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08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层流道片式超滤器,主要由布水板、原液导流板、膜支撑板、滤膜、密封垫、传流布及湍流促进器等部件构成。由于采用薄层流道片式结构,不仅大大提高膜的充填密度,使达到400m↑[2]/m↑[3],同时,膜支撑板等的特殊结构,使每张膜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能单独引出,因此,可随时抽检每个过滤单元的本质,水力学性能及密封性能好,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超滤器结构也适用于微过滤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膜分离
中的超过滤器。该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浓缩、分离、提纯及纯水制备。超过滤技术是以压力为动力,将加压液体物料通过膜表面,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液体物料透过超过滤膜,而截留大分子物质,使液体料液得以浓缩、分离及提纯的目的。通常的板式超滤器包括压板、隔板、滤膜、支撑板及密封件等主要部件并按一定次序叠加压紧而成。膜和支撑板上开有料液进出口,透过液由膜支撑板边缘侧面的引流孔引出,这种滤器的透过液由于要从膜支撑板侧面的引流孔引出,因而膜支撑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才能加工出能满足透过液流量要求的引流孔,膜的装填密度也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的薄层流道、薄隔板的新型板式超过滤器,虽较大地提高膜的装填密度,但该器的透过液是集中后引出器外特别是超过滤过程中如组件中有一张或几张膜损坏时,将会影响整台超滤器的过滤质量。本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薄层流道,每张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能单独引出,水力学性能优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薄片式超过滤器。解决的方案是,采用薄板为导流板和膜支撑板材料,导流板和膜支撑板为同一结构形式;导流板、膜和支撑板交替叠合形成原液回路和透过液回路,并通过膜支撑板的特殊形式,分别将每块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单独引出。本技术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下简称超滤器)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超滤器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超滤器的布水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超滤器的密封垫片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超滤器的原液导流板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超滤器的膜支撑板A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超滤器的膜支撑板B结构图。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超滤器作详细叙述本技术超滤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超滤器主要由布水板1、密封垫2、原液导流板3、膜支撑板4、传流布5、滤膜6及湍流促进器7等部件组成。上下布水板1之间安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按原液导流板3、密封垫2、滤膜6、传流布5及膜支撑板4的顺序构成的过滤单元,并依靠上下布水板1的夹紧力使各部件紧密接触并形成原液流道和透过液流道。原液导流板3与滤膜6之间的空隙构成布水室,布水室的高度由密封片2的厚度决定。布水室中置有湍流促进器7,使在较低的流速下,也能实现湍流。由于原液流导板3采用侧分流结构,布水非常均匀。原液由原液导流板3上的布水孔3-3和密封垫2组合形成的原液流道引入布水室,浓缩液经原液导流板3的引流孔3-1汇集后引出器外。透过液通过传流布5进入膜支撑板4上的引流孔4-3和密封垫2构成的透过液流道后,再通过由导流板3、膜支撑板4、密封垫2叠合形成的流道经布水板原液进(出)口1-2引出器外。本技术超滤器的布水板1的结构如图2所示。布水板1的一端加工有与原液进(出)口1-2相连通、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原液导流板3的引流孔3-1或膜支撑板4的引流孔4-1相对应的引流孔1-1。在布水板1的一侧加工有数量与每个超滤组件中膜支撑板的数量一致的引出孔1-3及与其相连通、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原流导流板3的传流孔3-2或膜支撑板4的传流孔4-2相对应的传流孔1-4和加工有透过液汇集孔1-6及与其相连通、数量同引出孔1-3并在其一侧的引入孔1-5,引入孔1-5与引出孔1-3之间用软管连接。