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84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由内塔套装于外塔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塔(1)上部装配有蜗壳式进烟道(2),下部设有锥形除灰斗(3),内塔(4)套接于外塔(1)中,内塔(4)下部装配有蜗口式旋风装置(5),上部安装有两层旋流塔板(6)(7),喷咀(8)(9)与进水装置连通设置于旋流塔板(6)(7)上方,内塔(4)顶部接有弯形出烟道(11),烟道(11)出口处装配有气水分离器(9),接到引风机将烟气排入烟囱。(*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装置,尤其采用一种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设备。机械除尘装置构造简单且没有运动部件,所以装置故障少,容易操作和管理、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投资费用也较少。但其分离细微粉尘的能力比较弱,因而除尘效率低。袋式除尘装置具有除尘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合理地选用滤料。特别是维护管理要求很高,运行中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排除之,才能使装置安全正常运行。静电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设备阻力小、适用范围广、处理烟气风量大等优点。但其一次投资较大。湿式除尘装置具有设备投资少,构造比较简单,除尘效率较高等优点。但其需消耗一定量的水(或液体),除尘过程中可造成水的二次污染。由于在运行中,水(或液体)可净化有害有毒气体,使其有了另一种功能。经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避免水的二次污染。当前,可采用的脱硫措施主要有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燃烧前脱硫主要指煤炭洗选脱硫,可分为物理选煤脱硫、化学选煤脱硫。目前工业上用的是物理选煤方法。物理选煤主要有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风力选煤、斜槽床选煤等。主要是利用煤中有机质和硫铁矿的密度差异而使它们分离。当前,采用比较多的是跳汰选煤。但用此种方法只能脱除煤中的硫铁矿硫,而不能脱除煤中的有机硫。因而对煤中总的脱硫效率并不是很高。化学脱硫方法主要包括碱法脱硫、气体脱硫、热解与氢化脱硫、氧化法脱硫等。碱法脱硫主要在煤中加KOH、NaOH等苛性碱,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使煤中的硫生成含硫化合物,该法有一定的腐蚀性。气体脱硫是在高温下,用能与煤中黄铁矿或有机硫反应的气体处理煤,生成挥发性含硫气体,从而脱去煤中的硫。物理脱硫法、化学脱硫法脱硫可获得低灰低硫分煤,但由于脱硫工艺条件要求苛刻,流程复杂,投资和操作费用较昂贵。燃烧中脱硫技术当前主要有工业型煤燃烧同硫技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及炉内喷射钙基吸着剂脱硫技术等。工业型煤固硫是在原煤中按一定比例掺配脱硫剂并压制成型,在燃烧过程中掺配的脱硫剂可将部分SO2固定下来达到脱硫的目的。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及炉内喷射钙基吸着剂脱硫技术都是在燃烧过程中,按要求掺配一定比例的脱硫剂以达到脱硫的目的。无论是型煤固硫技术、流化床燃烧固硫技术及炉内喷射钙基吸着剂脱硫技术都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设备,而且脱硫效率都不高。燃烧后脱硫主要是指烟气脱硫,现运行的方法可分为干式烟气脱硫技术和湿式烟气脱硫技术。所谓干式烟气脱硫是指无论加入的脱硫剂是干态的或是湿态的,脱硫的最终反应产物都是干态的。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与湿式脱硫技术相比,投资费用较低,脱硫产物呈干态,并与飞灰相混,无需装设除雾器及烟气再热器,设备不易腐蚀等。其缺点是吸着剂的利用率较低,用于高硫煤时经济性差,同时灰渣的综合利用也有一定困难。所谓湿式烟气脱硫技术是指脱硫过程在溶液中进行,脱硫剂和脱硫生成物均为湿态。其脱硫过程是气液反应,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效率高、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其脱硫过程的反应温度低于露点,脱硫以后的烟气一般需经再热才能从烟囱排出。且设备投资较高,适合用于大型燃煤电站锅炉的烟气脱硫。