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清立专利>正文

自锁防松螺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9080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锁防松螺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松螺母组件。以解决现有螺纹防松方法受结构限制,不能重复使用,不适合在重载、振动大的场合使用以及自锁螺母操作不便,紧固使得螺栓产生径向弯曲的问题。主螺母与副螺母分别设有与螺栓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套装在主螺母上,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连接,主螺母和副螺母二者连接的螺纹旋向与主螺母和副螺母与螺栓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强烈振动及无法加预紧力的重要螺纹连接场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介绍
对于紧固目的的螺纹,要求获得足够大的稳定预紧力,在振动、变载荷等工作条件下不致产生松动,并要求结构尽量紧凑、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现有螺纹防松的常用方法有增加摩擦力防松方法及机械防松方法。增加摩擦力防松方法,如弹簧垫圈、双螺母、金属锁紧垫、扣紧螺母、齿形锁紧垫圈、尼龙嵌件锁等都是靠增加摩擦力防松的,但使用效果在重载、振动大的场合没有连接的可靠性而言;机械防松方法,如开槽螺母、开口销、止动垫圈、楔压式、双联止动垫圈、钢丝串接、翘形垫圈、凹锥面锁紧垫圈等都是靠机械防松的,虽然有的机械防松措施起到很好的防松作用,但有的受到结构限制、有的不能重复使用、也有的对结构有一定的削弱。综上,现有螺纹防松现状,存在各种弊端。另外还出现了唐氏自锁螺母,其使用正、反旋向螺纹双螺母结构,其螺母总高度增加的较多,且螺栓为非标件,对力矩加载有一定要求,操作不便。此外,还有一种是偏心式自锁螺母,其紧固使得螺栓产生径向弯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防松螺母组件,以解决现有螺纹防松方法受结构限制,不能重复使用,不适合在重载、振动大的场合使用以及自锁螺母操作不便,紧固使得螺栓产生径向弯曲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自锁防松螺母组件由主螺母和副螺母组成;所述主螺母与副螺母分别设有与螺栓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套装在主螺母上,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连接,主螺母和副螺母二者连接的螺纹旋向与主螺母和副螺母与螺栓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自锁防松螺母组件是靠摩擦力自锁的防松螺母,且摩擦力不会因振动、过载等原因而减小,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而且不用使用非标螺栓,自锁防松螺母组件装配后成为一体结构便于运输,紧固时操作方便。因此,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螺母防松存在的诸多不足,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拆卸方便、重复使用、防松可靠、螺纹受力均勻、不受任何使用条件限制;紧固使得螺栓不产生径向弯曲等优点,显著提高其自锁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技术主要用于强烈振动及无法加预紧力的重要螺纹连接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半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的主剖视图,图4是主螺母1的主视半剖视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副螺母 2的主视半剖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自锁防松螺母组件由主螺母 1和副螺母2组成;所述主螺母1与副螺母2分别设有与螺栓4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7,所述副螺母2套装在主螺母1上,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3连接,主螺母1和副螺母2 二者连接的螺纹旋向与主螺母1和副螺母2与螺栓4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图2及图4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主螺母1的外形由下至上由正六棱柱体和圆柱体二者制成一体组成,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副螺母2的外形为正六棱柱体,副螺母2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与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副螺母2上设有第二内螺纹孔8、退刀环槽9及光孔11,所述退刀环槽9设置在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和第二内螺纹孔8之间,所述第二内螺纹孔8设置在退刀环槽9与光孔11之间,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 第二内螺纹孔8及光孔11同轴设置,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的孔径小于第二内螺纹孔8的孔径,所述第二内螺纹孔8的孔径小于光孔11的孔径,主螺母1和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的螺纹旋向与副螺母2上第二内螺纹孔8的螺纹旋向相反,主螺母1的圆柱体的外侧壁上加工与副螺母2上的第二内螺纹孔8的螺纹旋向相同的外螺纹12,所述外螺纹12的根部与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之间的过渡面以及所述光孔11的孔侧面均为过盈配合面3,所述外螺纹12的根部设有台肩端面,主螺母1的圆柱体的一端设置在副螺母2上的第二内螺纹孔8内,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3连接。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3、图4及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过盈配合面3 为圆柱面或圆锥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加工时,主螺母1与副螺母2的第一内螺纹孔7以及主螺母1和副螺母2的正六棱柱体不加工外,其余加工成后,将副螺母2热装到主螺母1上后,再加工主螺母1和副螺母2的正六棱柱体(外部形状)及与螺栓4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7。此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体机构,保证主螺母1与副螺母2牙型对应,给使用提供方便。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自锁防松螺母组件初始状态下,主螺母1上的外螺纹12根部的台肩端面与副螺母2上的光孔11的上台肩端面紧密贴合,当自锁防松螺母组件通过螺栓4将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连接紧固后,将副螺母2继续旋转一个角度,因主螺母1、副螺母 2两者的连接螺纹与螺栓4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主螺母1、副螺母2轴向距离加大,从而增加副螺母2与螺栓4之间摩擦力,进而达到防松的目的;又因主螺母1、副螺母2中间设置过盈配合面3,当主螺母1、副螺母2轴向距离增大后,在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靠振动及其它因素不足以使得副螺母2克服过盈配合面3的阻力回转,所以副螺母2与螺栓4之间的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防松效果;同时因向外拉伸螺栓4,也增加了主螺母1与螺栓4之间的摩擦力。当需要拆卸时,只要将副螺母2向自锁反方向旋转至自锁防松螺母组件回至初始状态时,即可取下。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防松螺母组件,所述自锁防松螺母组件由主螺母(1)和副螺母( 组成; 所述主螺母(1)与副螺母( 分别设有与螺栓(4)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7),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螺母( 套装在主螺母(1)上,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C3)连接,主螺母(1) 和副螺母( 二者连接的螺纹旋向与主螺母(1)和副螺母( 与螺栓(4)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螺母(1)的外形由下至上由正六棱柱体和圆柱体二者制成一体组成,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副螺母(2)的外形为正六棱柱体,副螺母(2)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与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副螺母(2)上设有第二内螺纹孔(8)、 退刀环槽(9)及光孔(11),所述退刀环槽(9)设置在副螺母( 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和第二内螺纹孔(8)之间,所述第二内螺纹孔(8)设置在退刀环槽(9)与光孔(11)之间,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第二内螺纹孔(8)及光孔(11)同轴设置,副螺母(2)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的孔径小于第二内螺纹孔(8)的孔径,所述第二内螺纹孔(8)的孔径小于光孔(11)的孔径,主螺母(1)和副螺母( 上的第一内螺纹孔(7)的螺纹旋向与副螺母 (2)上第二内螺纹孔(8)的螺纹旋向相反,主螺母(1)的圆柱体的外侧壁上加工与副螺母 (2)上的第二内螺纹孔(8)的螺纹旋向相同的外螺纹(12),所述外螺纹(1 的根部与主螺母(1)的正六棱柱体之间的过渡面以及所述光孔(11)的孔侧面均为过盈配合面(3),所述外螺纹(1 的根部设有台肩端面,主螺母(1)的圆柱体的一端设置在副螺母( 上的第二内螺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防松螺母组件,所述自锁防松螺母组件由主螺母(1)和副螺母(2)组成;所述主螺母(1)与副螺母(2)分别设有与螺栓(4)连接的第一内螺纹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螺母(2)套装在主螺母(1)上,且二者通过螺纹及过盈配合面(3)连接,主螺母(1)和副螺母(2)二者连接的螺纹旋向与主螺母(1)和副螺母(2)与螺栓(4)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立
申请(专利权)人:杨清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