作为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用于具备带轮节圆直径可变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两变速带轮的双轴带式无级变速装置。该块带包括一对张力带10、10和多个块20、20、...,该一对张力带10、10布置成沿带宽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排列,该多个块20、20、...布置成沿带长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相隔规定间距(例如,3. Omm的间距),且在带宽方向两侧部卡紧固定在两条张力带IOUO上。上述张力带10具有上橡胶层11、下橡胶层12和芯线13,上橡胶层11布置在带背面侧(图1和图2的上侧),下橡胶层12布置在带内面侧(图1和图2的下侧),芯线13 布置成螺旋状,在上述两个橡胶层11、12之间沿大致带长方向延伸且在轴向上相隔规定节距间隔。在上述上橡胶层11的带背面侧设置有上帆布层14,上橡胶层11与上帆布层14 形成为一体;在下橡胶层12的带内面侧设置有下帆布层15,下橡胶层12与下帆布层15 形成为一体。在张力带10的带背面设置有沿带宽方向延伸且剖面呈凹字形的多个上槽16、16、...,该多个上槽16、16、...在该带长方向上相隔规定间距布置;在张力带10的带内面设置有同样沿带宽方向延伸且剖面呈圆弧形的多个下槽17、17、该多个下槽17、17、...在带长方向上相隔规定间距布置;并且多个上槽16、16、...与多个下槽17、 17、...沿带厚方向对置。此处,将相向的上槽16和下槽17之间的带厚方向的最小尺寸设定为张力带10与块20的啮合厚度。上述各块20包括上梁部21、下梁部22和柱部23。该上梁部21布置成沿带宽方向延伸;该下梁部22布置在该上梁部21的带内面侧,沿带宽方向延伸;该柱部23布置在该上下梁部21、22之间,沿带厚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延伸,在带宽方向的中央与该上下两个梁部21、22相互连结。此时,在各块20的带宽方向的两侧部分,分别由上下梁部21、22和柱部23划分形成有沿带宽方向朝着一侧开放的狭缝状嵌合部对、24,张力带10嵌入该嵌合部M内,这样一来各块20就卡紧固定在张力带10、10上。此处,嵌合部M的上梁部21 —侧的缘部和下梁部22 —侧的缘部间的带厚方向上的最小尺寸设定为与张力带10的啮合间隙。各块20的位于比带节线Bp更靠近带内面侧的部分剖面呈楔形,形成为在带长方向上的尺寸朝着带内面逐渐减小。该楔形的锥角设置成让块带能适当缠绕在最小带轮节圆直径时的变速带轮上。此外,各块20的位于比带节线Bp更靠近带背面侧的部分剖面呈矩形,形成为在带厚方向上带长方向尺寸一定不变(例如,2. 95mm)。在各块20的柱部23的带长方向上的两个面的带节线Bp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未图示的剖面大致呈圆形的凹部和凸部,相邻的块20的凹部和凸部彼此嵌合。上述块20包括树脂层25和金属制(例如,作为高弹性材的铝合金制)加强部件 26,该树脂层25由树脂类材料(例如,用碳纤维和芳香族聚酰胺短纤维对酚醛树脂进行补强所得的材料)形成,该加强部件26布置成埋设在该树脂层25中。具体而言,加强部件沈呈与块20大致相同的轮廓形状,树脂层25设置成覆盖该加强部件26的大致整个表面。此时,以芯线位置为基准,在芯线的带背面侧,各树脂层25 的层厚尺寸一定不变,而在带内面侧,各树脂层25的层厚尺寸朝着带内面逐渐减小。这样的块20例如可通过向已埋入有加强部件沈的块成形用模具腔内注射上述树脂类材料的嵌件成形得到。如图1所示,在带长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藤义彰坂中宏行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