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降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9354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降压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和其上的显示屏、按键,壳体及其内的线路板,用于生物电治疗的一对耳夹分别与两耳的耳背沟穴相接触,用于电脉冲治疗的一对耳模分别与两耳的降压穴位点相接触,单片机分别与生物电治疗电路芯片连接,单片机与升压电路连接,电脉冲治疗电路与上述升压电路连接,此电脉冲治疗电路分别与单片机、上述输出检测电路连接;MP3解码及控制电路分别与MP3存储电路、MP3通信电路和音频功放电路连接,此音频功放电路与扬声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高血压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仪,特别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多功能降压仪
技术介绍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而且会对人的心脏和大脑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必需对其加以控制,然而现代医学还没有一种根治高血压的方法或药物,需要终身服药,而降压药不同程度都会对人的某些脏器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寻求非药物治疗高血压,专利技术了多种降压仪,专利号为200520144776. 7的多功能降压仪等,此专利采用了生物电和电脉冲两种治疗途径进行治疗。此专利的治疗原理均较现有其他的降压仪更为先进,但是此专利存在患者体表的生物电位及其变化不能直观地显示给患者,电脉冲没有输出检测功能,使用中易发生遭受意外强烈刺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压效果好和能直观显示患者体表生物电位及其变化及防止对患者产生意外的强烈电击刺激的一种多功能降压仪。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其上的显示屏、按键,壳体及其内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用于生物电治疗的一对耳夹分别与两耳的耳背沟穴相接触,用于电脉冲治疗的一对耳模分别与两耳的降压穴位点相接触,单片机的第14脚和第12脚分别与基准电压电路和电源电路连接,单片机的第 23-36脚分别与液晶屏的第1-14脚连接,单片机第17-19脚分别与生物电治疗电路芯片的第2、3、5和13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脚与升压电路连接,电脉冲治疗电路与上述升压电路连接,此电脉冲治疗电路分别与单片机的第41和第42脚、上述输出检测电路连接,此输出检测电路与单片机的第38脚连接。单片机的第37脚与MP3解码及控制电路连接,此MP3 解码及控制电路分别与MP3存储电路、MP3通信电路和音频功放电路连接,此音频功放电路与扬声器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降压效果好、可直观显示患者体表的生物电位、 可避免患者遭受意外强烈电击的刺激的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降压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下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降压仪有生物电治疗和电脉冲治疗两种治疗途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治疗仪壳体1上设有生物电耳夹插口和电脉冲耳模插口,其分别与两个生物电耳夹9和电脉冲耳模11连接,在外壳正面板上设有显示屏4、开关键10、模式选择键8和确认键2,壳体的侧上设有USB接口 6和手触电极 7,壳体内设有线路板和电池仓及扬声器,在壳体的背面开有出音孔与扬声器相对。本专利技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和穴位刺激调节人体植物神经和心血管及脏器功能的原理,利用敏感的耳部的耳沟穴位,通过生物电的释放,达到治疗目的,生物电耳夹端头的内侧面为导电金属片;电脉冲治疗是通过耳模与耳廓相接触施行电脉冲刺激,对心脏和血管进行生物电频率调整,使其正常,从而达到自动降血压,耳模采用有弹性的导电胶制成,上述刺激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刺激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原理图是,电源电路的结构为直流电源接口 POWER引脚1与电容 C21、电解电容C20正极、三极管Q4发射极、电阻R35、三极管Q3、电阻R33连接。电容C21、 电解电容C20负极、直流电源接口引脚2共同接地。三极管Q4基极与电阻R35、电阻R34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与网络标号VDD连接。R34与单片机(型号为SH79F166F)第20引脚连接。