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9055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10-15g、白芍10-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15g、白附子10-15g、僵蚕15-20g、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15g。有效率88%,治愈率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由于面神经位于面神经管内有限空间,多种病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性或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面神经水肿肿胀,受神经管所限而遭压迫。轻者神经受压,髓鞘损伤;重者造成不同程度神经损伤、轴索变性,再生功能差,则致功能恢复不全,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本病发病突然,多有面部着凉受风史。起病后有颜面不适,部分患者有耳后疼痛,说话不便,面部僵硬,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等。患者鼻唇沟变平坦, 鼓气时漏气,眼裂增宽,流泪,眼睑闭合不全,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有听力过敏、乳突压痛、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本病属中医学的“面瘫”、“吊线风”等范畴。临床辨证可分为风寒阻络、痰瘀内阻、风热阻络三个证型。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用一些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如维生素Bi、维生素B12等,急性期也用激素,但效果都不理想。中医则根据不同病因,辩证施治,方法多,疗效好,治愈率尚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10-15g、白芍10-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_15g、白附子10-15g、僵蚕15-20g、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_15g。药理分析本专利技术方药中,桂枝辛,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潜阳,敛阴养血。桂、芍相配,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 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白附子,辛散,祛风化痰,并长于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虫、蜈蚣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虫、蜈蚣善于通络。四药合用,力专效著,祛风化痰止痉。 以上药物相配,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祛风化痰通络之功效。剂型及用法本专利技术中药剂型为汤药,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先用300ml凉水将以上药物浸泡2小时候(全虫、蜈蚣烘干研面冲服),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5分钟, 取汁150ml ;第二遍加热水300ml,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150ml。两遍药汁混合后,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50ml。温开水送服。服后宜微发汗。本专利技术汤药适用于感受风寒之邪,阻滞经络而导致的面神经炎。有益效果服药15天为一疗程,一般服药一疗程症状明显改善,服用两疗程痊愈。 总有效率88 %,治愈率65 %,好转23 %,无效12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 10_15g、白芍10_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_15g、白附子10_15g、僵蚕15_20g、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15g。实施例2 —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中各种中药的优选用量为桂枝10g、白芍 log、炙甘草log、生姜10g、防风10g、白附子15g、僵蚕15g、全虫6g、蜈蚣2条、大枣10g。临床疗效总结1、一般资料2年共收治病人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60 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2周。2、诊断标准多有感受风寒病史。一侧面部麻木不仁,口角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平坦,闭嘴鼓气时漏气,眼裂增宽、流泪,眼睑闭合不全,或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者乳突压痛,外耳道疱疹。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侧面部感觉恢复正常,口眼歪斜消失。好转患侧面部感觉基本恢复正常,仅有轻度口歪和眼睑闭合不全。无效服药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典型病例(1)张XX,女,20岁,学生。2007年10月就诊。自述于两周前感受风寒引起右面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曾服用阿莫西林,解热止痛片等效果不显,要求给予中药治疗。查体右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口角向左侧歪斜。诊为面神经炎给予本专利技术中药服用一疗程症状减轻,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痊愈。(2)李XX,男,38岁,教师。2008年4月就诊。自述左侧面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2个月。曾服过维生素Bi、维生素B12,针灸,治疗一周,未见明显好转。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查体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右侧歪斜,鼓嘴吹气漏气。给予本专利技术中药服用一疗程,诸症减轻,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痊愈。权利要求1.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10-15g、白芍10-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_15g、白附子10_15g、僵蚕15_20g、 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15g。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10-15g、白芍10-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15g、白附子10-15g、僵蚕15-20g、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15g。有效率88%,治愈率65%。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357236SQ20111032724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丁永刚, 刘运波 申请人:文登市口腔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桂枝10-15g、白芍10-15g、炙甘草9-12g、生姜10g、防风10-15g、白附子10-15g、僵蚕15-20g、全虫6-9g、蜈蚣2条、大枣10-15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波丁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文登市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