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武钢专利>正文

英式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8512 阅读:4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英式插头,包括插头体,插头体内设有N极片、第一、第二L极片及保险管,N极片与零线连接,第二L极片与火线连接,第一、第二L极片之间通过保险管连接;插头体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从而在壳体内形成横梁;N极片及第一L极片位于横梁的后侧,第二L极片位于横梁的前侧;保险管位于凹槽内且该保险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极片的延伸部连接;横梁的中部设有压线槽,火线从横梁的前侧沿压线槽绕至横梁的后侧,并与零线一起从插头体的后端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横梁,将N极片及第一L极片置于横梁的后侧,将第二L极片置于横梁的前侧,各极片的分布合理,且零线与火线在插头体内的绕行也很有条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英式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英式插头一般包括壳体、与壳体盖合的壳盖,壳体和壳盖组成插头体;插头体内设有N极片、第一 L极片、第二 L极片及保险管,N极片与零线连接,第二 L极片与火线连接,第一 L极片与第二 L极片之间通过保险管连接;壳体表面设有L极插销、与L极插销并排的N极插销、位于L极插销和N极插销一侧的塑料插销,N极片与N极插销连接,第一 L极片与L极插销连接,零线及火线从插头体的后端穿出。现有的英式插座其N极片、第一 L极片、第二 L极片在插头体内的分布不合理,导致插头体内结构混乱、火线和零线在插头体内的绕行也较纷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英式插头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体内布局合理的英式插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1. 一种英式插头,包括壳体、与所述的壳体盖合的壳盖,所述的壳体和壳盖组成插头体;所述的插头体内设有N极片、第一 L极片、第二 L极片及保险管,所述的N极片与零线连接,所述的第二 L极片与火线连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与第二 L极片之间通过保险管连接;所述的壳体表面设有L极插销、与所述的L极插销并排的N极插销、位于所述L极插销和N极插销一侧的塑料插销,所述的N极片与N极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与所述的L极插销连接;所述壳体的表面在L极插销、N极插销与塑料插销之间向内形成凹槽从而在所述的壳体内形成横梁;所述的N极片及所述的第一 L极片位于所述横梁的后侧,所述的第二 L极片位于所述横梁的前侧;所述的第一 L极片还具有第一夹簧片,所述的第二 L极片还具有第二夹簧片,所述的第一夹簧片及第二夹簧片伸入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保险管位于所述的凹槽内且该保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夹簧片、第二夹簧片连接;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压线槽,所述的火线从所述横梁的前侧沿所述的压线槽绕至所述横梁的后侧,并与所述的零线一起从所述插头体的后端穿出,所述的火线及零线由所述的壳体和壳盖夹紧。进一步,所述N极片及第一 L极片的后方的壳体内还设有横向的筋条,所述的筋条上设有导线槽,所述的零线及所述的火线沿所述的导线槽从所述插头体的后端穿出。进一步,所述的N极片与所述的第二 L极片相对;所述横梁前侧的壳体内还设有前孔,所述N极片及第一 L极片后方的壳体内还设有两个后孔,所述的前孔与所述的第一 L极片相对,两个后孔分别与所述的N极片及第一 L 极片相对;所述的壳盖上设有与所述的前孔、后孔对应的壳盖固定孔,前孔及后孔穿入止退铆钉后止退铆钉再穿入壳盖固定孔从而将壳体与壳盖固定。进一步,所述的N极片与N极插销铆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与所述的L极插销铆接。进一步,所述N极插销的尾部具有与N插销成同一整体的伸入所述壳体内的N极铆头,所述L极插销的尾部具有与L插销成同一整体的伸入所述壳体内的L极铆头,所述的 N极片通过所述的N极铆头与所述的N极插销铆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通过所述的L极铆头与所述的L极插销铆接。进一步,所述的壳盖内设有与所述的导线槽对应的压线片,所述的压线片将所述的火线及零线压入所述的导线槽内。进一步,所述的壳盖上还设有与所述的N极片、第一 L极片、第二 L极片对应的定位片,所述的壳体和壳盖盖合后所述的定位片抵紧在所述的N极片、第一 L极片、第二 L极片上。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夹簧片和第二夹簧片均呈开口向外的U形,所述保险管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的第一夹簧片和第二夹簧片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置横梁,将N极片及第一 L极片置于横梁的后侧,将第二 L极片置于横梁的前侧,各极片的分布合理,且在N极片接上零线、第二 L极片接上火线后,零线与火线在插头体内的绕行也很有条理。