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062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3:33
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是以当归,川芎,全蝎,蜈蚣,白附子,羌活,黄精,黄芪,仙茅,仙灵脾,甘草为原料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大大缩短疗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以及各项面神经麻痹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面部躯体及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残疾程度,促进面瘫患者面肌肌力的恢复。该药物利用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草药为原料药,安全、有效、对人体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

技术介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贝尔麻痹(Bell’s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上多称为周围性面瘫。常见的症状是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未明,多由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在骨性面神经管内受压出现面肌瘫痪。在我国,面神经炎每年的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约为258/10万,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男性较女性为多见,有75%~90%的患者可痊愈,但仍有15%~2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如面肌痉挛、面肌联带运动、反常的味觉和鳄鱼泪征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般呈急性发作,可自发性缓解,不危及生命,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虽然无致死的危险,由于患病后影响外观形象,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痛苦,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恐惧、焦虑等症状,进而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积极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治疗手段是目前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中医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血液亏虚,脉络空虚,营卫失调,腠理疏松,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上窜逗留于面部,浸淫肌肤,入经中络,以致面部阳明、少阳两经经脉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故治疗上多祛风通络之法,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治疗。西药常用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 (vitB6、vitB1,vitB12等)。其中激素是最常用的药物,早期应用激素虽然可减轻面神经的炎性水肿,缓解症状,但激素存在诸多的禁忌症及副作用。我们课题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的病机理论并结合临床研制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祛风颗粒”,是由当归、川芎、全蝎、僵蚕、黄芪、蜈蚣、板蓝根、白芍、甘草等组成(《西部中医药》2013年26卷第10期第82-83页)。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祛风颗粒”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痊愈率54.82%、显效率29.95%,对照组痊愈率41.58%、显效率26.84%,2 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我们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仍然以为这个研究成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体用一种疗效更为显著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在本课题组研制的“祛风颗粒”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的病因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祛风颗粒”组方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组方、各组分的比例,进而改善药物的作用机理,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是以当归,川芎,全蝎,蜈蚣,白附子,羌活,黄精,黄芪,仙茅,仙灵脾,甘草为原料药进行组方。本专利技术在“祛风颗粒”组方的基础上,删减了僵蚕、板蓝根、白芍三味,同时又增加了白附子,羌活,黄精,仙茅,仙灵脾五味。其中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全蝎、蜈蚣祛风止痉,通络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羌活,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仙茅,性温,味辛微咸。入肾、肝经。功能:具有温肾阳,壮筋骨之效。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性温,味辛,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功效。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白附子,羌活,黄精,仙茅,仙灵脾五味,更进一步增强了益气固本的作用,使其与当归,川芎,全蝎,蜈蚣,配合后,祛风、解毒、通络的功能得到大大的增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中,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当归40-50份,川芎15-25份,全蝎3-8份,蜈蚣3-8份,白附子6-12份,羌活6-12份,黄精15-22份,黄芪15-22份,仙茅6-12份,仙灵脾6-12份,甘草3-8份。优选配比:当归43-47份,川芎18-22份,全蝎5-6份,蜈蚣5-6份,白附子8-10份,羌活8-10份,黄精18-20份,黄芪18-20份,仙茅8-10份,仙灵脾8-10份,甘草5-8份。最佳配比:当归45份,川芎20份,全蝎5份,蜈蚣5份,白附子10份,羌活10份,黄精20份,黄芪20份,仙茅10份,仙灵脾10份,甘草5份。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如内服制剂为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等等。下面通过临床资料说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做具体说明。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分级标准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表[1],该表被美国头颈外科——耳鼻喉学会、面部神经疾病委员会推荐,作为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使用。I级:功能正常;面部所有区域功能正常;相当于面部功能100%。Ⅱ级:轻度功能障碍;总体:仔细观察时可察觉到轻微的面肌无力,可有很轻微的联带运动。静态对称性和张力正常,运动时额中度以上的良好运动,眼微用力能完全闭拢,口轻微不对称;相当于面部功能76-99%。Ⅲ级:中度功能障碍;总体两侧差别明显,但无损面容,可察觉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面痉挛;静态时对称性和张力正常。运动吋额轻至中度的运动,眼用力能完全闭拢,口使劲时轻微力弱;相当于面部功能51-75%。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总体明显无力和(或)毁容性不对称,静态对称性和张力正常,运动时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拢,口使劲时不对称;面部功能26-50%。Ⅴ级:重度功能障碍;总体刚能察觉到的运动;静态不对称,运动时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拢,口轻微的运动;相当于面部功能1-25%。Ⅵ级:完全麻痹;无任何运动;面部功能0%。1.1.4疾病分期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5天;中期(恢复期):16天至6个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是以当归,川芎,全蝎,蜈蚣,白附子,羌活,黄精,黄芪,仙茅,仙灵脾,甘草为原料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是以当归,川芎,全蝎,蜈蚣,白附子,羌活,黄精,黄芪,仙茅,仙灵脾,甘草为原料药,按照中药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当归40-50份,川芎15-25份,全蝎3-8份,蜈蚣3-8份,白附子6-12份,羌活6-12份,黄精15-22份,黄芪15-22份,仙茅6-12份,仙灵脾6-12份,甘草3-8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按以下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妍怡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