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双变比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945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设计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包括高压绕组,低压绕组,铁芯,所述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从中部分开分为结构相等、绕向相同的两段,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有八个端点,从八个端点分别引出延伸至变压器外壳的连接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变压器无法通过简单方法实现三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切换问题,经济实惠、简单实用;不仅仅适用于我国国家电压标准,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适用于其他国家电压标准下三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设计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
技术介绍
从国家标准及企业产品目录中可以得知,目前使用的双线圈变压器都是只有一种固定变比的变压器,如6. 3/0. 4 KV或3. 15/0.4 KV变压器等。该类变压器的缺点是,只能适用于两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变换,无法通过简单方法实现三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切换。如企业同时存在如6. 3/0. 4 KV、3. 15/0. 4 KV或10/0. 4KV等高压供电电压等级网络需求时,就无法实现6. 3/0. 4 KV与3. 15/0. 4 KV之间的互换使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能够实现三种电压之间的切换,即在低压端输出电压恒定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方法,能够改变高压端的电压值,推而广之,不仅适用于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几种电压之间的切换,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仅仅在于输入、 输出端电压的不同而已,这些都能通过简单的改变线圈的规格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变比变压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包括高压绕组,低压绕组,铁芯,所述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从中部分开分为结构相等、绕向相同的两段,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有八个端点,从八个端点分别引出延伸至变压器外壳的连接线。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串联\并联,各相一个同名端的各端点连接,另一同名端各端点作为高压输入端,构成星形绕组。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串联\并联,各相依次首尾连接,各相一个同名端的各端点作为高压输入端,构成三角形绕组。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线圈中部均引出高压微调线。所述每段线圈中部的高压微调线设为两条,所述两条高压微调线将每段线圈的匝数分为三节,所述被分成的三节线圈的匝数分别依次占每段线圈匝数的5%,5%,90%或10%, 10%,8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低压端输出电压恒定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方法,能够改变高压端的输入电压值, 解决了当前变压器无法通过简单方法实现三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切换问题,经济实惠、简单实用;2.制作变压器时,变压器铁芯材质、尺寸、加工工艺等无须改变;变压器外壳、散热系统不变;可以是油浸式节能变压器或干式节能变压器;可以是普通变压器或矿用变压器; 该方法生产的变压器低压线圈即可接成星形,也可接成三角形,因此在制造时可以实现任意接线方式的变压器;3.不仅仅适用于我国国家电压标准,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适用于其他国家电压标准下三种电压等级之间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压双变比变压器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各实施例,均以我国变压器标准中的6. 3/0.4 KV或3. 15/0.4 KV等变压器规格中选取的数据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低压端输出电压为0. 4KV。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包括高压绕组,低压绕组,铁芯,所述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从中部分开分为结构相等、绕向相同的两段,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有八个端点, 从八个端点分别引出延伸至变压器外壳的连接线。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压双变比变压器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的结构简图,其他结构均未示出。图1中,A、B、C三组线圈均为输入电压为6. 3KV的高压线圈,每个绕组线圈被从中间分成完全相等的两段。其中A1、A2之间的匝数与A3、A4之间的匝数相同,绕制方法、绕向均一致。BUB2之间的匝数与B3、B4之间的匝数相同,绕制方法、绕向均一致。C1、C2之间的匝数与C3、C4之间的匝数相同,绕制方法、绕向均一致。Al、A2、A3、A4、Bi、B2、B3、B4、Cl、C2、C3、C4均引出延伸至变压器外壳的连接线, 便于进行各种连接。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串联,各相一个同名端的各端点连接,另一同名端各端点作为高压输入端,构成星形绕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线圈中部均引出高压微调线。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每段线圈中部的高压微调线设为两条,所述两条高压微调线将每段线圈的匝数分为三节,所述被分成的三节线圈的匝数分别依次占每段线圈匝数的 5%,5%,90%οA、B、C的5、6、7、8端为高压微调线。Al至A5之间、A5至A6之间线圈的匝数均为Al至A2之间线圈匝数的5%。A3至 A7之间、A7至A8之间线圈匝数均为为A3至A4匝数之间线圈匝数的5%。绕组B、C中,各段匝数比同上,不赘述。A、B、C的5、6、7、8端的高压微调线引出至变压器外部,以便实现对于高压电压的微调。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条高压微调线将每段线圈的匝数分为三节,所述被分成的三节线圈的匝数分别依次占每段线圈匝数的10%,10%,80%。即:A1至A5之间、A5至A6之间线圈的匝数均为Al至A2之间线圈匝数的10%。A3至A7之间、A7至A8之间线圈匝数均为为A3至A4匝数之间线圈匝数的10%。这样的设置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微调方式。本实施例中,A2与A3相连,B2与B3相连,C2与C3相连,组成6. 3/0. 4KV变压器的高压6. 3KV线圈;Al、Bi、Cl做6. 3/0. 4KV变压器的三相高压输入端;A4、B4、C4直接相连;A5、A6与Al,B5、B6与Bi,C5、C6与Cl做高压微调线用,A7、A8、B7、B8、C7、C8为空不用;变压器外部转换开关或接线柱或类似功能的连接设施实现上述连接方法。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本质上与现有技术中的6. 3/0. 4KV变压器原理相同。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并联,各相一个同名端的各端点连接,另一同名端各端点作为高压输入端,构成星形绕组。Al与A3、A2与A4相连,Bl与B3、B2与B4相连,Cl与C3,C2与C4相连,组成 3. 15/0. 4KV变压器的高压3. 15KV线圈;AUBUCl做3. 15/0. 4KV变压器的三相高压输入端。A5与A7、A6与A8相连与Al组合做A相高压微调;B5与B7、B6与B8相连与Bl组合做B相高压微调;C5与C7、C6与C8相连与Cl组合做C相高压微调。图2与图3通过外部连接改变实现6. 3/0. 4KV、3. 15/0. 4KV的切换。实施例三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一相绕组线圈的两段串联,各相依次首尾连接,各相一个同名端的各端点作为高压输入端,构成三角形绕组。A2与A3相连,B2与B3相连,C2与C3相连,组成6. 3/0.4KV变压器线圈。Al与 C4,Bl与A4,Cl与B4相连,形成6.3/0. 4KV变压器三角形连接线圈。Al、Bi、Cl直接引出做变压器的三相输入线。A5、A6与Al,B5、B6与Bi,C5、C6与Cl做高压微调线用,A7、A8、 B7、B8、C7、C8为空不用。实施例四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双变比变压器,包括高压绕组,低压绕组,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绕组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从中部分开分为结构相等、绕向相同的两段,每一相的绕组线圈均有八个端点,从八个端点分别引出延伸至变压器外壳的连接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正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