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士华专利>正文

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8986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该装置它主要由套筒式取瓶机构、托瓶器和转送机构及卧式B部夹头盘构成,所述套筒式取瓶机构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套筒式取瓶机构的夹头套筒与制瓶机A部的上夹头位置相对应;托瓶器设于对应夹头套筒下端口的位置,转送机构装配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转送机构的夹头爪分别对应夹头套筒的下端口和卧式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卧式B部夹头盘固装在制瓶机的小机身上。该装置将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改进为横向结构的装配方式,同时在制瓶机A部夹头盘与B部夹头盘间配装了套筒式取瓶机构和托瓶器及转送机构。该装置不仅可生产各种瓶颈的瓶子,更适用加工大口径的制瓶,是一种理想的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制瓶行业的制瓶机大都是立式制瓶机,该类制瓶机的夹头都轴向装配在制瓶机的A、B部夹头盘上,故称之为立式制瓶机。其制瓶时由制瓶机的A部制作好瓶口后,并将半成品以瓶口向下垂直的方式传送至制瓶机的B部的夹头中,同时制瓶机A部将切割断开半成品的制瓶体,此时在半成品制瓶体的上端部,也就是制作瓶底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凸面,在制瓶机的B部将不规则的凸面制成瓶底,即瓶底处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即将不规则的凸面收缩加工制成瓶底,制成成品。如果被加工制作瓶子的口径大于35毫米时,在制作瓶底时,由于不规则凸面的重量大于瓶底环周在熔点下的承受力时,将造成封制的瓶底塌陷,使得产品的废品率增大,严重时瓶底脱落,产品报废。因而在立式制瓶机制作瓶颈 ^ 35-45毫米时,将采取在瓶口吹风托底方式制作瓶底,虽然该种方式对瓶底的塌陷、脱落现象有所缓解,但其制作的瓶底的厚度不均勻,中心位置下凹。严重的影响制瓶的质量,废品率增高。因而该类立式制瓶机仅能制作口径小于45毫米以下的瓶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不足、能制作大口径瓶子的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它主要由套筒式取瓶机构、托瓶器和转送机构及卧式B部夹头盘构成,所述套筒式取瓶机构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套筒式取瓶机构的夹头套筒与制瓶机A部的上夹头位置相对应;托瓶器设于对应夹头套筒下端口的位置,转送机构装配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转送机构的夹头爪分别对应夹头套筒的下端口和卧式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卧式B部夹头盘固装在制瓶机的小机身上。上述所说套筒式取瓶机构由夹头套筒、夹头、托瓶器和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及控制夹头上下移动的夹头驱动机构,所述夹头装配在夹头套筒滑动套的上端部,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和夹头驱动机构分别对应装配在夹头套筒的下部,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和夹头驱动机构的输出分别与夹头套筒的内套筒滑道的上端部连接,托瓶器设于对应夹头套筒下端口的位置。上述所述转送机构由轨道、气缸座、机械手和机械手旋转体组成,所述轨道设于与制瓶机B部小机身上平面相平行的位置,轨道的一端固装在制瓶机B部的小机身上,另一端与装配在制瓶机大机身上的气缸座固连,机械手旋转体装配在轨道的滑块上,机械手配装在机械手旋转体的输出轴上。上述所述卧式B部夹头盘由夹头座和设于夹头座环周的夹头构成,所述夹头横向、均布装配在夹头座的外环周上。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该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将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改进为横向结构的装配方式,同时在制瓶机A部夹头盘与B部夹头盘间配装了套筒式取瓶机构和托瓶器及转送机构。套筒式取瓶机构将制瓶机A部夹头盘加工成型的半成品稳定可靠的夹接住,并平稳的将半成品输送至托瓶器上,转送机构由托盘器上接送半成品后进行旋转转送至设于B部夹头盘上的横向装配的夹头内,即将待封底的半成品瓶体平行夹装在 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内。在B部夹头盘的作用下,实施对半成品瓶体的封底工序。由于待封底的半成品瓶体为横向平行的设置方式,在封底过程中,其封底处的不规则凸面不能产生向瓶颈方向的塌陷,而是在B部夹头盘的旋力作用下,将不规则的凸面均勻的烧制在瓶底处。该装置不仅可生产各种瓶颈的瓶子,更适用加工大口径的制瓶。