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时混合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167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能够轻易地进行两种药剂的混合操作,并能在混合操作后开始从容器内部将药剂注出使用。具备:接合器(2),具有从顶壁(22)下垂设置的外筒(21)和内筒(23);容器本体(1),具有外嵌于外筒(21)的、相对于该接合器不能旋转地组装的开口筒部(12);导向盖(3),具有相对于该接合器能旋转地组装的嵌合筒部(31),外筒(21)压入内嵌在该嵌合筒部内;盖(4);和对内筒(23)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可动栓(5)。可动栓(5)具有对内筒(23)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密塞部(53)、和从该密塞部向上方延伸并插通接合器(2)上形成的旋转限制孔(25a)的轴体(54),在轴体前端部与导向盖(3)上所形成的注出孔(35c)抵接的状态下,轴体端部螺纹配合在导向盖(3)内部设置的轴体安装部(36,36)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该使用时混合容器在分离状态下将两种药剂保存在一个容器内,在使用时将所述两种药剂在容器内部混合并注出使用。
技术介绍
在混合或溶解在滴眼液等药剂的状态下化学不稳定的药剂很多,在使用这样的药剂时,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混合操作。作为在分离状态下保存这样的两种药剂且在使用时将所述两种药剂在容器内部混合并注出使用的容器,具有使用时混合容器。作为使用时混合容器,例如采用下述方式的容器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1、2), 作为隔离部件,使用将具有开口部的一部件和具有开口部的其他部件以开口部彼此不对齐的方式能够滑动地嵌合的构件,将一种药剂和其他药剂在分离状态下分别收纳在第一容纳体和第二容纳体内,通过上述隔离部件的滑动操作,使开口部彼此对齐,来混合两种药剂。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2观3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3373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中的盖体、或者专利文献2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中的栓体分别为能够单独进行开闭处理的结构,所以,在两种药剂混合之前,存在因盖体或栓体的开封操作而仅注出一种药剂的误操作的可能,而且,实际中也有使用者进行这样的误操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能够在容器内轻易地进行两种药剂的混合操作,并能在经过了混合操作后开始将药剂注出使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SP,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如下。 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具备(1)接合器,该接合器具有顶壁、从该顶壁下垂设置的外筒以及能够收纳药剂的内筒;(2)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有外嵌于上述接合器的外筒并相对于该接合器不能旋转地组装的开口筒部;(3)导向盖,该导向盖具有相对于上述接合器能旋转地组装的嵌合筒部,上述接合器的外筒压入内嵌于该嵌合筒部;(4)可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导向盖上的盖以及对上述接合器的内筒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可动栓,上述可动栓具有对上述接合器的内筒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密塞部、和从该密塞部向上方延伸并插通旋转限制孔的轴体,上述旋转限制孔形成在上述接合器上,并对上述可动栓沿周向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在上述轴体的前端部与上述导向盖上所形成的注出孔抵接的状态下,上述轴体的端部螺纹配合在设置于该导向盖内部的轴体安装部上。根据上述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上述接合器的外筒具备俯视为圆弧状的大径部和小径部,在该接合器的外筒被压入内嵌于上述导向盖的嵌合筒部的状态下,该接合器的小径部和该导向盖的嵌合筒部内表面分离并产生间隙。根据上述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在上述导向盖的嵌合筒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突条,上述突条的高度与该嵌合筒部的内表面和上述接合器的小径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大致相同或比该距离小,该突条构成为与该接合器的小径部相对。根据上述至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上述可动栓的轴体具备棒状的棒轴体和沿着该棒轴体突设的突条,上述接合器的旋转限制孔的形状与上述棒轴体和突条的截面形状相当。根据上述至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上述导向盖的轴体安装部构成为,在使该导向盖沿上述可动栓解除螺纹配合的方向旋转并且使该可动栓的轴体前端部从上述注出孔稍微离开时,该注出孔与导向盖的内部空间连通。根据上述至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上述导向盖的轴体安装部构成为,分隔筒部在内表面上刻设有与上述可动栓的轴体端部螺纹配合的螺纹部, 并且以围绕上述注出孔的方式从形成有上述注出孔的导向盖的顶壁下表面下垂设置。