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502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组成的材料制成;其中,C:0.03-0.06wt%、Si:0.10-0.35wt%、Mn:0.15-0.45wt%、Ni:18.5-27.5wt%、Mo:0.15-1.05wt%、Co:0.30-0.75wt%、Cu:0.10-0.35wt%、Ag:0.02-0.05wt%,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具有足够高的耐蚀性能、强度,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热管,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其具有抗菌耐蚀的效果。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换热器、热管等用不锈钢材料含有较高的铬含量,该钢在高温下被氧化,在它们表面形成一层薄的氧化膜,它非常致密而且稳定,从而防止了氧的深透扩散和钢表面的继续氧化。热交换器、换热器、热管等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含有较高含量的铬和镍,铬和镍原子尺寸与铁原子尺寸有差异,高含量的铬和镍使晶格发生畸变,组织得到强化,并有较高的再结晶温度,使钢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另一方面,在诸多换热器产品和设备中,都使用海水形式的含氯化物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用于冷却目的。由于因氯化物产生的极高腐蚀环境,在这些换热器中使用氯化物液体对使用的材料提出了高的要求。晶间腐蚀构成了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液的板式换热器中的主要问题,因为可能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换热器相邻板之间连接界面的所处位置使得海水会到达相邻板之间由此形成的裂隙或接缝处,并且它们还位于冷却液具有相对高温的位置处,这也是危险的。板式换热器中的晶间腐蚀问题可以通过将所述板彼此焊接并通过密封使它们彼此连接来缓解, 但通过这些措施并不能使所述问题消失。毁坏材料的晶间腐蚀是温度依赖的,并且当用于给定冷却液(在这种情况下是海水)的材料具有低于临界裂隙温度的温度时,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但是当该材料的温度上升至超过该温度时,该材料在所述裂隙处的腐蚀将会非常强烈并会在短时间内毁坏连接,这使得超过所述临界裂隙温度的温度是不可接受的。使用含氯化物的冷却液(如海水) 作为冷却介质的板式换热器中,这种晶间腐蚀温度应该为至少50°C、优选至少60°C,用于提供换热器可接受的冷却能力。板式换热器中使用的海水可被氯化从而杀死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没有通过例如氯化被杀死,那么它们的存在将引起环境腐蚀性的增大。在低温即约40°C以下,氯化本身对于例如不锈钢不会导致任何增加的腐蚀性。而在超过40°C的温度下,由氯化引起的氧化还原电位增加严重地增大了水对于锈斑和晶间腐蚀的腐蚀性,因此限制了用于换热器可用构造材料的选择。在引言中限定类型的、用于在较高温度下使用的板式换热器(即利用含氯化物的冷却液(诸如海水)作为冷却介质),由于该原因迄今为止几乎专门设置由钛制成的板,该板在海水中具有超过80°C的临界裂隙温度。然而,钛是非常昂贵的材料并且它还不容易获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不锈钢换热器存在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具有足够高的耐蚀性能,并且还具有抗菌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组成的材料制成; C 0. 03-0. 06 wt%、Si :0. 10-0. 35 wt%、Mn :0. 15-0. 45wt%、Ni :18. 5-27. 5 wt%、Mo 0. 15-1. 05wt%、Co :0. 30-0. 75 wt%、Cu :0. 10-0. 35 wt%、Ag :0. 005-0. 025 wt%,余量为 Fe 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材料的合金成分的意义以及限定理由。C 碳是奥氏体形成元素,能够提高钢的淬硬性及强度,C含量过低会导致钢的硬度达不到使用要求;然而C含量过高,易于形成奥氏体,从而会降低钢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导致高温强度降低。在本专利技术的铁素体不锈钢中,限定C的含量在0.03-0. 06 wt%之间。优选的C 的含量为 0. 03-0. 05 wt%0Si 在钢制造中用作脱氧剂,并且它增加了制造和焊接期间的流动性。另外,Si也是改善高温特性和耐氧化腐蚀的有益元素;其还有利于提高钢在中高温环境中的强度。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中,如果Si含量超过0. 35wt%,会导致金属间化合物的过度析出,反而不利于中高温环境下强度的提高。而如果其含量低于0. 10wt%的时候,有容易产生异常氧化的倾向。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其含量限于0. 15-0. 45 wt%,更优选的其含量范围为0. 15-0. 30 wt%。Mn:在钢制造中用作脱氧剂,并且它增加了制造和焊接期间的流动性。并且Mn的加入有利于细化晶粒,提高刚的强度,加入适量的Mn有利于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提素体不锈钢中,当Mn的含量超过0. 45wt%,会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不锈钢的可加工性能降低,并且容易诱发晶间腐蚀。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其含量限于0.15-0. 45 wt%, 优选的其含量范围为0. 25-0. 40 wt%0Ni 用于提高材料耐腐蚀性的活性元素。并且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因而,为了改进耐腐蚀性,期望保持尽可能高的M含量。另外,高的M含量也有利于提高不锈钢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材料中为了得到良好的耐腐蚀性,铬的含量应该为至少18. 5 wt%0然而,高含量的M增加了不锈钢材料的成本,另外过高的M含量,会导致材料的加工性能下降并导致韧性劣化,因而在本专利技术中限定Ni的含量在18. 5-27. 5wt%之间。优选的,Ni的含量在 18. 5-23. 5 wt%。Mo:Mo的加入能够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同时可抑制高温氧化、并且对固溶强化带来的高温强度是有利的。但是Mo的价格昂贵,同时容易导致均勻伸缩率降低。因而在本申请将Mo 的范围限定为0. 15-1. 05 wt%0 特别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中Mo的含量为0. 20-0. 75 wt%。Co Co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加钢的强度,但是其含量超过 0. 75wt%的时候,导致不锈钢的韧性降低,进而导致不锈钢的冷加工性能降低。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中将其含量限定为0.30-0. 75 wt%0优选地,其含量为0.35-0. 60 wt%。Cu:Cu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淬透性,增加钢的强度,另外加入少量的Cu,还能够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的抗菌性。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其含量超过0.35wt%的时候,导致不锈钢的韧性降低,进而导致不锈钢的冷加工性能降低。而其含量低于0. 10wt%的时候,其抗菌效果又不甚理想。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中将其含量限定为0. 10-0. 35 wt%0优选地, 其含量为 0. 10-0. 25 wt%0AgAg是一种具有良好杀菌抗菌的元素,在本专利技术的合金中加入少量的Ag即可以起到良好的抗菌杀菌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其含量限定为0.005-0. 025 wt%0优选的,其含量范围为 0.01-0. 015 wt%。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的制造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不锈钢材料的组分用感应炉熔炼或电弧炉熔炼,通过氩氧精炼法或真空吹氧脱碳法精炼工艺,经连铸成铸坯;再经热轧,然后热处理,其中,退火加热温度为700-870°C,保温后缓冷至250°C以下;正火加热温度为850-1000°C,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所述的不锈钢材料经过冷加工和/或热加工和/或铸造,例如锻造、热压、冷弯加工等现有技术,将其加工成所述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锈钢材料,观察其金相组织,晶粒细小且均勻对提高材料的耐蚀性有好处;耐晶间腐蚀好,发生点蚀的几率也很小,而且其抗拉强度大于450 MPa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耐蚀的不锈钢散热器热管,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组成的材料制成;其中, C:0.03-0.06 wt%、Si:0.10-0.35 wt%、Mn:0.15-0.45wt%、Ni:18.5-27.5 wt%、Mo:0.15-1.05wt%、Co:0.30-0.75 wt%、Cu:0.10-0.35 wt%、Ag:0.005-0.025 wt%, 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得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方暨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