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 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侧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该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主要是对原立式制瓶机封底工序的一种改进,即将B 部夹头盘上的夹头改进为横向结构的装配方式,同时在制瓶机A部夹头盘与B部夹头盘间配装了套筒式取瓶机构和托瓶器及转送机构。套筒式取瓶机构将制瓶机A部夹头盘加工成型的半成品稳定可靠的夹接住,并平稳的将半成品输送至托瓶器上,转送机构由托盘器上接送半成品后进行旋转转送至设于B部夹头盘上的横向装配的夹头内,即将待封底的半成品瓶体平行夹装在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内。在B部夹头盘的作用下,实施对半成品瓶体的封底工序。如图1所示,该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主要由套筒式取瓶机构、托瓶器和转送机构及卧式B部夹头盘构成,所述套筒式取瓶机构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套筒式取瓶机构的夹头套筒与制瓶机A部的上夹头位置相对应;托瓶器设于对应夹头套筒下端口的位置,转送机构装配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转送机构的夹头爪分别对应夹头套筒的下端口和卧式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卧式B部夹头盘固装在制瓶机的小机身上。其各部分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别描述如下所述套筒式取瓶机构由夹头套筒1、夹头2和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及控制夹头上下移动的夹头驱动机构,所述夹头装配在夹头套筒2滑动套的上端部,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和夹头驱动机构分别对应装配在夹头套筒的下部,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和夹头驱动机构的输出分别与夹头套筒的内套筒滑道的上端部连接。上述所说的夹头爪开闭控制机构主要由连接架3、穿装在连接架3上的传动轴和摇臂轴、装配在摇臂轴上的内、外摇臂4、5、与内、 外摇臂4、5相接触的凸轮6和活动连扳21、滑动轴7和安装在滑动轴上端的控制臂8组成, 连接架3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9上,其传动轴和摇臂轴分别穿装在连接架3上,凸轮6固装在传动轴上,内、外摇臂4、5分别装配在连接架3两侧的摇臂轴上,其外摇臂5的端部与凸轮6相接触,内摇臂4的输出端头与活动连板21的一端头相接触,活动连板21的另一端与装配在滑动轴7下端的固定座连接,控制臂8安装在滑动轴7的上端,控制臂8的输出与夹头套筒1的内套筒滑道的上端部连接。上述所说夹头驱动机构主要由连接架3、穿装在连接架3上的传动轴、固装在传动轴上的凸轮10和链轮、扇形齿轮11和内、外传动齿轮12、13 及齿条组成,所述连接架3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9上,传动轴穿装在连接架3上,凸轮10 和链轮分别固装在传动轴的两端部,与凸轮10对应的连接架3上装配有扇形齿轮11,扇形齿轮11的端部与凸轮10相接触,内、外传动齿轮12、13分别装配在穿装于连接架3上的传动轴的两端,外传动齿轮13与扇形齿轮11啮合连接,内传动齿轮12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的另一端固装在夹头套筒1的内套筒滑道的上端部。上述所说托瓶器由接送气缸22和托盘23组成,托盘23装配在接送气缸22的伸缩轴上。上述所说转送机构由轨道14、气缸座15、机械手16和机械手旋转体17组成,所述轨道14设于与制瓶机B部小机身18上平面相平行的位置,轨道14的一端固装在制瓶机B 部的小机身18上,另一端与装配在制瓶机大机身9上的气缸座15固连,机械手旋转体17 装配在轨道14的滑块上,机械手16配装在机械手旋转体17的输出轴上。上述所说卧式B部夹头盘由夹头座19和设于夹头座19环周的夹头20构成,所述夹头20横向、均布装配在夹头座19的外环周上。该装置工作时,制瓶机的公转轴通过链条驱动穿装在连接架3上固装在转动轴上的链轮,带动装配在同一转动轴上的凸轮6转动,凸轮6推动外摇臂5的端头,本实施例设有内、外摇臂4、5,其二者同时装配在穿装于连接架3的摇臂轴上,当凸轮6推动外摇臂5 时,同时带动内摇臂4转动,内摇臂4的另一端头驱动活动连扳21,活动连扳21的另一端头与装在滑动轴7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式制瓶机立转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套筒式取瓶机构、托瓶器和转送机构及卧式B部夹头盘构成,所述套筒式取瓶机构固装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套筒式取瓶机构的夹头套筒与制瓶机A部的上夹头位置相对应;托瓶器设于对应夹头套筒下端口的位置,转送机构装配在制瓶机的大机身上,其转送机构的夹头爪分别对应夹头套筒的下端口和卧式B部夹头盘上的夹头,卧式B部夹头盘固装在制瓶机的小机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士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