三极管Q3基极与电阻R33、电阻R33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与网络标号VDDl连接。R32与单片机第22引脚连接。电源检测电路的结构为电阻R30 —端与电阻R12、三极管Q4的集电极、网络标号 VDD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1、电容C18、单片机的第16引脚连接。电阻R31—端与电阻R30、 电容C18、单片机的第16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18 —端与电阻R30、电阻R31、单片机的第16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基准电压电路的结构为电阻R12 —端与网络标号VDD连接,另一端与U7(型号为TL432)的第1,第2引脚、电阻R16连接。U7引脚3与地连接。电阻R16—端与电阻 R12、U7引脚1引脚2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第14引脚、电阻R18、电容C3连接。电阻R18 一端与电容C3、电阻R16、单片机第14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 —端与电阻R18、电阻R16、单片机第14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按键输入电路的结构为按键Si、S2、S3、S4、S5 一端分别与单片机单片机的引脚 3、4、5、6、11连接。按键S1、S2、S3、S4、S5的另一端接地。核心部件单片机、晶振电路及复位电路的结构为晶振Yl与单片机Ul的第8、9引脚及电容C6、电容C7连接。电容C6与晶振Y1、单片机Ul的第8引脚连接。电容C7与晶振Y1、单片机Ul的第9引脚连接。电容C5与单片机Ul的第10引脚连接。电容C5、C6、C7 的另一端及单片机的第7引脚接地。液晶显示电路的电路结构为液晶屏的第1、2、3、4、5、6、7、8、9、10、11、12、13、14 引脚分别与 U 1 的第 23、24、25、26、27、28、四、30、31、32、33、34、;35、36 引脚连接。背光控制电路的结构为芯片U6(型号为XZ6206P362)的引脚Vin与网络标号 VDD、电容C22连接。芯片TO的引脚Vout与电阻R7、电容C23连接。芯片TO的引脚GND与电容C23、电容C22接地。电阻R7另一端与插孔LED1、LED2的1脚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插孔LED1、LED2的2脚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lO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lO的另一端与Ul的第2引脚连接。MP3解码及控制电路的结构为解码芯片U4(型号为LC2093)的引脚第1、2、3、4、 5、6、7、8、10、11、12、13、16、17、18、20、21、22、23、24 分别与 U8(TF 卡座)的第 7 引脚、USB 接口的第2引脚、USB的第3引脚、电阻R25及晶振Y2、晶振Y2另一端、电容C12、电容C13、 数模转换地、网络标号DACR、网络标号+3V3及电容C16、网络标号BAT3V7及电容C17、电源地、电阻R36、TO(型号为24C02)的第5引脚、TO的第6引脚、电阻R28、网络标号+1V8及电容C11、电阻R24、U8第5引脚、U8第3引脚连接。电阻R25另一端与网络标号RTCVDD、电阻R27、电阻R29、电容C15连接。电容C12、C13、C16、C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6另一端与网络标号VPP/1R连接。电阻R28另一端与电容Cll连接。电容Cll另一端连地。电阻R24另一端与网络标号+3V3连接。电阻R27 —端与网络标号+3V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 R29、电容C15、网络标号RTCVDD连接。电阻似9 一端与电容C15、网络标号RTCVDD连接。电容C15 —端与电阻R29、网络标号RTCVDD连接。电阻似9及电容C15另一端接地。MP3通信电路的结构为USB接口引脚1与网络标号BAT3V7、二极管D5的阴极、钽电容C19正极连接。USB接口引脚4、5接地。二极管D5的阳极与网络标号VDDl连接。钽电容C19负极接地。MP3存储电路的结构为存储块TO的第1、2、3、4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降压仪,包括壳体和其上的显示屏、按键,壳体及其内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用于生物电治疗的一对耳夹分别与两耳的耳背沟穴相接触,用于电脉冲治疗的一对耳模分别与两耳的降压穴位点相接触,单片机的第14脚和第12脚分别与基准电压电路和电源电路连接,单片机的第23-36脚分别与液晶屏的第1-14脚连接,单片机第17-19脚分别与生物电治疗电路芯片的第2、3、5和13脚连接,单片机的第1脚与升压电路连接,电脉冲治疗电路与上述升压电路连接,此电脉冲治疗电路分别与单片机的第41和第42脚、上述输出检测电路连接,此输出检测电路与单片机的第38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国郭悦民崔灿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金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