根据上述至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使用时混合容器,容器本体由聚丙烯 (PP)构成,可动栓由从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 (LDPE)、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E)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导向盖由从HDPE、PP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接合器由从HDPE、LLDPE、LDPE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构成,盖由PP构成。 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时混合容器将具有从密塞部向上方延伸的轴体的可动栓的上述密塞部,配置于收纳第一药剂的第一容纳体和收纳第二药剂的第二容纳体的边界部分,将第一药剂和第二药剂分隔开,同时,上述可动栓的轴体端部螺纹配合于与上述第一容纳体和第二容纳体分体的操作筒部内所形成的轴体安装部,其特征在于,在相互不能旋转地组装上述第一容纳体、第二容纳体和可动栓的状态下,使上述操作筒部沿上述可动栓解除螺纹配合的方向相对旋转,由此解除可动栓的密塞部的隔离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时混合容器,容器本体、接合器(adapater)和可动栓相互不能相对旋转地被组装,导向盖相对于上述三个部件能够相对旋转地被组装,可动栓的轴体前端部与注出孔抵接,所以,在混合药剂前,即使拆下盖,药剂也不从容器注出。而且,仅通过使导向盖沿可动栓解除螺纹配合方向相对旋转,两种药剂就能混合,所以,混合操作简单。 此外,在混合操作时,轴体前端部相对于注出孔的抵接状态被解除,所以,经过混合操作后, 开始注出药剂,由此,能够防止因失误而仅注出一种药剂来使用的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使用时混合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表示混合两种药剂时的形态的说明图。图4为表示将混合了的药剂注出时的形态的说明图。图5为从下方观察图1 图4所示的导向盖的图。图6为从上方观察图1 图4所示接合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 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时混合容器通过将容器本体1、接合器2、导向盖3、盖4和可动栓5组合为一体而构成。容器本体1为合成树脂制的吹塑(寸口 -)成形品,收容第一药剂A,开口筒部12 经由肩部而立起连设在有底筒状的主体部11的上端。长度为开口筒部12的大致二分之一周长的两条卡定突条13、13以围绕开口筒部12的方式突设在开口筒部12的外表面上,在两条卡定突条13、13之间,相对于轴心在正面侧和背面侧刻设有纵向卡定槽条14。此外,在开口筒部12的下部外表面上,突设有围绕开口筒部12的周突条15。接合器2为合成树脂制的注射模塑成形品,并具备外嵌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 的圆筒状的外筒21、从外筒21的上部内表面在半径方向内侧环设成内凸缘状的顶壁22、从顶壁22的内周端垂下设置并紧密嵌入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的开口部内的圆筒状的内筒23。在外筒21的中部内表面上,环设有沿轴线方向卡定在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的卡定突条13上的卡定突条24,同时,在外筒21的内表面上,在相对于轴心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上沿纵向突设有与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的卡定槽条14卡合的卡定突条(图未示)。 此外,在接合器2和容器本体1组装的状态下,顶壁22的下表面周端部与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的开口端面紧密接触。即,接合器2和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通过顶壁22的下表面周端部与容器本体1的开口筒部12的开口端面的紧密接触、以及外筒21的内表面的卡定突条M和开口筒部12的外表面的卡定突条13在轴线方向的卡定,能够液密地且相对于轴线方向不能脱嵌地组装,此外,通过接合器2的外筒21内表面的卡定突条(图未示) 与开口筒部12的卡定槽条14在半径方向的卡合,处于不能旋转地组装的状态。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时混合容器,具备:(1)接合器,该接合器具有顶壁、从该顶壁下垂设置的外筒以及能够收纳药剂的内筒;(2)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有外嵌于上述接合器的外筒并相对于该接合器不能旋转地组装的开口筒部;(3)导向盖,该导向盖具有相对于上述接合器能旋转地组装的嵌合筒部,上述接合器的外筒压入内嵌于该嵌合筒部;(4)可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导向盖上的盖以及对上述接合器的内筒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可动栓,上述可动栓具有对上述接合器的内筒的下端开口部进行密塞的密塞部、和从该密塞部向上方延伸并插通旋转限制孔的轴体,上述旋转限制孔形成在上述接合器上,并对上述可动栓沿周向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在上述轴体的前端部与上述导向盖上所形成的注出孔抵接的状态下,上述轴体的端部螺纹配合在设置于该导向盖内部的轴体安装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忠史藤本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千寿制药株式会社阪神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