整个组件的透过液最后集中于透过液汇集孔1-6排出器外。本技术超滤器的原液导流板3的结构如图4所示。原液导流板3上加工有引流孔3-1和布水孔3-3。引流孔3-1为分布于导流板3两端适当部位、各一个以上的通孔,引流孔3-1的数量及位置关系与密封垫片2上的分流孔2-1相对应。原液导流板3上具有足够长度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布水孔3-3与引流孔3-1相应配置。原液经过原液导流板3上的引流孔3-1后,通过密封垫片2上的引流孔2-1、布水孔3-3,进入原液布水室。本技术超滤器的膜支撑板4(A)的结构如图5所示。膜支撑板4上加工有传流孔4-2和引流孔4-1。传流孔4-2的位置关系与密封垫2的传流孔2-2相对应。每块膜支板4上的传流孔4-2的数量与每个膜组件中膜支撑板的数量一致。每块膜支撑板4上加工有一条或一条以上具有足够长度的布水孔4-3,并与其中一个传流孔4-2相对应。膜支撑板4两侧膜的透过液通过传流布5传到布水孔4-3,再经过由导流板3、膜支撑板4、密封垫2叠合形成的透过液传流孔传到布水板1上其中一个引出孔1-3引出器外,实现单张膜支撑板两侧膜的透过液分别引出的目的。本技术超滤器膜支撑板4(B)的结构如图6所示。膜支撑板4(B)是膜支撑板4(A)的一种特殊结构,每个传流孔4′-2的相关位置上均加工有一条或一条以上布水孔4′-3。采用此膜支撑板结构的超滤器整器的透过液汇集后引出器外。本实施例中膜支撑板4和原液导流板3用PP板制成。本技术超滤器密封垫2的结构如图3所示。密封垫2两端和两侧边分别加工有位置关系与原液导流板3的引流孔3-1及传流孔3-2和膜支撑板4的引流孔4-1及传流孔4-2分别相对应的引流孔2-1和传流孔2-2。引流孔2-1和传流孔2-2的尺寸应分别祗少能同时部分地覆盖原液导流板引流孔3-1与布水孔3-3和膜支撑板4的传流孔4-2和布水孔4-3。密封垫2可用普通橡胶平板或特殊橡胶平板制成,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厚1.5mm的普通橡胶平板。本技术超滤器中的湍流促进器7为尺寸与密封垫2的内腔一致的编织网,传流布5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滤膜6为超滤膜。本技术超滤器突出的优点是采用薄板为导流板和膜支撑板材料,使膜的充填密度大大提高,可达400m2/m3;膜支撑板等的特殊结构使每张膜支撑板两侧滤膜的透过液能单独引出,因此,可随时抽检每个过滤单元的水质;密封性能好,水力学性能优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技术超滤器结构也适用于微孔过滤器。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膜分离
的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下称超滤器)主要由布水板、密封垫、原液导流板、膜支撑板、滤膜、传流布及湍流促进器等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布水板之间安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按原液导流板、密封垫、滤膜、传流布、膜支撑板的顺序组成的过滤单元;原液导流板与滤膜之间形成的布水室中置有湍流促进器;布水板的一端加工有引流孔及与其相连通的原液进(出)口,布水板的一侧面加工有传流孔及与其相连通的引出孔和引入孔及与其相连通的透过液汇集孔,引入孔与引出孔的数量与膜支撑板的数量一致,两孔之间用软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液导流板3上加工有传流孔3-2、引流孔3-1及配制于引流孔3-1一侧、具有足够长度的一条或一条以上布水孔3-3。3.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支撑板4(A)上加工有传流孔4-2、引流孔4-1及配制于膜支撑板4(A)上的其中一个传流孔4-2一侧、一条或一条以上具有足够长度的布水孔4-3。4.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支撑板4(B)上加工有传流孔4′-2、引流孔4′-1及配制于膜支撑板4(B)的传流孔4′-2一侧、一条或一条以上具有足够长度的布水孔4′-3。5.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流促进器7为编织网。6.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2上加工有引流孔2-1和传流孔2-2,两孔的尺寸分别应同时祗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的薄层流道片式超过滤器(下称超滤器)主要由布水板、密封垫、原液导流板、膜支撑板、滤膜、传流布及湍流促进器等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布水板之间安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按原液导流板、密封垫、滤膜、传流布、膜支撑板的顺序组成的过滤单元;原液导流板与滤膜之间形成的布水室中置有湍流促进器;布水板的一端加工有引流孔及与其相连通的原液进(出)口,布水板的一侧面加工有传流孔及与其相连通的引出孔和引入孔及与其相连通的透过液汇集孔,引入孔与引出孔的数量与膜支撑板的数量一致,两孔之间用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