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4768 阅读:33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金属化球团流动性的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转窑包括可做回转运动的筒体,该筒体被依次分为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若将窑尾干燥段的内径设为Φa、中间烧成段的内径设为Φb、窑头冷却段的内径设为Φc,则有Φb=1.2Φa~1.5Φa、Φb=1.2Φc~1.5Φ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回转窑的筒体是一个两端较细且中间较粗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变径炉筒两端收紧的窑尾干燥段和窑头冷却段使红土镍矿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且相对自由的在中间烧成段内进行反应,从而大大提高金属化球团的粒度均匀性和流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
技术介绍
以往,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的筒体总长度设计为52米,且根据工作状态下窑内温度的不同,该筒体被依次分为长度为15米 20米的窑尾干燥段、长度为20米 30米的中间烧成段以及长度为8米 10米的窑头冷却段(工作状态下该窑尾干燥段内的温度为200°C 500°C、中间烧成段内的温度为500°C 1250°C、窑头冷却段内的温度为 1250°C 800°C ),并且,上述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以及窑头冷却段的内径完全一致,即筒体设计为非变径的结构。使用上述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金属化球团的粒度不均勻且流动性较差;幻金属化球团成球率仅为60%左右。公开号为CN201811564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多段式高温还原回转窑,该回转窑为一个由窑体、高温熔融还原段窑体和熔融排渣段窑体所构成的三段变径结构,其中,熔融排渣段窑体的管径>高温熔融还原段窑体的管径>窑体的管径。该专利文献未阐述“变径”的作用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因此只能推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上述三段的依次连接和分别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金属化球团流动性的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6* ο本技术的回转窑包括可做回转运动的筒体,该筒体被依次分为窑尾干燥段、 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若将窑尾干燥段的内径设为。a、中间烧成段的内径设为ΦΙκ 窑头冷却段的内径设为Φ。,则有Ob = 1. 20a 1. 5Φβ, Ob = 1. 2Φο 1. 5Φο0需要说明,区分本技术回转窑的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的温度区间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原回转窑的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的温度区间是一致的。因此,本技术是对原回转窑结构的优化,属于产品构造的改进。另外,由于目前尚无回转窑的筒体内径变化与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流动性之间的确切关系,故不存在进行有限次试验的动机。由于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满足Ob=1.2cDa 1.5cDa、Ob = 1. 2Φο 1. 5Φο的条件,因此,本技术回转窑的筒体是一个两端较细且中间较粗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变径炉筒两端收紧的窑尾干燥段和窑头冷却段使红土镍矿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且相对自由的在中间烧成段内进行反应,从而大大提高金属化球团的粒度均勻性和流动性。而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中所引用的三段变径结构是一个三段管径沿进出料方向依次增大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三段窑体的依次连接和分别驱动,且并不能产生限制物料运动且使物料在特定温度区间的炉筒内相对自由反应的技术效果。另外,本申请的筒体是一体结构,其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并不能相对转动。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回转窑的窑尾干燥段的长度为30 米 40米,中间烧成段的长度> 30米且< 40米,窑头冷却段的长度> 10米且< 15米。经验证,将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窑头冷却段分别按上述要求加长后,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成球率可达到80 %,镍金属化率达95 %以上, 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出乎预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筒体1、窑尾干燥段la、中间烧成段lb、窑头冷却段lc、窑尾干燥段的内径Φι中间烧成段的内径ΦΙκ窑头冷却段的内径Φ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包括可做回转运动的筒体1,该筒体1 被依次分为窑尾干燥段la、中间烧成段Ib和窑头冷却段lc,工作状态下该窑尾干燥段内的温度为200°C 500°C,中间烧成段内的温度为500°C 1250°C,窑头冷却段内的温度为 1250°C 800°C,若将窑尾干燥段Ia的内径设为Φι中间烧成段Ib的内径设为ΦΙκ窑头冷却段Ic的内径设为Φο,则有Ob = 1. 20a 1. 5Φβ, Ob = 1. 2Φο 1. 5Φ。。实施例1窑尾干燥段的内径Φ 中间烧成段的内径Ob和窑头冷却段的内径Ob满足Ob =1. 2Φβ = 1. 2Φο 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的粒度均勻性和流动性相比于原有回转窑均有显著提高。实施例2窑尾干燥段的内径Oa、中间烧成段的内径Ob和窑头冷却段的内径Ob满足Ob =1. 5Φβ = 1. 5Φο 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的粒度均勻性和流动性相比于原有回转窑均有显著提高。实施例3窑尾干燥段的内径Φι中间烧成段的内径Ob和窑头冷却段的内径Ob满足Ob =1. 5Φβ = 1. 2Φο 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的粒度均勻性和流动性相比于原有回转窑均有显著提高。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窑尾干燥段Ia的长度设为30米,中间烧成段Ib的长度设为40米,窑头冷却段Ic的长度设为12米。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成球率达到80 %,镍金属化率达95 %以上。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窑尾干燥段Ia的长度设为40米,中间烧成段Ib的长度设为31米,窑头冷却段Ic的长度设为11米。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成球率达到80 %,镍金属化率达95 %以上。实施例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窑尾干燥段Ia的长度设为35米,中间烧成段Ib的长度设为35米,窑头冷却段Ic的长度设为12米。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成球率达到80 %,镍金属化率达95 %以上。实施例7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窑尾干燥段Ia的长度设为35米,中间烧成段Ib的长度设为32米,窑头冷却段Ic的长度设为15米。经验证,使用该回转窑冶炼红土镍矿时的金属化球团成球率达到80 %,镍金属化率达95 %以上。权利要求1.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包括可做回转运动的筒体(1),该筒体(1)被依次分为窑尾干燥段(la)、中间烧成段(Ib)和窑头冷却段(Ic),其特征在于若将窑尾干燥段(Ia) 的内径设为。a、中间烧成段(Ib)的内径设为ΦΙκ窑头冷却段(Ic)的内径设为Φο,则有 C>b = 1.2C>a 1.5C>a、C>b = L2C>c 1.5C>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尾干燥段 (Ia)的长度为30米 40米,中间烧成段(Ib)的长度>30米且彡40米,窑头冷却段(Ic) 的长度> 10米且< 15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金属化球团流动性的用于冶炼红土镍矿的回转窑。本技术的回转窑包括可做回转运动的筒体,该筒体被依次分为窑尾干燥段、中间烧成段和窑头冷却段,若将窑尾干燥段的内径设为Φa、中间烧成段的内径设为Φb、窑头冷却段的内径设为Φc,则有Φb=1.2Φa~1.5Φa、Φb=1.2Φc~1.5Φc。本技术回转窑的筒体是一个两端较细且中间较粗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变径炉筒两端收紧的窑尾干燥段和窑头冷却段使红土镍矿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且相对自由的在中间烧成段内进行反应,从而大大提高金属化球团的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泓兵杨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泓兵钒镍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联通ADSL] 2014年12月05日 07:03
    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一般呈褐红色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而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特性的土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