综上所述,在大型燃煤电站,除尘与脱硫是两个组成部分,还没有那种工艺方法可将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使设备即可除尘,又可脱硫。实现除尘脱硫一体化。而全国运行的近50万台工业锅炉,也是主要的排尘及SO2的污染源,在大型燃煤电站适用的有关除尘技术、脱硫技术又不完全适合工业锅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塔上部装配有蜗壳式进烟道,下部设有锥形除灰斗,内塔套接于外塔中,内塔下部装配有蜗口式旋风装置,上部安装有两层旋流塔板,喷咀与进水装置连通设置于旋流塔板上方,内塔顶部接有弯形出烟道,烟道出口处装配有气水分离器,接到引风机将烟气排入烟囱。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烟气除尘脱硫于一体净化装置适合我国中小型锅炉治理大气污染的设备,它即可除尘又可脱硫,实现除尘脱硫一体化,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该装置除尘效果可达98%以上,达到烟尘浓度为100-200mg/nm3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的环保排放要求,且可达到80%以上的脱硫效率。由附图说明图1-图5可知,本技术外塔1上部装配有蜗壳式进烟道2,下部设有锥形除灰斗3,内塔4套接于外塔1中,内塔4下部装配有蜗口式旋风装置5,上部安装有两层旋流塔板6、7,喷咀8、9与进水装置连通设置于旋流塔板6、7上方,内塔4顶部接有弯形出烟道11,烟道11出口处装配有气水分离器9,接到引风机将烟气排入烟囱。锥形除灰斗3出口与刮灰装置10相接。外塔1上部设有环形喷淋装置12,下部装有溢流口13。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它是将含尘烟气经蜗壳式进烟口进入外塔,同时环形喷淋管口喷射较高的PH值的洗液,经蜗壳式烟气口旋流分离后,较粗的粉尘颗粒率先贴壁,在喷淋水和重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沉入锥形除灰斗中,部分未被净化的较细烟尘的烟气由于旋流惯性强烈冲击除灰斗3内碱性吸收液的液面,使大部分粉尘与吸收液吸附后滞留于液体中,烟气通过内旋入口切向进入装置内塔,继续旋转上升,再通过两层旋流塔板6、7和其喷嘴8、9喷出的雾冠喷淋碱液的旋转和洗涤,使得气液得以充分混合接触,粘附、凝聚,将粉尘捕集下来,同时脱除二氧化硫,烟气得到更进一步的净化。由于采用了中心雾冠性喷雾,强化了洗涤液对塔内中部的微细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洗涤,因此它有更高除尘脱硫效率。净化后的烟气经气水分离装置及尾部烟道由引风机排入烟囱,捕集的烟尘沉积于锥形除灰斗底部,由刮灰机自动排出,除尘斗3上端有一溢流口,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根据循环水的碱性情况,定期或连续向水池内加碱性脱硫剂,再由泵将碱液打入循环装置中进入内塔4中,进入下一个循环运行。权利要求1.一种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由内塔套装于外塔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塔(1)上部装配有蜗壳式进烟道(2),下部设有锥形除灰斗(3),内塔(4)套接于外塔(1)中,内塔(4)下部装配有蜗口式旋风装置(5),上部安装有两层旋流塔板(6)(7),喷咀(8)(9)与进水装置连通设置于旋流塔板(6)(7)上方,内塔(4)顶部接有弯形出烟道(11),烟道(11)出口处装配有气水分离器(9),接到引风机将烟气排入烟囱。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除灰斗(3)出口与刮灰装置(10)相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塔(1)上部设有环形喷淋装置(12),下部装有溢流口(13)。专利摘要一种双旋流冲击式旋流板烟气净化装置,它是在外塔上部装配有蜗壳式进烟道,下部设有锥形除灰斗,内塔套接于外塔中,内塔下部装配有蜗口式旋风装置,上部安装有两层旋流塔板,喷嘴与进水装置连通设置于旋流塔板上方,内塔顶部接有弯形出烟道,烟道出门处装配有气水分离器,接到引风机将烟气排入烟囱。该装置采用了双旋流、冲击式及旋流塔板特殊结构,集多种净化设置于一体,具有除尘脱硫一体,效率高,阻力损失小,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的环保形烟气净化装置。文档编号B01D45/00GK2582724SQ0225115公开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亭王运梅祝捷步维光钟祚群程丽华王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