2.各螺丝孔的布局与各极片的布局相适配,能牢固地固定壳体与壳盖,并使两者的受力均勻。3. N极铆头与N极插销一体、L 极铆头与L极插销一体,分别与N极片及第一 L极片铆接后结构稳固,不宜产生铆点脱落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壳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一种英式插头,包括壳体1、与所述的壳体1盖合的壳盖2,所述的壳体1和壳盖2组成插头体;所述的插头体内设有N极片3、第一 L极片4、第二 L极片5及保险管,所述的N极片3与零线6连接,所述的第二 L极片5与火线7连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4与第二 L极片 5之间通过保险管连接;所述的壳体表面设有L极插销8、与所述的L极插销8并排的N极插销9、位于所述L极插销8和N极插销9 一侧的塑料插销10,所述的N极片3与N极插销9连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4与所述的L极插销8连接。所述壳体的表面在L极插销8、N极插销9与塑料插销10之间向内形成凹槽从而在所述的壳体内形成横梁11。在凹槽上盖设有护片12。所述的N极片3及所述的第一 L极片4位于所述横梁11的后侧,所述的第二 L极片5位于所述横梁11的前侧。所述的第一 L极片4还具有第一夹簧片13,所述的第二 L极片5还具有第二夹簧片14,所述的第一夹簧片13及第二夹簧片14伸入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保险管位于所述的凹槽内且该保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夹簧片13、第二夹簧片14连接。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第一夹簧片13和第二夹簧片14均呈开口向外的U形,所述保险管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的第一夹簧片13和第二夹簧片14内。所述横梁11的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压线槽15,所述的火线7从所述横梁11的前侧沿所述的压线槽15绕至所述横梁11的后侧,并与所述的零线6 —起从所述插头体的后端穿出,所述的火线7及零线6由所述的壳体1和壳盖2夹紧。本实施例中,所述N极片3及第一 L极片4的后方的壳体内还设有横向的筋条16, 所述的筋条16上设有导线槽,所述的零线6及所述的火线7沿所述的导线槽从所述插头体的后端穿出。所述的壳盖2内设有与所述的导线槽对应的压线片17,所述的压线片17将所述的火线7及零线6压入所述的导线槽内。筋条16及其导线槽利于火线7和零线6的导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盖2上还设有与所述的N极片3、第一 L极片4、第二 L极片 5对应的定位片18,所述的壳体1和壳盖2盖合后所述的定位片18抵紧在所述的N极片3、 第一 L极片4、第二 L极片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N极片3与所述的第二 L极片5相对,所述横梁11前侧的壳体内还设有前孔19,所述N极片3及第一 L极片4后方的壳体内还设有两个后孔20,所述的前孔19与所述的第一 L极片4相对,两个后孔20分别与所述的N极片3及第一 L极片 4相对;所述的壳盖2上设有与所述的前孔19、后孔20对应的壳盖固定孔21,前孔19及后孔20穿入止退铆钉后止退铆钉再穿入壳盖固定孔21从而将壳体与壳盖固定。各螺丝孔的布局与各极片的布局相适配,能牢固地固定壳体与壳盖,并使两者的受力均勻。本实施例中,所述的N极片3与N极插销9铆接,所述的第一 L极片4与所述的L 极插销8铆接。所述N极插销9的尾部具有与N插销成同一整体的伸入所述壳体1内的N 极铆头22,所述L极插销8的尾部具有与L插销成同一整体的伸入所述壳体1内的L极铆头23,所述的N极片3通过所述的N极铆头22与所述的N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英式插头,包括壳体、与所述的壳体盖合的壳盖,所述的壳体和壳盖组成插头体;所述的插头体内设有N极片、第一L极片、第二L极片及保险管,所述的N极片与零线连接,所述的第二L极片与火线连接,所述的第一L极片与第二L极片之间通过保险管连接;所述的壳体表面设有L极插销、与所述的L极插销并排的N极插销、位于所述L极插销和N极插销一侧的塑料插销,所述的N极片与N极插销连接,所述的第一L极片与所述的L极插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在L极插销、N极插销与塑料插销之间向内形成凹槽从而在所述的壳体内形成横梁;所述的N极片及所述的第一L极片位于所述横梁的后侧,所述的第二L极片位于所述横梁的前侧;所述的第一L极片还具有第一夹簧片,所述的第二L极片还具有第二夹簧片,所述的第一夹簧片及第二夹簧片伸入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保险管位于所述的凹槽内且该保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夹簧片、第二夹簧片连接;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压线槽,所述的火线从所述横梁的前侧沿所述的压线槽绕至所述横梁的后侧,并与所述的零线一起从所述插头体的后端穿出,所述的火线及零线由所述的壳体和壳盖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武钢
申请(专利权)人:应武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