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其扶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9746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一种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在所述扶手部的侧部形成缺口。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扶手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部的位于副驾驶座侧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所述扶手部呈缺角形。一种车辆控制台,包括前述扶手部和位于所述扶手部前方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与所述扶手部的缺口相对应。一种车辆,具有车厢,在所述车厢内设置前述车辆控制台。一种扶手部的扶手板,在扶手板的侧部的角部形成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能避免扶手部和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互干涉,且不额外地占用车厢内的可用空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车辆,特别是有关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
技术介绍
现今,例如轿车、商务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乃至货运车等车辆,实用性能不断提升。例如车辆的车厢内的中央控制台,除设置换挡杆、手刹手柄等基本元件以外,还形成扶手部和例如杯架等的置物架。扶手部包括扶手板和扶手箱,扶手箱内可放置光碟等物件,扶手板封闭扶手箱,且可供驾驶者或副驾驶座上的乘客的肘部进行倚靠以稍适休息。置物架用于放置饮水杯、手机等物件。为了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扶手部还可设置弹起机构。通常的弹起机构包括设于扶手部后部的弹性元件和设于扶手部前部的锁定部,该弹性元件持续向扶手板施加使其具有开启趋势的弹力,而由锁定部锁定扶手板使其保持关闭状态,锁定部与一解锁按钮相连接,通过该解锁按钮使锁定部解锁,在需要打开扶手板时,按压解锁按钮使锁定部解锁,此时扶手板借助弹性元件的弹力被向上弹开。然而,目前现有的扶手部在俯视时大致呈矩形,扶手部和置物架存在相互干涉的问题如扶手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相对向前设置时,虽然有利于驾驶者或副驾驶座上的乘客的肘部进行倚靠,但却使得扶手部和换挡杆之间的用于设置例如杯架等的置物架的可用空间变小,有时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置物架;而如果使扶手部相对靠后,虽然设置置物架的空间增加,但却不便于驾驶者或副驾驶座上的乘客的肘部倚靠在扶手部上。难以做到两全。而在车厢内可用空间最大化的需求下,额外增加扶手部或置物架的占用空间均是不可取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能避免扶手部和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互干涉,且不会额外占用车厢内的可用空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在所述扶手部的侧部形成缺口。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技术的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在侧部形成缺口,该缺口可根据车辆控制台的杯架等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的位置来设定其处于扶手部的前后左右的某侧部,从而可避让置物架或其它物件,避免二者干涉,且没有额外占用车厢内的可用空间,而扶手部的除缺口以外的部分仍可保持朝车厢前部伸出足够的长度和面积,不影响驾驶者或副驾驶座上的人肘靠扶手部。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扶手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部形成所述缺口。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侧部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侧部的位于副驾驶座侧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所述扶手部呈缺角形。重点考虑驾驶者使用扶手部的便利性。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板和设于扶手板下方的扶手箱,在所述扶手箱的前方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位于驾驶座侧的纵壁部;所述扶手部设有弹起机构,所述弹起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扶手部的前部的锁定部和后部的弹性元件,所述锁定部与一解锁按钮相连接,所述解锁按钮设置在所述纵壁部上。相对于不具有弹起机构的扶手部而依靠使用者用手掀开扶手板而言,具有弹起机构的扶手部更加便利和实用。而将解锁按钮设置在驾驶座侧的纵壁部上,可有效利用手刹手柄和扶手部之间的死空间,使车厢内的可用空间最大化;并且由于解锁按钮设在驾驶座侧的纵壁部上,因此即使杯架上放置有饮料容器时,也能够方便地操作解锁按钮。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扶手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纵向上的同一侧。这样锁定部向扶手部施加的锁定力和弹性元件向扶手部施加的弹力能够相互平衡,可避免扶手板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发生扭曲,保证扶手部良好的开闭性能。在一个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的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按钮设置在所述纵壁部的顶面,所述锁定部的锁定位置和所述弹性元件的施力位置处于一条纵向直线上,所述纵向直线与所述扶手部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平行。能使锁定部的锁定力和弹性元件的弹力完全抵消,最大化地保证扶手板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不发生扭曲,保证扶手部良好的开闭性能。本技术中还提供了包括前述任意扶手部的车辆控制台,在所述扶手部的前方形成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与所述扶手部的缺口相对应。本技术的车辆控制台,能够达到与前述各扶手部相应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在本技术的车辆控制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与所述扶手部的扶手箱的前方的所述纵壁部的相邻的侧面相连接。从而,扶手部、纵壁部和置物架可形成一体结构,能增强紧凑性和车厢内饰的整体流线感觉。本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在车厢内设置前述车辆控制台的车辆。本技术的车辆,能够达到与前述各扶手部相应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扶手部的扶手板,在所述扶手板的侧部的角部形成缺口。 本技术的扶手部的扶手板,可用于改造现有矩形的扶手部,能够达到与前述各扶手部相应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的车辆控制台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的另一实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的再一实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的又一实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的车辆控制台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车辆控制台后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再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台在拆掉扶手部后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诸如轿车、商务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乃至货运车等车辆、车辆控制台、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由于扶手板是扶手部的组成部分,扶手部是车辆控制台的组成部分,而车辆控制台又是车辆的组成部分。为使申请文件更为简明,本技术将以描述车辆的各实施例的形式来进行说明,附图中没有绘制完整的车辆,仅绘制了相关的局部。车辆控制台和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扶手部的扶手板的各实施例,均已包含在车辆的各实施例中,将不再单独描述。另外,在本技术中将描述主要的相关元件,其它与现有技术当中相同的元件,不再详细描述。在本技术中,所讲的方向“前”、“后”、“左”、“右”是以驾驶者角度所观察的, 车辆的左右方向为扶手部的宽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为扶手部的纵向方向,扶手部的纵向中心线用Ll标记。扶手部具有前侧部、左侧部、右侧部和后侧部。对于左侧为驾驶侧的车辆而言,扶手部的左侧部位于驾驶座侧,扶手部的右侧部位于副驾驶座侧;右侧为驾驶侧的车辆,与之相反。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例如越野车等的小型轿车,包括车体、车厢和前后一对车轮等,这些内容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本技术中不详细描述。在车厢内设有车辆控制台100(也称为中央控制台),该车辆控制台100包括扶手部1和设于扶手部1 前方的置物架例如杯架2。扶手部1包括扶手板10和设于扶手板10下方的扶手箱11。在杯架2的前方设置换挡杆3。在换挡杆3的前方设置座椅调节按钮4。在杯架2和换挡杆3 的驾驶座侧设置手刹手柄5。车辆控制台100的组成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一一详述。本技术的改进之处是在扶手部1的侧部形成缺口 12。置物架例如杯架2与扶手部1的缺口 12相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板10和扶手箱11同时在侧部形成缺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仅在扶手部1的扶手板10侧部例如角部形成缺口,而扶手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台的扶手部,其特征是:在所述扶手部的侧部形成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克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