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吉专利>正文

拔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0773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拔秆器,包括拔杆,所述的拔杆前端设有两条分叉;所述的拔杆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根据杠杆作用原理,在支撑架的支撑下,由分叉夹持秸秆,秸秆很容易被拔出,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拔秆器,属于农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庄稼地里经常遗留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需要及时拔除。如果不及时拔除,这些秸秆继续生长,将消耗庄稼地里的养分,同时成为病虫害的藏身地。目前, 棉花、茄子、番茄等植株在成熟后,大多采用人力手工拔除,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造成手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拔秆器,由拔杆、分叉和支撑架三部分构成,根据杠杆作用原理,在支撑架的支撑下,由分叉夹持秸秆,秸秆很容易被拔出,省时省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拔秆器,包括拔杆,所述的拔杆前端设有两条分叉;所述的拔杆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为具有上边框、下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的框架结构,所述的支撑架的上边框与拔杆铰接;所述拔杆上还设有一阻止拔杆绕上边框转动的截止栓。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止栓为T型结构,包括横栓和竖栓,横栓和竖栓相固结;所述上边框与拔杆铰接处下方设有两个固定环,所述横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环内;所述的横栓由固结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的长度大于支撑架左侧边框上与横栓对应的点到拔杆的距离;右侧部分的长度小于与该支撑架右侧边框上与横栓对应的点到拔杆的距离;且横栓的长度小于支撑架左右两侧边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截止栓拨向长度较长的左侧时,拔杆绕上边框转动到截止栓处,能够被截止栓的横栓挡住,阻止拔杆绕上边框转动继续转动,而停留在截止栓处。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的下边框固设有固定柱。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柱位于下边框的中间,且与下边框垂直、靠近拔杆前端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的拔杆的一条分叉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为上边框长度大于下边框长度的等腰梯形。或者所述的支撑架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均为弧形,且上边框长度大于下边框长度的框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内设有两根连接柱连接上下两条边。使用时,先将截止栓拨向一侧,拔杆绕支撑架的上边框转动到截止栓处,被截止栓的横栓挡住,从而阻止拔杆绕支撑架的上边框继续转动,停留在截止栓处;然后将待拔秸秆送入到拔杆前端的分叉出,利用分叉来将秸秆夹持住;再将支撑架上的固定柱插入到土中,用力压拔杆的后端,根据杠杆作用原理,在支撑架的支撑下,秸秆便被拔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主要由拔杆、分叉和支撑架三部分构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根据杠杆作用原理,在支撑架的支撑下,由分叉夹持秸秆,秸秆很容易被拔出,省时省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拔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拔秆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拔秆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拔秆器的俯视图;图中1-拔杆、2-分叉、3-支撑架、4-截止栓、5-固定柱、6_固定环、7_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拔秆器,包括拔杆1,所述的拔杆1前端设有两条分叉2 ;所述的拔杆的一条分叉为弧形,另一条为直线形;所述的拔杆1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3 ;所述的支撑架3为具有上边框、下边框、 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支撑架3的上边框与拔杆1铰接;所述拔杆1的铰接处还设有一阻止支拔杆1绕支撑架3的上边框转动的截止栓4 ;所述的截止栓4为T型结构,包括横栓和竖栓,横栓和竖栓相固结;所述铰接处下方设有两个固定环6,所述横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环6内;所述的横栓由固结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部分的长度大于支撑架3左侧边与该部分相对应的点到拔杆1的距离;右侧部分的长度小于支撑架3右侧边与该部分相对应的点到拔杆1的距离;且横栓的长度小于支撑架3左右两侧边与横栓对应的两点间的距 1 ;所述的支撑架4的下边框固设有固定柱5 ;所述的固定柱5位于支撑架3下边框的中间,且与下边框垂直,并靠近拔杆1前端一侧。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支撑架4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均为弧形;且支撑架4内设有两根连接杆 7连接上下两条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拔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拔杆,所述的拔杆前端设有两条分叉;所述的拔杆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为具有上边框、下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的框架结构,所述的支撑架的上边框与拔杆铰接;所述拔杆上还设有一阻止拔杆绕上边框转动的截止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止栓为T型结构,包括横栓和竖栓,横栓和竖栓相固结;所述上边框与拔杆铰接处下方设有两个固定环,所述横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环内;所述的横栓由固结点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的长度大于支撑架左侧边框上与横栓对应的点到拔杆的距离;右侧部分的长度小于与该支撑架右侧边框上与横栓对应的点到拔杆的距离;且横栓的长度小于支撑架左右两侧边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的下边框固设有固定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柱位于下边框的中间,且与下边框垂直、靠近拔杆前端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杆的一条分叉为弧形。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为上边框长度大于下边框长度的等腰梯形。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的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均为弧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拔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内设有两根连接柱连接上下两条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拔秆器,包括拔杆,所述的拔杆前端设有两条分叉;所述的拔杆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根据杠杆作用原理,在支撑架的支撑下,由分叉夹持秸秆,秸秆很容易被拔出,省时省力。文档编号A01D45/00GK202160427SQ201120246308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学吉 申请人:张学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拔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拔杆,所述的拔杆前端设有两条分叉;所述的拔杆近前端处设有一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吉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