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汾西机器厂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47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主要用于井下制氮,解决现有井下制氮机吸附塔都是卧式结构而带来的使用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3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中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井下制氮,耐用不易出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体吸附分离发生装置,主要适用于煤矿等井下工作环境,用以制氮、注氮防灭火,保障安全生产。
技术介绍
由于井下空间的高度有限,因此现有的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的吸附塔都是卧式,卧式吸附塔的缺点是塔内分子筛填装物无法压紧,极易导致床层松动,而出现使分子筛效率降低、粉化、喷筛等顽疾,同时耗能高、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吸附塔的变压吸附制氮机,以克服卧式吸附塔的缺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本技术克服了卧式吸附塔内分子筛填装物无法压紧,极易导致床层松动,而出现使分子筛效率降低、粉化、喷筛等顽疾,同时降低了能耗、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工艺流程图,其中,11为空气压缩机,21为后冷却器,22为空气储罐,23为高效除油器,24、25为过滤器,A、B为吸附塔,31为消音器,41为氮气储罐,VF1-VF8为气动阀,TQ为球阀,ZQ为针阀。图3、本技术t1时间示意图。t1=0~60s,吸附塔A通过阀VF1、VF2与气源连接,开始升压吸附,塔顶产气阀VF6与阀VF8打开,向氮气存储车输送产品氮气,同时通过阀ZQ输送少量氮气,吹扫吸附塔B床层,并通过阀VF5排空,使塔2中的分子筛得到再生。图4、本技术t2时间示意图。时间t2=1~1.5s,阀VF6与阀VF7打开,较高吸附压力的吸附塔A,向再生后的塔2均压,有效地利用吸附塔Asdm部纯度较高的氮气。图5、本技术t3时间示意图。t3=1~1.5s,阀VF2、VF3、VF6与阀VF7打开,吸附塔A向吸附塔B继续均压,使吸附塔B中气压继续上升,吸附塔A降压。图6、本技术t4时间示意图。t4=2~3s,吸附塔A经阀VF4与大气连通,迅速减压,吸附塔B则通过阀VF1、VF3与气源连通,迅速升至吸附压力。图7、本技术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夹套式回路结构示意图,7为过滤网,8为进气口,9为出气口。图8、本技术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的分割式床层结构示意图,32、33、34、35、36分别为独立的床层。图9、本技术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顶部和底部加装上气体分流板6的示意图。图10、本技术气体分流板6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有2个吸附塔组成的示意图。实施例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3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部结构可以是夹套式回路结构,以延长吸附路径,如图7所示。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部分可以是分割式床层结构,以增大每个床层的高径比,如图8所示。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顶部和底部可以加装上气体分流板6,如图9所示。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可以有2个或2个以上的吸附塔组成如图10所示。本技术工作的一个循环过程由8步组成,前4步分别由图3、图4、图5、图6示意,t5~t8与t1~t4相对应,只是将吸附塔A的气流运行线路变成吸附塔B的气流运行线路。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3)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部结构为夹套式回路结构,以延长吸附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部分为分割式床层结构,以增大每个床层的高径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内顶部和底部加装上气体分流板(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都有2个或2个以上的吸附塔组成。专利摘要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主要用于井下制氮,解决现有井下制氮机吸附塔都是卧式结构而带来的使用缺陷,本技术主要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3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中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本技术用于井下制氮,耐用不易出问题。文档编号B01D53/047GK2683234SQ200420007028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志刚, 刘世华, 李强, 谷颖, 白喜福, 白秀玲, 王丽春 申请人:汾西机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变压吸附制氮机,由空气压缩车(1)、空气净化车(2)、制氮车(3)、氮气存储车(4)组成,其中制氮车(3)主要由吸附塔A和吸附塔B组成,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是分子筛(5),其特征在于:吸附塔A和吸附塔B是立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刘世华李强谷颖白喜福白秀玲王丽春
申请(专利权)人:汾西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