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鹏志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178912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秦艽3-5份、甘草5-10份、川芎3-5份、当归3-5份、白芍3-8份、独活2-3份、羌活3-5份、防风3-5份、黄岑3-5份、白芷3-8份、白术3-8份、生地3-5份、熟地3-5份、茯苓3-5份、细辛3-5份、白珠树3-5份、岩扫把3-5份、海风藤3-5份、安息香2-3份、宝盖草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中药的调理,通过中药调理,祛风通络、止痉、解毒散结、行气止痛,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中药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
技术介绍
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亨特综合症征,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神经麻痹多为正气相对不足,脉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侵袭头面,筋脉痹阻,故面瘫乃作,口眼歪斜;风寒之邪外束,故头痛,苔薄白,脉浮。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瘆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通过中药调理,祛风活血,和营通络,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秦艽3-5份、甘草5-10份、川芎3-5份、当归3-5份、白芍3_8份、独活2_3份、羌活3-5份、防风3-5份、黄岑3-5份、白芷3-8份、白术3_8份、生地3_5份、熟地3_5份、茯苓3-5份、细辛3-5份、白珠树3-5份、岩扫把3-5份、海风藤3_5份、安息香2_3份、宝盖草5-10 份。进一步优选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秦艽4份、甘草8份、川芎4份、当归4份、白苟6份、独活2份、羌活4份、防风4份、黄岑4份、白花5份、白术6份、生地4份、熟地4份、茯苓4份、细辛4份、白珠树4份、岩扫把4份、海风藤4份、安息香2份、宝盖草8份。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按下述步骤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药理分析: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清咽利嗓,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t季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川芎:主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化脓性中耳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疥癞,血崩,乳腺癌,跌打损伤。当归:味甘、辛、温;具有抗缺氧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护肤美容作用;补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现代药理学证明,独活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羌活:味辛,苦,性温,祛寒湿;入膀胱、肾经。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阳瘘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亦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骨节酸痛;肠风下血;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黄岑: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伟疮等症。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白术: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生地: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瘆、吐血、衄血、口因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瘆、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入血分,质柔润降。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瘘,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茯苓: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加免疫力,提高大脑细胞活性的作用。茯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可治疗肾炎、心衰水肿。另外还有镇静作用,对神经衰弱有效。味淡性平,善益气养血,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细辛:性辛,味温,有小毒,归肺、心、肾经。功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治风冷头痛,风湿痹痛,齿痛,鼻渊,痰饮咳逆。现代药理研宄显示细辛镇痛作用明显。白珠树:辛;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岩扫把:苦,寒;清热解毒,驱风,解痉。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安息香:开窃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风。宝盖草:性味辛、苦,平。功能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黄疸型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外用治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祛风通络、止痉、解毒散结、行气止痛,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效果。疗效判断:面神经麻搏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一侧面频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痊愈:面部表情、五官恢复正常。好转:面部神经、肌肉痉挛及五官扭曲等改善。无效:诸症无改善。治疗结果:面神经麻痹患者122例,服用本专利技术的方剂,一日一剂,一剂份两次服用,痊愈98例,占80.3%,好转23例,占18.9%,无效I例,占0.8%。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病例1:梁某,女,44岁。晨起发现右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闭目口角歪向左边,不能鼓腮及吹口哨,食物残留于齿颊间。诊断为面神经麻痹,服用本专利技术方剂,一日两次,2天后麻木改善,嘴角可闭合,正常进食,继续使用2天后,麻木、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痊愈。病例2:刘某,男,32岁。午睡后发现左口角歪向右侧,不能鼓腮及吹口哨,食物残留于齿颊间,从眼裂窥见眼球向上向外方向转动。服用本专利技术方剂,一日两次,2天后麻木改善,嘴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配比而成:秦艽3‑5份、甘草5‑10份、川芎3‑5份、当归3‑5份、白芍3‑8份、独活2‑3份、羌活3‑5份、防风3‑5份、黄岑3‑5份、白芷3‑8份、白术3‑8份、生地3‑5份、熟地3‑5份、茯苓3‑5份、细辛3‑5份、白珠树3‑5份、岩扫把3‑5份、海风藤3‑5份、安息香2‑3份、宝盖草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鹏志郭巍薛小光辛绪鹏殷华增
申请(专利权)人:侯鹏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