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277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地骨皮7-11,五加皮7-11,桑白皮12-18,干姜4-8,大腹皮6-12,白藓皮12-18,丹皮6-12,赤苓皮12-18,冬瓜皮12-18,白扁豆12-18,川槿皮6-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针对荨麻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症状是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甚痒。乍发乍退,不留痕迹,日或反复数次。急性的旬日可愈,慢性的往往持续数月。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 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但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例如嗜睡、口渴、多尿、咽喉痛、困倦、虚弱感、心悸、皮肤瘀斑、出血倾向。荨麻疹在中医上称为瘾疹。采用中医治疗副作用小,从内调理,标本兼治,是治疗荨麻疹的更好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其针对荨麻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 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黄芪12-18,当归8-12,生地8-12,炒枳壳12-18,白藓皮8_12,地肤子8_12,防风 8-12,连翘8-12,桑叶8-12,炒白芍8_12,牛蒡子8_12,玉竹8_12,荆芥2-4。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的机理分析生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 生用固表托疮。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炒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胸;行滞消积。王好古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白藓皮味苦,寒。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药性论》)。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入肾、膀胱经。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原始》)。另具有抗皮肤真菌作用,其水浸剂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连翘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炒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 疮疡肿毒。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出自李东垣)。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 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方中之选者,益气滋阴,祛风泻火,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 “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针对荨麻疹疗效快,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 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片剂、颗粒剂和丸剂。使用效果疗效评判标准1.治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1周以上无发作。2.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1 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3.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 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4.无效1周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对50名患者(年龄27-37)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持续治疗1个疗程(1周),其中19例完全治愈,症状消失;14例症状明显缓解,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 为显效;14例症状有所缓解,疹块减小;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达94%。治疗无毒副作用,见效快,标本兼治。实例患者1 任某,男性,27岁,过敏引起全身起散发性红疹,遇热加重。患者体格健康,脉浮数,舌质红,此为风热袭虚所致。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3天,开始显效,1周后痊愈。患者2 王某,女性二4岁,右臂现大块风团,红疹块,瘙痒。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半个疗程,痊愈,无复发。患者3 李某,男,31岁,背部大面积疹块,诱因不明,瘙痒、泛红。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2天方显效,4天后疹块消退,瘙痒消失,1周痊愈。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黄芪12,当归8,生地8, 炒枳壳12,白藓皮8,地肤子8,防风8,连翘8,桑叶8,炒白芍8,牛蒡子8,玉竹8,荆芥2。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生黄芪12,当归8,生地8,炒枳壳12,白藓皮8,地肤子8,防风8,连翘 8,桑叶8,炒白芍8,牛蒡子8,玉竹8,荆芥2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1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 200ml,早晚各服一袋,兼用药液清洗患部。实施例2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黄芪18,当归12,生地 12,炒枳壳18,白藓皮12,地肤子12,防风12,连翘12,桑叶12,炒白芍12,牛蒡子12,玉竹 12,荆芥4。其制备方法为以重量份计,取生黄芪18,当归12,生地12,炒枳壳18,白藓皮12,地肤子12,防风12, 连翘12,桑叶12,炒白芍12,牛蒡子12,玉竹12,荆芥4,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黄芪15,当归10,生地 10,炒枳壳15,白藓皮10,地肤子10,防风10,连翘10,桑叶10,炒白芍10,牛蒡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地骨皮7-11,五加皮7-11,桑白皮12-18,干姜4-8,大腹皮6-12,白藓皮12-18,丹皮6-12,赤苓皮12-18,冬瓜皮12-18,白扁豆12-18,川槿皮6-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培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